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重锤下,中国为何不惧压力持续对话?这场博弈关乎未来大局!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4-11-07 16:30:40

欧盟对中国车企的新关税政策,于10月30日正式实施。中国对此表达了深切关切,王文涛部长更是不辞辛劳,亲自赴欧进行交涉,并提出了包括“价格承诺”在内的多种解决方案,但欧盟最终仍决定单方面实施这一高关税方案。

这一决定无疑给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带来了短期内的挑战,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市场已经对中国汽车设置了重重障碍。现在,欧洲也跟随美国的步伐,加税毫不手软,这对于正处在蓬勃发展势头上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欧盟此举加剧了中欧之间的经贸紧张。尽管如此,中欧之间的沟通并未因此中断。据中国商务部消息,11月3日晚,王文涛部长在上海筹备第七届进博会期间,与法国外交部外贸部长级代表普里马进行了会面,双方就当前的经贸合作与摩擦进行了深入交流。

面对欧盟的举措,有人主张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以牙还牙。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关税调查,背后反映的是美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意在共同遏制中国工业的崛起。

大家也都看到了,欧盟一动,日本、韩国这些“小弟”也跟着起哄,对中国钢铁业采取类似措施;印尼也蠢蠢欲动,土耳其更是抢先一步,提前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高额关税。这一切都在表明,美西方在对华经济制裁和封锁方面正逐步形成统一战线。一旦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不仅在汽车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其他出口商品也将遭遇全面封锁,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将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中国必须与欧盟进行沟通,以防止这一趋势进一步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追求短期福利,通过减税增支来构建所谓的“福利国”,但这可能损害国家的长期发展潜力;二是坚持产业升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由政府引领,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挑战,但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说白了,前者就是停下做蛋糕的手,开始分蛋糕;而后者则是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把“蛋糕”越做越大,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多的成果。而美国希望中国选择的是看似安逸的福利性社会道路。此前耶伦老太太一直呼吁中国立即建设“福利性社会”,但拉美国家如委内瑞拉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耶老太这番话,看似充满善意,其实一肚子坏水,明显就是想通过影响中国的发展策略,从而间接削弱中国的长期竞争力。

显然,从长远角度看,选择产业升级、做大经济蛋糕是更为明智的决策。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总额达到了约5万亿元,占总进口额的27%,而这些产品的原产国毛利率普遍高达40%至50%。如果中国能够积极推进进口替代政策,将带来巨大的直接利润增长。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那些曾傲居价格巅峰、被垄断束之高阁的产品,终将如神坛跌落,变得触手可及,生产成本亦会随之大幅缩水。这不仅会大幅提升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将助力国内外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张,带来显著的财富增长效应。

然而,选择这条道路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挑战和摩擦。因此,除了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外,对话的大门也应始终敞开。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为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争取宝贵时间,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尽管欧洲在对华贸易限制上步步紧逼,似乎正与美国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合力,试图将中国边缘化于全球贸易体系之外。但这种做法并未让欧洲处境变得更好,反而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但我们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不仅技术上领先,还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坚强后盾。海外市场拓展只是初探,欧洲市场并非当务之急。此外,汽车、猪肉、乳制品、奢侈品等领域都成为了我们手中的谈判筹码。空客飞机的订单更是如同一柄利剑,悬在欧盟的头顶。欧洲资本也早已嗅到了中国的机遇,纷纷加码布局中国市场。德国大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为了深耕中国市场,甚至不惜舍弃本土工厂。这背后无疑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认可和对生产成本优势的追求。

现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可想而知,未来欧洲的日子恐怕更加雪上加霜。

我们有时间,有筹码,有底气,谈一谈又何妨,若他们诚意不足,我们也绝不手软。毕竟,机会给过你了,若不珍惜,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总之,中欧之间的经贸博弈复杂而漫长。中国将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应对挑战,寻求共赢的未来。在这场博弈中,谁将笑到最后,时间将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