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顺之战:吴璘叠阵法失效,2万宋军阵亡,13州陷落

烟雨江南岸 2024-12-19 11:41:13

1162年,德顺之战,宋军阵亡2万余人,13州、3军陷落。60岁老将吴璘悲从中来,他已经尽力了,奈何宋军在撤退时一团糟,被完颜璋反杀,也是可悲。

吴玠、吴璘兄弟,祖籍德顺,南宋一代名将,是防守作战的高手。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无不是防守战典型,但吴氏兄弟野战能力不足,宋军也是如此。

1139年,吴玠病逝,吴璘接管吴家军,并创造出“叠阵法”。所谓叠阵,就是多兵种联合作战,步兵、弓弩兵位居中军,前方以拒马桩阻挡,两翼部署骑兵掩护。

“叠阵”战斗的核心,是步兵、弓弩兵,他们依次排列三阵,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如果金军骑兵敢直接冲阵,就会遭到弓弩兵交替射击,靠近方阵,则会被步兵长枪兵刺成筛子。

叠阵的威力巨大,但弱点也不少,尤其是机动性不足。如果依托城池防御,得到充足补给,叠阵可以很好完成防御任务,但很难去追击敌军。再则,一旦金军没直接冲阵,而是采取类似蒙古的“放风筝”战术,则叠阵很容易遭到破坏。

1162年,原州之战、德顺之战,暴露出吴璘的“叠阵法”的弊端。原州之战,吴璘麾下头号猛将姚仲与完颜璋决战,金军就是袭击宋军粮道,然后与步兵夹击宋军,姚仲所部几乎全军覆没,30位将领阵亡。

原州之战后,完颜璋乘势进攻德顺。宋军这边,吴璘本想处死姚仲,但部将苦苦哀求,只好把他投入监狱,李师颜取代姚仲。

金军围攻德顺,吴璘拖着病体出征,60岁老将将要迎来一场恶战,也让吴璘晚年留下了遗憾。宋军为何失败?是朝廷决策问题,还是吴璘指挥问题,还是宋军本身素质就不行,人见人智。

吴璘、吴挺父子率3万大军出征,在城北、城东扎下大营,构筑坚固阵地,与城内相呼应。完颜璋、习尼列率2万金军杀来,对吴氏父子对峙,金军主动进攻。

面对吴璘的叠阵,金军改为步兵、弓弩兵迎战,先与宋军互射,相互压制对方箭雨,然后以步兵冲锋,与宋军进行厮杀。城东之战,宋军、金军连战五场,从中午杀到黄昏,宋军体力不支,先撤退。

习尼列率兵追击,逼近德顺城下,吴璘指挥宋军从城北高地发射弓弩,与城内宋军夹击金军。两面都是弓弩射击,金军施展不开,习尼列撤退。宋军又追击,半路被金军埋伏,退回城内。

宋军依托叠阵,与金军持续大战,从3月打到12月。金军很难歼灭宋军,只要宋军方阵不乱,金军就算胜利,无法形成巨大杀伤。宋军野战不足,但打防御战还是不错。

宋军毕竟兵力多,吴璘很快就找到金军的弱点。吴璘在城北主要运粮道路上挖掘壕沟,修筑堡垒,金军粮道受阻,完颜璋分兵去打通补给线,城下金军不足。

完颜璋分兵,吴璘乘势出击,双方连续大战十几天,互有胜负,宋军也未能解除包围。此时,部将建议完颜璋退兵,把宋军吸引到平凉,在平原野战中歼灭吴璘。

完颜璋是一代名将,果断否决了部将建议,直言:如果宋军依托堡垒,不断蚕食进来,而不是力求决战,我们反而陷入被动。完颜璋看来,宋军野战不行,就应该反过来截断对手粮道,将他们困死在德顺。

截断粮道,谈何容易?金军哪里来的士兵?完颜璋把情况告诉主帅徒单合喜,让他火速率陕西金军主力来德顺,从南面展开包围,彻底困住吴璘军团。

徒单合喜也是一代名将,且对完颜璋信任有加,觉得此计可行。徒单合喜率4万大军赶来增援,从德顺城东南方向进攻,成功截断宋军粮道。

金军反包围,吴璘多次派兵去打通粮道,却未能得逞。12月底,朝廷主和派得势,打算向金国议和,下诏吴璘班师。结果,吴璘仓促撤兵,2万余人阵亡,导致秦凤、熙河、永兴三路13州、3军陷落。

德顺之战,吴璘已经60岁,且身体不好,但宋军、金军杀得有来有回,交战时互有胜负。金军攻坚战,宋军依托“叠阵”,也能守住阵地。宋军撤退,为何就是阵亡2万余人呢?吴璘还是仓促撤兵?

吴璘是一代名将,就算撤退,也不至于“仓促”,却偏偏出现“仓促”,这就有意思了。有种解释是,吴璘为了避免被朝廷猜忌,严格按照朝廷要求撤兵,故而准备不足,被完颜璋反杀。

朝廷议和,是德顺之战惨败的原因之一,但主要还是宋军整体素质不行,撤退时队形混乱,不服从指挥,而野战打不赢金军,这才是关键。两百多年后,徐达率5万兵马杀到漠北,蓝玉为前锋,孤军冒进,损失万余人。

岭北之战,明军前锋被包围,结果却是主要将领无一伤亡,徐达主力返回,奇男子王保保只能“目送”离开,也没有追击的本钱。德顺之战,宋军并未失败,却在撤退时惨败,只能说吴璘指挥上有错误,宋军整体素质不行。

徐达孤军深入,即便被包围,主要将领也没伤亡,主力还能返回来,这才是大将风范,真的做到临危不乱,当然,明军整体素质一流,徐达本身威望高,可以做到从容,有序回到雁门,王保保虽说有10万大军埋伏,却未必敢追击,否则一旦出现重大伤亡,蒙古就没了本钱。

吴璘退兵之后,宋、金并未和议,宋孝宗决定收复中原。1163年,张浚督师江北军务,宋孝宗下令北伐,直接绕过枢密院、三省以免被掣肘,而是把宣战诏书送到张浚手中。

隆兴北伐,结果是符离惨败,签署隆兴和议。吴璘从川陕出兵,并未取得战果,毕竟西线只是辅助战场,两淮才是主角。张浚、李显忠、邵宏渊组合,不如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夹谷清臣组合。

1164年,宋军兵败,宋孝宗妥协,双方成了叔侄之国;宋孝宗,得叫金世宗一声叔叔,也算是不小“胜利”。绍兴议和,宋高宗得叫金熙宗“皇上”,南宋是金国附属,双方是君臣关系,此时是叔侄关系,身份不一样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