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有必要对一年的经济运势、政策等等做个总结。
其实就算到了今天,很多人还对眼下国内的宏观问题看不太清,我们就来详细的拆解一下国内经济现状,从现有问题、解决办法,和未来走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此刻,我们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这一轮国内经济下行,起于2021年下半年,持续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年。
所以到此刻,经济的核心问题,其实已经扩展成三大负向螺旋的叠加下行。
这三大负向螺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起到了很强的共振作用。
第一负向螺旋:经济下行+预期走弱,导致社会财富加剧缩水。
刘副总理说过,中国的家庭财富,有60%是绑定在房地产上的,这和美国60%的家庭财富绑定在股市身上正好相反。
但是过去几年,国内楼市和股市同频下行,导致国内居民净资产已经连续10个季度为负增长。
与之相对应的是,房企净资产已经连续3年负增长,房企新开工面积已经有统计以来最低,甚至低于18年前的2006年。
说来说去,居民净资产折损,依然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根问题。
一切其他问题、消费、投资、CPI、PPI等等都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延展。
第二负向螺旋:经济下行+财富缩水,又加剧预期走弱。
通俗点说,就是信心负向螺旋。
这个负向,是上面第一负向的结果,它进一步带来的是,
CPI一路走低,反映居民预期持续走弱
PPI一路走低,反映企业预期持续走弱
M1大幅走低,反映社会整体预期持续走弱
股市不断震荡下行,反映资本预期持续走弱
M1是社会手中用来投资和消费的货币总额,随时可拿来用,随时等待机会出手。
所以,是社会信心的最直接反应。当信心不足时,就会将这些手边的资金进行定存三年五年吃储蓄利息,或者买长期国债。
总之,就是怎么安全怎么来。
PPI是消费的前置,当企业预期强,就会加大生产,会带动加大采购,上游材料需求就旺盛,价格就会贵,PPI就会走高。
反之,企业预期越弱,采购越少,材料价格就会越便宜,就是PPI一路走低。
所以,M1是社会信心的反应;PPI则是企业实际在怎么做。
第三负向螺旋:财富缩水+预期走弱,又加剧经济下行。
第一负向螺旋+第二负向螺旋,导致了第三负向螺旋。
最终三个负向螺旋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加速了经济下行。
直白说,消费不振,影响社零大幅度下滑;投资不振,影响地方财政大幅度下滑;社会储蓄大增,导致货币沉淀、活力不足,无法带动经济增长。
总结一下就是,当这三个负向螺旋形成共振,就造成了制约效应。
经济下行→财富缩水→预期不足→经济更下行→财富加大缩水→预期更加不足……
所以,这三个负向螺旋就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2
那么,从政策角度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从现有政策梳理,救市政策的核心指向是定点排雷,抓住核心关节,一个个破解,所以我们会看到:
第一、针对房价——止跌回稳。
这一次地产救市和2015年一样,政策核心都在于去库存。
2015年采用的办法是涨价去库存,最后量价齐升,拉动了经济增长了5年左右。最后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13%,上升到2018年的14.5%。
但是这一次,这个办法不管用了,因为居民杠杆已经加到了64%左右。
所以,这一次的核心载体,是财政。
具体办法为:已售未交付(保交楼)+未开工土地(土地收储)+已开工未销售(商品房收储),三者同步进行。
这其中,不含保交楼面积,按照已拍地、未出售的整体库存来算,国内楼市的整体库存有56亿平方米。
拆开看,纯土地库存36.6亿平,期房15.8亿平,现房3.8亿平。
上一次是2016年10月开始调控,房住不炒,预示着上一轮去库存结束。
所以,按照2016年10月的库存数据为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的资金额度是:1.4万亿(现房消化)、4.3万亿(现房+期房整体消化)。
第二、针对PPI——加大去产能。
上一波PPI持续负增长,是2012年到2016年,长达四年,历时也最长。
最后的政策方案是,供给侧改革。
这也是2015年人民日报连发五篇权威人士访谈的由来。从此之后,轰轰烈烈的三去一降一补运动就开始了。
那一次去产能,煤炭和钢铁成为去产能重点。说白了就是硬淘汰。
而本轮PPI负增长是从2022年10月开始,已经满两年。
本次去产能,依然针对高能效、低能效的工业品,也就是所谓产能过剩重灾区。
从2022到2024年,政策层连出三大指向性文件,通过淘汰落后,提升进入标准,进行硬压缩。
这一点,我会写一篇专稿,拆解国内产能周期和产能过剩。
第三、针对地方化债,财政继续托底。
上一轮化解地方债,是2015年到2018年,4年内财政部共投入12.2万亿。
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轮化债安排。
但上一轮化债,有一个显著的弊端,就是财政纪律没有制约。
这就导致了一种结果是,最后导致一边化债,一边加杠杆。
