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昇夫 字数 1091
访钟兴桥那天,由于想早点回来,就没有继续去访其源大屋。钟兴桥由潭头村钟氏兴建,访钟氏其源大屋自然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所以,一个礼拜后,趁访岭尾,再次来到相距不远的潭头村。
其源大屋北斗门
由钟兴桥小路进村。在村道向一位老人问路,他说,“你问的是不是国家文物?”我说是的,一座老宅来的。“喏,就前面路口左转进去就是。”听老人口音,并不是本地的。此类情况,问到外地人常摇头不知,难得这位老人知道。
其源大屋的特点,两边开斗门,前有残围墙,与堂屋形成一长方形的前院。两边斗门并不是完全一样。北向斗门进来只是一敞厅,而南向斗门的过厅内有一道似仪门的门,此门四柱三门二层,下有石门槛。
堂屋正面开三门。中间为正大门。石门框、石门墩,无横匾。木门。二进,中为天井。正厅有屏门,屏门石槛一面刻有铜钱图案。天井有横巷与两边横屋相连通。横屋前后进间也有小天井。建筑墙体下部夯筑,其上青砖到顶。整体左右对称。
印象大致如此。
其源大屋文保碑
据文保碑了解,其源大屋位于横沥镇潭头村东清小组,为东清钟氏族人建于清代,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客家围屋。
该建筑为硬山顶,阴阳瓦,墙下部夯筑,上部青砖清水墙。建筑面阔约41米,通进深约24米,面积约972平方米。结构对称,为堂横式围屋。堂屋五间二进。头进为龙船脊,左右加横屋。门皆为斗门,青石框边。院落左右各开一门,正间厅设屏门,横匾上书“世德发祥”。屏门、柱础间以石板相连成门槛,石板上阳刻铜钱等寓意招财进宝的吉祥图案。
2013年被公布为惠城区文保单位。
其源大屋左边部分
其源大屋右边部分
南向斗门
天井一角
屏门门槛石板上刻的铜钱图案
其源大屋后面
另外,还看了一下村中的两座钟氏宗祠。据指示牌所示,近老村部、村主路东边的是老祠堂,但外观看上去,跟村主路西边的新祠堂一样新,大概是近年都维修过。
个人看,新祠堂倒像是老祠堂(不知有没有搞错)。因新祠堂两边各有一座门楼,门楼高二层,二层上设神龛。祠堂前面有一条小河,外围修有矮围墙。这样,祠堂像是一座围屋的形式。
两门楼都有对联:百代衣冠传济美,……。祖德源流千载远,……。下联均缺损。
对联是阴刻于墙上一块“红砂岩”上的。近看,“红砂岩”很薄,应不是红砂岩石板,而是仿红砂岩批灰批上去的。
钟氏宗祠的对联是:颍川世泽,翰林家声。石门框、石门墩。横石匾上刻:钟氏宗祠。门上有门簮,经请教,刻的是“福禄、寿全”。
两座祠堂看上去,内外是一模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新祠堂两边有两门楼,与矮围墙形成一个单独的院。
钟氏宗祠
钟氏宗祠的两座门楼
另一座钟氏宗祠——老祠堂
潭头村东依潭头嶂,离北面的横沥圩镇很近。南通平潭,西接水口大和。据了解,钟氏一族在潭头村落地繁衍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个老村了。其源大屋和钟兴桥便是见证,也是潭头村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
村东头外还有一座土地庙,看上去是新修的。村中,其源大屋周边一带,也有不少其他老建筑。
这座建筑也像是祠堂
其源大屋后面的一座建筑大门
新老房屋同在
远处是潭头嶂,菜地、河边是一座土地庙
潭头小学
老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