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可反隐形战机,中国增强南海雷达网,全覆盖,防御能力大增

天机调茶局 2024-10-24 23:28:04

据美国知名国防媒体《突破防御》报道,近日,有关中国在南海扩建反隐身雷达网络的报道引发了国外观察人士的广泛关注。【该新闻已经被国内军事媒体广泛报道,如今也吸引了国外军事专家的眼球。】

据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正通过在南海的中建岛(Triton Island)上新建雷达设施来提升对这一争议水域的态势感知能力,以捍卫中国的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

该报告还提到,这一新设施将显著增强中国的信号情报和电子战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南海的防御能力。

中国南海雷达网

据悉,中建岛上新建的雷达系统被称为“合成冲击和孔径雷达(SIAR)”,这种先进的雷达据称能够探测隐形飞机,并将与过去十年间在南海其他中国基地建立的至少三个反隐身雷达系统共同组成覆盖南海的雷达网络。

这些雷达不仅能提高对空中隐身目标的监控能力,还能增强对海上目标的探测,并进一步提升中国对这一争议区域的态势感知。

此次新建的雷达设施并非此前外界猜测的用于机场跑道的开始,而是明确定位于提升反隐身能力和信号情报收集。

这意味着,中建岛未来将成为中国在南海的主要信号情报基地之一,为中国守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更多支持。

查塔姆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除了雷达设施外,该岛上还有一些用于信号情报收集的设施,以及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塔,预计将成为雷达的操作中心。卫星图像还显示,岛上在道路网络的尽头新建了一个大面积的平台,可能用于部署移动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这些设施的建成将使中国能够对周边海域进行全方位全态势全天候的感知。

该海域周边的一些国家近年来在南海的军事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但中建岛上的情报设施无疑将显著削弱其在该区域的隐秘活动能力。

南海区域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周边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建岛雷达的定位,可以让中国及时掌握这些国家的空中行动,特别是在试图接近这些油气资源时的动向,这无疑能够更好地保护国防安全和守卫国家利益。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专家马尔科姆·戴维斯(Malcolm Davis)表示,中建岛上的雷达设施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在和平时期的态势感知能力,但在战时可能会成为一个“诱人的攻击目标”。

他说,尽管这一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包括F-35A、B-21以及F-22在内的先进隐形平台,但由于它是一种固定设施,在战争中可能很容易被摧毁。这也提醒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这片区域的防空自卫能力。

他指出,先进的滞空弹药和蜂群无人机的应用,可能使这一昂贵的雷达设施成为“投资不佳”的例子,因为固定目标的防护难度远远高于移动目标。

查塔姆研究所的另一位专家迈克尔·达姆(J. Michael Dahm)则补充说,SIAR雷达由于无法探测地球曲率之外的目标,因此在南海的覆盖能力存在一定的空隙。

而中建岛的位置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隙,帮助中国实现对整个南海的连贯反隐身雷达覆盖。

也就是说,中建岛的雷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个南海反隐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有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在中建岛大力建设雷达设施,背后也有其对资源控制的意图。

查塔姆研究所的亚太项目专家比尔·海顿(Bill Hayton)认为,中国此举或许是在为进一步的资源开采行动做准备。

南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是争端的核心之一,中国在中建岛上的军事建设或许正是为未来可能的资源开采行动铺路。

综上所述,中建岛的雷达扩建项目不仅显示了中国在南海的战略考量,也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局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虽然雷达设施的军事价值还需等到建成后才能进一步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设施将为南海地区的态势感知提供显著的增强。

中建岛雷达设施的技术特点

中建岛雷达设施的扩建从技术角度上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南海地区对隐身战斗机的防御能力。

隐身战斗机一直是现代空中战场中的重要角色,它们依靠其低可探测性在对抗中占据巨大优势。然而,合成冲击和孔径雷达(SIAR)的部署,则为对抗隐身战斗机带来了新的可能。

SIAR雷达通过合成孔径技术和高分辨率探测,能够捕捉隐身飞机的微小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常规雷达难以探测到的。

隐身战斗机设计的原理是通过特殊的材料和几何结构来减少雷达反射信号,但SIAR雷达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频段的合成方式,极大增加对这些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

尤其在多个SIAR雷达共同组成的网络环境下,各雷达之间的数据共享与联动,使得目标的精确定位和跟踪成为可能,弥补了单一雷达系统覆盖不足的短板。

此外,中建岛雷达设施还结合了电子战技术,能够在隐身战斗机进入雷达覆盖区域前,干扰其导航系统或使其暴露在高能电磁信号中,增加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概率。

雷达站的建设还与其他信号情报收集设施相结合,使中国在南海拥有更强的电子战和情报收集能力,这不仅增强了战时对敌方隐身飞机的发现和跟踪能力,也在日常的态势监控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侦察预警体系。

从覆盖范围来看,SIAR雷达的部署弥补了中国在南海对隐身目标监控的盲区。

根据查塔姆研究所的报告,SIAR雷达由于地球曲率的限制,覆盖范围存在一定的空隙,而中建岛的位置正好弥补了这一空隙。

这种连贯的覆盖使得中国可以在南海构建一个无缝的防空监视网,特别是在面对来自该海域周边一些国家的潜在空中威胁时,可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应对。

然而,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这一雷达设施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虽然SIAR雷达的探测能力强大,但其作为固定设施,容易受到敌方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

在现代战争中,敌方可能会使用远程巡航导弹、滞空武器甚至蜂群无人机对其进行打击。

为应对这种威胁,中建岛的防御体系也需要相应升级,包括配备更多的防空导弹系统、近防武器以及电子对抗措施,以确保在战时雷达设施的有效运行。

总之,中建岛雷达设施的扩建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反隐身战斗机防御能力,为区域防空构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屏障。

这一网络的形成,不仅可以有效监控空中目标,确保南海的空域安全,还能为中国在南海的资源保护和主权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稍作小结

中建岛雷达设施的扩建是中国在南海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成冲击和孔径雷达的部署,中国在反隐身战斗机方面的防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面对先进隐身战机时,可以有效弥补以往雷达监控的空白。

然而,固定设施的防御挑战依旧存在,如何确保这些关键设施在战时的生存能力,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看,中建岛的雷达扩建在提升区域防御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控制,并为未来的资源开发和安全保障奠定了技术基础。

随着这一设施的建成,中国在南海的防空监视能力将得到全面增强,这对维护区域稳定和国家利益具有深远意义。

0 阅读:26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