最终,大量的表内负债,转移到了表外。
统计数据显示,单单是城投债的额度,在2022年就堆积了高达65万亿。
这些负债,在两年前遇到了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和房产危机。最后导致循环断裂,风险逐渐浮出水面,导致了眼下的第二波化债。
本次也是12万亿的化债额度。
但和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财政纪律极度严格,财政部长的原话是,零容忍、隐形债务新增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总结一下,以上政策就是本次政策就是的基本思路框架。
房地产和地方债,都已经在近两个月内下达完毕。
预计下个月最重要的中央经济会议,也只是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做补充和强化。
这也将成为明年经济政策的基本框架。
3
以下几个信号,可以当做我们判断经济是否好转的信号。
说别的太复杂,大家也不一定感兴趣,所以,只需要关注几个核心信号就可以了。
第一个就是M1增速。
所谓的救市,就是通过政策刺激,激发市场活力,最终让处在市场最末端的消费和投资提升。
在这个传导链条中,M1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所以,M1的增速非常重要。
上个月,也就是10月份,M1的增速是-6.1%,这是经济继续萎靡的最直接表象。
M1=M0+单位活期存款,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上手边随时可用的流动资金的总额。
简单理解就是,社会信心强,M1就会增加。因为社会需要投资、需要消费等等,不管需要是啥,但都需要大量的随时可用资金。
但如果信心弱,就会定存、买长期国债,怎么安全怎么来。
所以,M1的变动可以作为容易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第二个就是社零增速。
社零的全称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它反映的社会整体消费现状。
往小了说,你买杯奶茶、抖音看直播买个化妆品、商场买件衣服;往大了说,你买个房、买个车,这些都是会计入到社零的统计指标中。
前三个季度,国内社零增速只有3.3%,低于GDP的增速。这意味着整体社会消费需求处于很低的状态。
直白点说,整个社会都处在低欲望的状态。
我们也就可以根据此判断经济末端活力依然不足。
所以,社零增速就是我们观察社会消费活力的重要指标。
4
最后再总结一下。
长期看,因为刺激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具体需求,我们将处在一个长期的低利率,和长期的宽财政环境中。
中期看,国内对楼市、股市、产业的基本救市框架已经确定。
短期看,因为美国大选,导致美元资产进一步走强,所以,下一步我们将重新陷入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两难选择中。但很显然,下一步房价更重要,汇率将刻意贬值。
可以确定的是,国内资产在未来四五年,都将处在一个低收益状态。
[点赞][点赞][点赞]
直接给每家每户发钱比什么都管用
缩水是啥意思呀?比如你住一套房,房价涨十倍和跌十倍,表面上看起来你的财富暴涨暴跌,可实际上你口袋里的钱还是那么多,没有增加或者减少,这样的财富涨跌和自己的真实生活水平有关系吗?显然没有。[思考]
先刺激人口增长,把这个预期做稳了,拿出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气度来补贴人口生育。人啊,一出生就是一个行走的GDP。现在生产力完全能满足更多人口需求。其二,大力重启城中村提高房票+现金的补偿额度,并各50%,严禁建设安置房。全社会进入低利率时代,3以内,同时降低教育+医疗支出。
如果不是需要吃饭住宿的费用问题的话,真想坐着公交车慢悠悠的看遍这全国,毕竟人世游了一次,知道自己的祖国有960那么大,自己到过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到处是一元二元就可以看几十公里的风景。
没有缩水,大家都生活富裕,大部分家庭都换车,住进新房子,大部分家庭都饲养宠物,孩子都上大学,上研究生。非常幸福。
房子这种建筑垃圾不该降价吗,一套房子住了20年变得破破旧旧价值还能翻倍真的是无比扭曲
但愿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吧
数据不错,但是你这种账号和评论一看就是拿了老美16亿美金的费用,间谍号无疑。
创造创造。芯片股和汽车股还不错。民航恢复得也不错。消费还是要靠创新产品和服务。衣食住行
房子早该跌了,继续跌,
不要瞎说
21年疫情开始,也是互联网加速的几年。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经济打乱了整个社会的分配体系,导致许多线下产业人员失业。分配的失衡以及其导致大量的失业,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收入少,不敢消费、就业难,社会卷,不敢生育以及恶性循环等等各种延伸问题。
股市都是活钱,房子都是死钱,还都是负债的!
数据不错,但是你这种账号和评论一看就是拿了老美16亿美金的费用,间谍号无疑。
说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