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叫“革疆”。一边革疆,一边还有念念有词的哼唱着童谣。具体哼的啥,我已经记不清了,也或者各人哼唱的歌谣具体歌词是不相同的。那么这首歌谣到底唱的啥,几十年来我也没有弄明白过。
最近看书,发现这首儿童游戏时哼唱的童谣,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流传,而且这童谣背后,有着不寻常的历史文化。
《民国泰县志稿·社会志·谣谚》第一首童谣就是传唱至今的《革疆谣》,内容是这样的:
革丁革,丁棒棒,
革到杨家庄子上。
杨家庄上失了火,
大的小的跟了我。
泰县方音,“我”字带有较重的鼻音,听起来像“引”。这是因为明洪武年间迁苏州的居民到泰州以后,语音发生的转变。但是在这则童谣里面的“我”依然念作官音(类似于普通话wǒ),与“火(huǒ)”字押韵,由此可以推测这首童谣可能在明代之前就已经诞生了。翻开泰州的历史,这里曾经遭受乌珠之兵侵占三次,被金主亮之兵侵占一次。据《金佗粹编》记载,乌珠对部下管理很严,部队纪律严整,不对百姓掳虐侵扰,所以乌珠的军队进入泰州是兵不血刃,和平进驻的。亮的部队驻在扬州,由仙镇往下河到宗村,斩杀了宋守军张康等两个武将。小纪这里的人民为了纪念张康,还在这里建了张康庙。
为了躲避兵燹之祸,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家园,躲藏到当地一个叫做杨家庄的东边,后来的羊打鼓、野营、头营就是那时候的遗迹。在野营罡门(北门)的西北角就是那时候的交通要道,那里有座小郎菩萨,在供奉小郎菩萨的庙里,小郎菩萨头上戴着小凉帽。这就是这个拗口的童谣的由来,后来这个小郎庙又有改祀演变。如今,泰州市海陵区,还有一个村叫做罡门村,这里仍然流传着当年岳飞在这里大摆天罡北斗阵抗击金兵的故事。
在这首童谣的后面,有一个注解:屈一足,做商羊舞(古代求雨祈祷时的舞蹈,单脚轮换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在玩的革疆游戏,只是玩革疆游戏时,我们不再哼唱这首童谣了。由此可见,革疆这个游戏及其《革疆谣》,都是源自今天泰州市海陵区的罡村。
民谚:倒了高家堰,淮扬二府不见面。
这个民谚的背后,是泰州民众经历官兵对杀的一段极为悲惨生活写照。
“邑故张吴王之丰沛,以骁将夏思恭守之。洪武元年,太祖既灭友谅,命常徐率水师由口岸开河通庙湾,遂破泰,城市厘为墟。”旧城被攻破了,但整座泰州旧城被厘为一片废墟。夏思恭退到新城死守,明军久攻不下。太祖就命令掘开高家堰堤防,用水攻新城,大水涌来,民乱城破。新城先是惨遭遭焚烧,接着大水涌进。整座新城几乎人烟灭绝。当时有民谚描述道:城头三尺水,坡子七家人。原因就是高家堰是阻挡洪泽湖大水的堤防,一旦高家堰被掘开,则洪泽湖大水倾巢而出,让淮阴扬州两府瞬间被洪水隔绝。清朝康熙年间,时堰决口,靳辅力堵淮扬,才不至于造成大害。
童谣:
叮叮当当,矮囝烧香。
谁人放屁,烂肠一根。
竹子劈四桠,
不是你来,就是他。
这个带有一点戏谑意味的童谣,不仅小孩熟悉,大人也无数次数念过。
《民国泰州志稿》里这样给这个歌谣定性:“此殆巫壘诅咒词,而为儿童所传唱。”歌谣主打一个毒辣诅咒,外面放屁,里面烂肠,这人应该是从里到外坏透了。但这首流传于儿童的歌谣,其实也是已经流传很久了(其来甚久)。而且歌谣里面是有历史文化的。
“当元代科派繁多而告密之事众”。元代,设有很多类似情报收集的特务机关,一些奸巧小人便喜欢打听民间议论,然后屁颠屁颠地向科派告密,讨好之余 谋求一己私利。这样的小人,损人利己,谄媚讨好,为民众所不齿。直接斥之为“放屁”,告密之后还矢口否认,于是歌谣就诅咒他“烂肠一根”。
怎么判别谁是告密者呢?“一根竹子劈四桠,不是你来就是他。”这种判别方法看是如同抓阄一般,实则极具机巧。判别是在嫌疑人之间进行的,主持判别的人——我不在其中,那个告密的人一定吓得魂飞魄散,不打自招。
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句民谚,一首歌谣,只要是曾经流传过,他的背后一定有深深的历史烙印,仔细阅读分析这些流传于民间乡里的谣谚,仿佛在翻阅一本历史歌赋,从中可以读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