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宣徽院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程?

无花果聊国际 2023-02-08 17:12:02

宣徽院是中国古代管理宫廷事务的部门之一,也是古代职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置于唐中期,并为以后的政权所继承,自五代时期的后晋之后,宣徽院制度在中原政权和北方民族政权中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轨迹,契丹辽朝是第一个吸收宣徽院制度的北方民族政权,它在继承宣徽院制度之时,将其融入北方民族政权的特色,宣徽院经过辽代的改造后规模扩大、职能健全,其后金元相继,宣徽院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明清虽然短暂设置,但宣徽院早已失去了辽金元时期的风采。

唐代宣徽院

宣徽院的始设并无确凿时间记载,大致设立于唐中后期,至少不晚于唐代宗时期,疑为唐代宗时期所设,其依据有二:

一为《文献通考》中的记载,这则史料大致交代了宣徽院的设立时间。

二为《西门珍墓志》记载“大历之末,擢居宣徽”,西门珍所任宣徽院官职尚不可知,但至少可以说明大历末年唐已设有宣徽院。综合文献和墓志资料,暂将宣徽院始设时间置于唐代宗时期。

唐代宣徽院的建制有南、北两院,且“南院比北院资望尤优”,其主要官员为宣徽南、北二院使及副使,据王永平研究,宣徽院掌握诸司机构,还有隶属它的一些服务机构,前面冠以“宣徽”二字,如五坊使、供奉官等,见“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阅鹰狗,所过桡官司,厚得饷谢乃去”。

唐代宣徽院的具体职能主要有掌管内廷诸司机构及其官员名籍、在宴飨、朝会等礼仪事务中担任服务职责和管理进贡礼物的职责。

宣徽院是唐代内诸司使制度下的重要机构,是内诸司机构的管理机构,由宦官充任,设于内廷,属于内职。

唐后期,随着宦官权势增大,宣徽使不甘屈于内廷为皇帝提供服务类工作,逐渐在外朝活动中展露头脚,如“在重大节日、朝会上负责传宣诏命”,唐末,宣徽使更是参与到宫派争斗中,唐宣宗大渐之时,诏令“上密以夔王属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使立之”。

宣徽使参与到皇位之争中,进一步说明宣徽使逐渐走向外朝,职能的外延化体现出地位的提高,宣徽使在唐末已居于显赫地位。

在唐晚期成为内廷宦官的“总管家”,并与枢密院、神策军共同组成北衙宦官系统,直接与以丞相为首的南衙朝官系统相互倾轧,并不断侵削南衙系统的事务权,最终打破南、北衙的平衡,宣徽院与枢密使、神策军中尉共同组成唐末中枢权力决策的策源地,极大地影响了中晚唐的政局。

五代宣徽院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梁,五代十国时期的序幕由此被拉开。

五代十国的局面实质上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五代十国政权的建立者绝大多数为唐末节度使,既是以武立国,其文治多承袭唐朝。

宣徽院在唐末已经成为地位显赫的机构,宣徽使也成为中枢权力决策的重要成员,因此五代十国政权基本上都沿用了唐代宣徽院制度。

宣徽院在各政权的发展存在差异,一言蔽之,这一时期的各政权主要还是以唐代宣徽院为蓝本而各有所需地吸收、继承和发展。

五代政权建立在唐亡后的庞大制度文明的废墟之上,为其继承唐王朝一整套制度提供了便利。

五代宣徽使的设置见“梁复以王殷为宣徽使,省南北院使而有副使,后唐复南北院使省副使,晋汉周皆因之”后梁置宣徽使及各院副使各一员,后梁宣徽院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官员一改唐用宦官之制,皆由士人为之,且多是武将担任;后唐打着复兴唐室的旗号而建立,官制基本恢复唐朝,宣徽院置南、北院二使,不设副使,后唐宣徽使中士人和宦官皆有。

后晋、后汉、后周宣徽院的设置均沿袭后唐,设宣徽南、北院使各一名,皆由士人担任,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所用士人为皇帝身边近臣,见“原其亲侍帷幄,掌事局禁,环拱天极,是为近臣”。

据文献记载,十国之中,有六国设置过宣徽院,其宣徽院设置多承唐制,见“十国官制,大略多仍唐旧”。十国宣徽使的任用也体现出了由宦官到士人的转变,“前蜀和后蜀宣徽使宦官和士人兼用,至南唐、北汉和闽则只用士人”。

综上,五代十国的宣徽院较唐代发展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方面是宣徽院官员的人选上,已经由宦官向士人转变,除了后唐、前蜀和后蜀兼而有之,其他各代均只用士人,宣徽院中士人比重应该是远在宦官之上的。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宣徽院的职能也较唐代有了新的转变和发展,除了具有唐代宣徽院的掌管内廷诸司官籍、传诏宣答、管理进贡礼物的职责外,随着宣徽使身份已转为士人,也为其职能的外延化提供了可能,宣徽使被赋予了一些新的职能,多为临时事务的任命以及代理它职,比如监军、带军作战、外交出使等。

传宣重大诏命。从宣徽院职能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宣徽官员已经明显出现由宦官向士人、武人过渡,宣徽使地位不断提高。

宋代宣徽院

宋朝代后周而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宋朝庞大的官僚制度是在远袭唐代,近接五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宋代宣徽院就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宋代宣徽院分南、北两院,南院地位优于北院,官设两员,没有副使,鉴于唐末宦官专权,宋代加强集权,宣徽使皆由士人担任。

品阶仅次于宋代二相及其副,经相关学者研究,“宋代宣徽院的具体职能有礼仪活动中负责百官起居、朝贺和通唤宣答,管理宣徽院和代理它职,宋代宣徽院的职能存在前后期的明显变化,即由宋初掌握实权逐渐变成优待勋旧贵臣的身份、荣誉象征。”

宣徽院在宋代并没有始终存在,在反复的设置之后,终究免不了终结的命运。

宋代宣徽院的置废线索大致为:宋神宗元丰四年,废宣徽院;元丰六年,首次罢宣徽使名号;宋哲宗元祐三年,复置南、北宣徽院使;元祐七年,下诏再废宣徽使,伴随北宋最后一任宣徽使冯京的离世,宣徽使一职再未任命,宣徽院制度彻底消失于北宋,此后的南宋也终不设置宣徽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不迷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