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观众自发起立鼓掌,这个导演一出手,谍战片的荣光回来了

智瀚看娱乐 2023-11-26 06:35:05

5年,谍战片《刀尖》虽姗姗来迟,但终还是来了。

导演高群书是个“性情中人”。

他14年前执导的《风声》,被誉为谍战片的天花板,片中的各类针刑、绳刑……至今让人汗毛倒竖。

这次《刀尖》一出,我对它的品质足够有自信。

从之前发布的几版预告,我们就能看出,这次导演高群书要挑战新的尺度奇观。

不仅要画面惊艳,故事更要让人冷汗淋漓。

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各种酷刑的展示,让人目不忍视。

比如嵌满锥刀的囚笼+原地摇晃;

比如夹手指;

再比如蒙眼吊刑;

就连审讯,也要让犯人一直处于煎熬中;

观众的期待值已经拉满。

电影放映结束,全场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让皮哥感动的,不仅是电影,还有现场的观众。

观影现场座无虚席,很多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前来观影。

和我坐同一排的就有一对老年夫妇,看完后老两口一直说拍得不错。

坐在第一排的有一个99岁的四川老人。

老人家耳朵都背了,依然在家人的陪伴下来看电影,观影后泪目激动地说拍得很好,看得很激动,高群书听了热泪盈眶。

中老年观众群体占比之高,是别的电影题材很少见的。

这也说明,谍战这个题材一直有着固定的拥趸。

很多人是从那个谍战题材最辉煌的年代过来的,他们或许不会在网上发声,但会真的买票支持。

说回电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刀尖》有没有超越《风声》,成为新的天花板?

高群书现场回应了这个问题。

他说两部作品没法比较。

虽然都是谍战题材,但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自己并不想拍一部《风声2》。

他这样形容两部片的差异。

《风声》带一个“风”字,是个很轻的东西,《刀尖》带个“刀”字,是个很硬的东西。

对此皮哥深以为然,《风声》和《刀尖》是两种极致的展现。

《风声》是将谍战片里的“揪内鬼”和悬疑片里的“暴雪山庄模式”进行了融合。

谍战被简化成了一场游戏。

一群人被困在一个封闭环境里,卧底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随着剧情的推进,嫌疑人被一个个排除,最后活下来的就是赢家。

多年后大家都在谈论,故事有多么紧凑刺激,周迅演的角色遭遇了怎样的酷刑,苏有朋演的男伶多么出色,黄晓明不油腻的表演有多令人难忘。

但更深刻的东西就没那么突出了。

我们也很难要求一部快节奏的电影,承载这么多内容。

所以,高群书才会评价《风声》,像风一样轻。

这样的叙事方式对普通观众很友好,有一种水银泻地的畅快感。

但也丢失了谍战题材的复杂性。

谍战题材的复杂性是什么?

是在一场场生死较量中,久经消磨的人性。

谍战剧的主角都有着多重身份,他们常常面临如下道德困境:

为了赢得信任,必须和敌人沆瀣一气,面对同胞惨死,只能无动于衷,在炮火连天里,要假装歌舞升平。

他们是如何被逼到人性窄角的?

他们如何在尺寸之地闪转腾挪,又如何在险象环生中破局?

这些都需要通过电视剧的长篇幅,用一场场明暗交锋,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但是在谍战片里,受限于2小时左右时长,这一难度就会陡增。

《刀尖》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直面了谍战的复杂性,并且在2个小时的篇幅里,全景式地表现出了这种复杂性。

看完整部电影后,你会有一种感觉,一种“比刀还硬”的强烈冲击。

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南京,各方势力盘踞于此。

张译饰演的特工金深水,要在2个小时的时长里做下面几件事——

和日本小姑娘静子谈恋爱,骗取日本军方信任;

潜伏在汪伪政府,为军统卖命;

遭到军统背叛;

被女主感化加入地下抗日组织;

目睹女主难产至死。

这个剧情的信息量,完全可以拍成一部谍战剧了。

事实上早在2017年,这部小说就拍过同名电视剧,一共33集。

现在高群书拿到同样的小说,要把33集的剧情压缩进2个小时的故事里,难度可想而知。

高群书采取的办法是删繁就简。

他强调,这个故事的逻辑性是十分完整的,但因为时长原因,很多复杂的剧情,就藏在一两句台词里。

人物变化很快,前一秒还身处同一阵营,后一秒就同室操戈,前一秒还是恋人,后一秒就阴阳两隔。

过于密集的信息输出,就需要观影时保持专注,要想完全理清电影的精妙,可能需要二刷三刷。

为什么要把一部谍战片,拍得如此宏大?

