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卫生部召开了“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
当时著名药理学专家金荫昌在这次会议上,对中药的疗效评价提出了几个观点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
“中药药效评价要提供更多的有相对特异性的化学物质,不能以‘患者主诉’,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疗效’作为唯一评判依据”
所谓的“患者主诉”,就是患者吃了药或者接受了治疗,“感觉”自己好像症状好转或者痊愈了
当然这无法排除“自限性疾病”和“安慰剂效应”,金荫昌的意思是中药的评价要引入更多的临床证据,例如对照试验
而当时的中医界则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反对,提出:
“中药的有效性唯一的标准就是“临床有效”,对照试验标准不符合中药特点”
当时这种观点非常有市场
毕竟你是给患者治病,患者觉得药进了肚子,告诉你感觉症状减轻了或者疾病痊愈了,这在中医看来不就是临床医学的目的吗?
这搁在人这种生物身上当然可以,但如果是鸡猫鸭狗猪这些动物身上……
中医问:你哪疼啊?
——“汪汪汪”
中医问:药吃了后感觉好点没?
——“喵喵喵”
中医问:用针灸刺激有没有麻酥酥的感觉啊?
——“咩咩咩”
中医问:你到底是说话啊?
——“你TM猫狗羊能说话?”
这就是为什么少有宠物医院用中医诊疗手法的(不是绝对,中医的确有动物医学)
因为“患者主诉”需要患者与医生之间能建立通畅的沟通
猫狗它咋沟通?
叫两声“汪”是好,叫三声就是坏?
哦对了,其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中医在新生儿科几乎也没有下手之地
毕竟嘛,哪个新生儿刚出生下来就跟你开口讲话说自己哪疼哪不舒服的?
你以为所有新生儿都和《恶搞之家》里的饺子一样?
中医还有一批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垂死挣扎,苟延残喘而已
西医抗病当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