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刚加强对华芯片限制,美芯企巨头就用行动说话,决定访华行

住顶楼小邹 2025-01-16 15:59:2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1月,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拜登并未选择平静地度过最后的任期,反而抛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针对芯片出口的全新管制措施。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芯片巨头就用访华行动反击。

信息来源:《拜登离任前再对AI芯片实施出口管制,遭到美国业界、企业以及欧盟等各方强烈反对》,观察者网,2025年1月14日。

这场科技政策的“回马枪”到底是怎么回事?

芯片禁令新规闹哪般?

美国政府祭出新的芯片出口管制,核心策略是分层管理。世界被粗略分成三类,不同类别待遇迥异。最让人眼红的是第一层级,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是美国的亲密盟友。

他们可以不受限地购买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这政策一出,引发新的紧张和不公。

第二级国家,数量约为120个,涵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它们在获取AI芯片时将面临数量和许可的双重限制,超出限额的出口量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但到了第三级,情况骤然转变。美国直接将包括中国大陆、港澳、伊朗、俄罗斯和朝鲜在内的地区列入黑名单。

美国公司被明令禁止向这些地区出口任何先进的AI芯片,原本可能存在的合作空间被彻底堵死,这直接切断了这些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命脉。

这种分级管控的模式,清晰地展现了拜登政府“美国优先”的原则。通过对不同国家实施差异化的待遇,美国可以有效地控制先进技术的流向,确保其盟友和合作伙伴在科技领域保持优势。同时限制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能力。

然而,拜登政府的芯片禁令,虽然旨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但却引发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强烈不满。

不满与妥协的博弈

大型芯片公司,像是英伟达,他们并不赞同目前的出口限制。他们觉得,这些政策直接影响了自己的收入,这很现实。更深层的问题是,他们担心长此以往,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优势会逐渐消失。

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每年需要进口数额巨大的芯片,对美国芯片企业来说,失去中国市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更是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禁令的不满。在拜登宣布新规后不久,黄仁勋就公布了其访华行程,计划访问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地。

信息来源:《彭博社:在中方发起反垄断调查和美方升级AI芯片出口管制之际,黄仁勋即将访问中国》,观察者网,2025年1月14日。

虽然官方并未透露具体的访问内容,但外界普遍认为,黄仁勋此行旨在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沟通,并寻求在禁令框架下维持与中国市场的联系。

这或许是对拜登政府芯片禁令的公开挑战,也凸显了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

可尽管英伟达等企业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但面对政府的压力,大多数美国半导体企业仍然选择妥协,被迫配合执行禁令,这反映出的是美国企业在面对政府政策时的无奈和被动。

一方面,它们不愿意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它们又不得不遵守政府的规定,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也预示着美国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拜登政府的芯片禁令,并非仅仅影响中美两国,其影响范围波及全球,引发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满和抵制。

多方利益受损与抵制

欧盟委员会作为代表欧盟成员国利益的机构,对美国限制部分成员国获取先进AI芯片的措施表达了深切的担忧。毕竟,部分欧盟成员国也在美国的限制范围内,这将对它们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公开反对拜登政府的这一举措,强调新规可能对美国经济和半导体以及AI的全球竞争力造成意想不到的持久损害。

这表明,即使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人对拜登政府的芯片禁令持反对态度,认为这种做法弊大于利。

更广泛的层面来看,许多国家都对美国将科技竞争政治化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违背了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并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冷战。

当然,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拜登政府的芯片禁令,可能会加剧国际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并可能引发更多国家采取类似的保护主义措施,最终导致全球科技创新和合作的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美国的芯片禁令,中国并未选择被动接受,而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力图在芯片领域实现自力更生。

以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们专注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AI芯片产品,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禁令对中国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随着中国自主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企业对美国芯片的依赖程度正在下降,美国的“卡脖子”战略的有效性也受到了质疑。

当然,芯片禁令引发的全球反弹,以及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快速发展,表明单纯依靠技术封锁并不能阻止其他国家的科技进步,反而可能激发其自主创新的动力,最终损害自身的利益。

在科技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才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

笔者认为

未来全球科技格局将如何演变,取决于各国如何选择。是选择对抗与封锁,还是选择合作与共赢?这是一个需要所有国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