黄牛当道,天价票!为何黄牛屡禁不止?

之桃开心生活 2024-12-30 09:14:59

大家有忙着抢演出门票的经历吗?通常中午12点开售的门票,大家掐着点进去,页面却瞬间显示售罄。本以为是自己手速不够快、网络不佳,可转头就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看到有人打着“有事去不了”的幌子,高价转让门票,价格翻了好几倍。

这些所谓的“路人”,实则就是改头换面的票贩子。他们抢票、收票、高价售卖,一气呵成,像周杰伦、五月天演唱会的门票,更是被炒到了大几千甚至上万元。

黄牛的猖獗程度,连10086都发短信提醒大家要在正规渠道购票,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票务平台、明星粉丝、监管部门纷纷呼吁正规购票,期望像火车票那样实行实名制,一举消灭黄牛。但想要彻底铲除黄牛,绝非易事。

01

演唱会背后关系复杂

演唱会从筹备到落地,背后牵扯诸多复杂因素,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情江湖。演出能否顺利举办,场馆愿不愿意出租,赞助商肯不肯掏钱,这中间有太多关系需要主办方去疏通。而这些灰色地带,往往靠赠票来润滑,赠票又无法实名制,最终流向何方全然不可控。

再者,演唱会还有一部分门票压根不在主办方掌控范围内,就拿上海梅赛德斯中心来说,二层那几个正对舞台的包厢,是奔驰为自家尊贵车主预留的福利,外人根本无缘进入。

即便有一天监管部门强制要求所有主办方实行双实名制,且不留赠票,黄牛也自有应对之策。

比如一些实名制演唱会,黄牛先用技术手段锁定一批票,随后在网上找寻售票人,收集信息以便退票。退票通道开启,他们便退掉手中的票,改成售票员信息。

还有黄牛紧盯余票,一旦有观众退票,立即锁定,转手高价卖给其他人,至于退改手续费这一小笔款项,他们和买二手票的人都毫不在意。

实际上,演出门票与火车票有着本质区别,火车票作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管辖,即便亏损也有政府兜底。而演出门票属于非生活必需消费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供需关系主导价格走向。

简单来讲,要是你有幸捡漏,低价看到一场非一线明星的演唱会,就得接受票价波动。当一场演唱会人气爆棚,门票涨价甚至翻倍也属正常,就像永远在打折的汪峰演唱会和永远一票难求的周杰伦演唱会。毕竟,演唱会是商业行为,演出公司也要盈利。

由于前几年疫情,演出市场近乎颗粒无收,大批演出公司倒闭,幸存下来的自然急于回血。他们四处与明星经纪公司签约授权,筹备演唱会,这便造成了演出扎堆的局面。

但演出筹备并非一蹴而就,正常情况下,从主办方找经纪公司授权、预定场地,到最终开售,前后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大型演唱会场馆更是得提前半年预定。

如今演出市场火爆,场馆供不应求,再加上舞美设备、演艺人员等各项开支,今年演出成本相比疫情前至少翻了1.5倍,甚至达到2倍。想要快速回本盈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演唱会总票房,要么增加票量,要么抬高票价。票量基本由演出场馆大小决定,看台设置不同会稍有浮动。

02

生财之道

按规定,主办方必须拿出一部分票给大麦、秀动这类一级票务平台,可具体放多少并没有明确标准,这就给了主办方操作空间。

好在文旅部发文通知,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如此一来,主办方仍可留存至少30%的门票,用以回本、转移风险。

他们通常会让小票务公司或黄牛提前包圆一部分,这些票自然不会是原价。至于后续流向何处、涨价多少,就不在主办方管控范围内了,反正他们通过这波操作已确保盈利。

虽说同样是加价售卖,但票务公司相对正规些,一般流程是用户先付定金,再补尾款,中途若想终止购票,预付定金通常可全额退还。而大家日常接触的黄牛大多要求付全款,还时常出现中途涨价或直接卷款跑路的情况,这些都属于中下游黄牛。

能够从主办方手中获取门票的黄牛,属于最上层级别。他们不仅人脉广阔,而且资金实力雄厚。毕竟,一次性包揽大量门票,没有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是难以实现的。

上层黄牛倒卖门票的加价空间有限,便衍生出一条更赚钱的路子——招下级代理,每多招一层,代理人就得交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代理费,如此层层分销,演出门票就像击鼓传花,价格层层加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然变成大几千甚至上万元。

在我看来,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演出门票的价格波动,真正深恶痛绝的是黄牛利用信息不对称哄抬市价。2012年起,一批宣称能对接黄牛与观众,实现二级市场购票透明化、标准化的二级票务平台应运而生。

这些平台不仅有高价票,也不乏折扣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筛选靠谱黄牛,遇到演出临时取消、跳票或假票问题时,能够优先赔偿退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可这些二级票务平台票源渠道繁杂,对商家审核监管不力,虽说注册商家需要企业营业执照和演出经营许可证,但平台并不进一步核实真实性,导致大小黄牛都能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商家,肆意炒高票价。

03

跨城观演

说实话,即便彻底铲除黄牛,演出票该难买还是难买,原因显而易见——咱们人口基数太大。一场演出,多则容纳万人,少则几百人,而演出受众动辄数以百万计,这就使得一线明星在一线城市的巡演,粉丝们想看一场简直难如登天。

有趣的是,一种新潮流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跨城观演。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如今票务平台早已摒弃地理位置限制,首页推荐的演出,不会因为用户在北京就只推送北京的演出,而是优先展示热门场次,不管这场演出在香港、澳门,还是成都、太原。

因为平台深知,现在年轻人为了一场心仪的演出,甘愿奔赴另一座城市。其实跨城观演并非近两年才有,早些年韩语、日语粉丝为看演出,飞去韩国、日本稀松平常,机票来回比北京飞广州还便宜,权当周末或节假日出国旅游,顺便看场演出,有些学生党还能兼职代购,赚点演出周边的钱。

近两年,这股风已从爱豆粉丝圈吹向更广泛的人群。如今,年轻人去其他城市或周边国家旅游,看演出已然成为标配活动。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门票电子化和短视频的助力。以日娱为例,疫情前演唱会门票需邮寄,粉丝想看演出还得设法转运门票,如今日本演出门票电子化,省却诸多麻烦。

而且,现在只需在短视频平台或小红书上简单搜索,就能找到详细的国外买票教程,哪怕不懂英语,也能依葫芦画瓢买到国外演出门票。

一些官方场馆或主办方甚至直接在小红书开通账号,预告演出信息。不过,造成这一趋势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境外能看到一些国内未引进的演出。

根据文旅部规定,外国艺人在大陆进行经营性演出需提前审批,这无可厚非,毕竟有些演出内容确实不适合在国内上演。而且审批极为细致,演出的每一首歌、每一句话,甚至歌词都得翻译成中文,演出时不能说错一个字,这对大部分外国艺人而言太过繁琐,许多艺人和演出商干脆放弃在大陆办演唱会的打算。

此外,大陆对场馆使用要求也更为严格,比如酷玩乐队喜欢在演唱会上放烟花,在国内消防审批这关就很难通过,所以想看他们的演出,大多只能去港澳台或其他国家。

我由衷希望内地演出市场能持续火爆,毕竟历经三年疫情,存活下来的演出公司寥寥无几。但与此同时,也期盼能肃清骗子,让哄抬票价的黄牛受到有效监管,让广大观众能以合理价格买到心仪的演出门票。

最后,祝愿屏幕前每一位渴望看演出的朋友,都能如愿以偿,购得门票。

【文本来源@资本带鳄韭菲特的视频内容】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