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国大选正式投票日只剩几天,选情也到了白热化阶段。10月27日的统计显示,全美已经有超4100万人提前投票。如今,邮寄投票和亲自到场投票的比例旗鼓相当,而拜登也在10月28日赶去特拉华州,亲手投出他的一票,以实际行动支持哈里斯。选情激烈是显而易见的,但谁也没想到大选能“热闹”到这种地步。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一些意外插曲接踵而至,甚至带了些戏剧性。俄勒冈和华盛顿州的投票箱竟然被人放入“燃烧装置”,引发火灾,烧毁了数百张选票。而在大选关键的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又曝出选民登记表疑似被操控的消息。这些突发状况让本已紧张的大选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也让人好奇,后续是否还会有“意外”。
尽管意外不断,最新的民调数据却渐渐勾勒出一些苗头。特朗普的支持率在几个关键摇摆州持续领先,全国范围内的支持率也出现了微弱反超,这对于哈里斯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在大选这场“游戏”中,每一个摇摆州都可能决定最终的胜负,而眼下的局势对她不利。
不少媒体预测,如果特朗普真的重新入主白宫,美国的政策将会经历一次“回马枪”式的变化。尤其在经济上,他很可能继续祭出那些令人头疼的关税大棒。回顾他上次任期,对华关税战打得可不手软,不仅是关税,技术出口限制、经济制裁也是接连不断。这次选战中,他再度发话,如果再次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加征至少60%的关税,甚至要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还打算逐步减少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可以想见,中美关系将更加紧张,贸易战的“战火”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不过,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却不是一成不变,反倒带着些“随心所欲”的味道。此前他还曾说过加征关税并非“贸易战”,甚至公开表示愿意与中国“和睦相处”。这种态度的反复让外界难以捉摸,也为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可以说,特朗普的“随性”确实增添了些“看点”,但这也让两国关系更加复杂多变。
这场选举影响的不只是美国国内,全球的经济脉络也跟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中国来说,这场选战的结果同样举足轻重。在内外部经济压力交织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引人关注。此前几轮刺激政策使得股市震荡起伏,特别是在10月18日三季度GDP数据发布后,市场的焦点迅速转向即将举行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大家普遍期待着财政增量政策能否正式落地,以及新一轮隐性债务置换是否开启。这些措施的实施将直接影响未来经济的走向。
随着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的临近,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需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准备,预留政策空间,确保更灵活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同时,美联储的动向也让全球市场屏住呼吸。11月6日至7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正在等待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的出炉。10月31日,美联储将公布9月个人消费支出(PCE)指数,市场预计通胀率可能降至2.6%,这将为降息提供支持。紧接着,11月1日,美国劳工部将发布最新的就业数据,若表现强劲,降息步伐可能会被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