高群书的回答是,他完全可以截取小说的一部分,或者单拎出一个特定的任务,拍成《风声》《悬崖之上》那样小而美的电影。

他之所以走最难走的路,就是为了拍出反映那个年代全貌的电影。

用个人的命运起伏,来反映时代的波诡云谲,这就要求故事跨度长、人物多、剧情密、余味久。

在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揭露人性深刻的部分。

比如在战乱环境下,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舍生取义。

看完电影后,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们能品味出热闹背后的深意。

除了叙事大胆外,高群书在画面处理和艺术表达上也颇具野心。

片中故事发生在南京,但他在南京取景时觉得太现代,缺少古朴气质,就跑到杭州拍摄。

他们在龙井村、西湖、德清等地取景,景区也对剧组开了绿灯,把很多游客不能去的地方放出来给剧组拍摄。

高群书没有浪费这番美景,拍出了艺术感和乱世下的肃杀感。

比如从水底拍摄人物,反映其飘忽不定的心情;

男女亭中对谈,氤氲着江南的诗意与浪漫,可四周弥漫的白雾,又宛如危机四伏。

泛舟西湖再无声坠湖,又有黛玉沉湖之凄美。

这些镜头语言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剧情压缩带来的变奏。

除此之外,高群书还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旁白参与叙事。

旁白在常规影视中格格不入,但在谍战序列里,却是一招“妙笔”。

比如《潜伏》《风筝》里,旁白经常出现,能够替主角在压抑的斗争中倾诉自己不能表达的情感。

这部电影里的旁白,更是采用了第一人称,能帮助观众更直接地理解主角的心境。

在演员方面,高群书也来了一次“反套路”。

男一号张译以往的角色形象大多正面,而且是一以贯之的。

但在这部戏里,他演了一个叛逃者,多次背叛组织,最后才找到灵魂的归宿。

张译也很好地演出了金深水内心的纠结。

目睹同胞死亡,他躲在角落里痛哭的这场戏,又是一次典型的张译式爆发,和《悬崖之上》的电击戏,《金刚川》里的射击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启用郎月婷担任女一号很大胆,她并不是一个熟面孔。

但她在片中表现同样不俗,演出了林婴婴这个角色的温婉与坚韧。

常年饰演正派的老戏骨黄志忠,这次饰演了反派卢敬瑜。

身为伪汪政保局局长,吃里扒外,像八爪鱼一样利用所有人,陷害所有人,最后死在主角枪口下。

给人最大惊喜的是沙溢。

他饰演了油腻反派李士武,伪汪政保局南京分局反特处处长。

他满脸横肉,残害敌人时下足了狠手。

尽管戏份不多,但足够吸睛,让人完全忘了之前的白展堂。

最后客观评价,《刀尖》作为一部完全不同于《风声》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谍战题材在大银幕上更多的探索与可能。

导演高群书带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挑开了那面之前自己亲手拼叠的天花板。

将一部谍战剧的容量强行塞进了谍战片里,在叙事上做到了极简,并用大量旁白穿插,以达到大巧不工的目的。

皮哥猜测,它也许会引发观众激烈的观点碰撞。

但更多人,应该和皮哥一样,欣赏导演高群书锐意革新的勇气。

一部迟到5年上映的谍战电影,还能带给大家这么多新鲜的尝试,势必会搅动当下沉寂的市场。

相信这样一部电影,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2 阅读:1530
评论列表
  • 2023-11-26 21:54

    纯是展现酷刑,那得动了多少脑子!风声也如阴暗心理的展现。

  • 2023-11-26 09:28

    展现满清十大酷刑,就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