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钧达股份?还是下一个尚德?聆达股份停产,遭遇严峻挑战

雅彤正前方 2024-04-03 07:45:02

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897篇原创文章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一轮光伏产能阶段性过剩还没过去,聆达股份的屁股却已经露了出来,回旋镖更是把天风证券的脸打得生疼。

聆达股份子公司停工停产

3月15日,聆达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光伏电池价格大幅度下滑,金寨嘉悦新能源经营压力加大,加上此前经营资金筹措未达预期,导致金寨嘉悦新能源现有 PERC 型电池片产线经营性现金流紧张及新建产能 TOPCon 生产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为减少损失及整体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金寨嘉悦新能源对其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停产时间至 2024 年 4 月 15 日,后续复产情况将及时披露。

公告中聆达股份同时提示了风险:公司现在的主营业务来自金寨嘉悦新能源,营收占比在95.5%左右,金寨嘉悦新能源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全部停产,将对公司 2024 年的经营业绩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虽然这个公告让很多聆达股份的投资者感到吃惊,但其实此前在行业内早已经传开了,很多二三线光伏公司就是撑不住,这份公告只是实锤了而已,随着光伏行业融资收紧,巨头坚持打价格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撑不住被迫退出市场。

这份公告无疑揭开了聆达这个这两年被市场吹捧为“光伏行业崛起的新星”的真实面目,也让天风证券的脸被自己的回旋镖打得生疼。

此前天风证券发布研报,称聆达股份“困境反转,重焕新生,是国内 TOPCon 电池先行者。”

彼时正是光伏行业整体依然火热,尤其是P型电池短期短缺的时刻,市场并不在乎企业的真实情况,券商的推荐就是给蠢蠢欲动的股价煽风点火。

潮水褪去后,市场才发现聆达股份哪里是什么国内TOPCon电池先行者,在同行业有些公司TOPCon电池已经卖得飞起的时候,聆达的TOPCon产线依然停在规划之内,能否最终建成存在极大的疑问。就别说TOPCon产线了,公司能否熬到下一个春天到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壳股属性明显

聆达股份,原名“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为刘群,主营余热发电业务,并于2010年10月成功登陆创业板。

2014年3月,实控人刘群因病去世,丈夫阎克伟继承刘群全部股份并担任董事长,但由于妻子亡故,其志不在此,便出售所持全部股份辞职离开易世达。

一年后,杭州光恒昱入主易世达,并成为控股股东,刘振东随之成为易世达第二任实控人。

到了2020年4月,易世达正式更名为聆达股份,清退了余热发电业务,宣称未来聆达股份主要以对外投资为主,投资的企业已涉及裸眼3D、工业大麻衍生品加工、商业保理等领域。

但3个月后,由于企业经营业绩不善,实控人刘振东遭遇资金压力,就找到了厦门老乡王正育接盘,2020年7月,王正育、王妙琪父女入主聆达股份,王正育成为第三任实控人。

两年后,也就是2022年8月,黄双和金寨光电通过华成未来、海波里斯受让王正育、王妙琪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不到一年后,2023年上半年,聆达股份的董事会、监事会提前进行了换届,公司实际控制人黄双退出董事会,王明圣空降而来出任公司董事长兼任总裁,林志煌出任副董事长和 CEO 。

从履历来看,这两者具有一定的政商人脉,王明圣曾任金寨县政协常委、金寨工商联副主席、金寨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等职,林志煌则任2022年任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六安市总商会副会长。

可以看到自从2014年易世达创始人逝世之后,聆达股份就有沦落为“壳股”的感觉,不到10年时间就换了4任实控人,平均下来每2年多就易主一次。

当然了,这也并不算新鲜事,很多主营业务遭遇困境的上市公司最终都会沦为“壳股”,所以聆达股份也很努力地在转型。

努力转型

聆达股份转型还没吃到什么甜头就要挨打了,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词“吃屎都赶不上一口热乎的”。

但客观讲,公司在光伏行业的布局并不算晚,早在2014年公司还叫易世达的时候,就通过收购格尔木神光新能源光伏电站进入光伏产业。

到了2020年,更是通过收购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切向光伏电池业务,2021年,公司完成了对嘉悦 100% 控股,成功转型为一家纯正的光伏企业,来自光伏电池的营收占比在95%左右。虽然说相比行业巨头,切入光伏电池业务的时间晚了一点,但还是跟着喝了一口汤的。

这一点从公司全面转型光伏后的营收变化就可以看出来,虽然由于还在持续投入扩建产能和升级产能,导致利润端反而出现大亏损,但营收体量毕竟实实在在上去了。

只是没想到光伏行业如此残酷,聆达美好的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呢,行业就陷入了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状态,产业链各个环节价格全部大暴跌。

更加严峻的是,这几年,由于P型电池逐步逼近转化天花板,行业开始了由P型向N型转化的趋势,而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作为2019年才成立的光伏电池企业,目前主要产品依然是P型,此前主力产品是166 单晶PERC 电池,直到去年上半年,才全部升级为182 单晶PERC电池。

公司也看到了P型向N型转型的潮流趋势,也在规划着投建TOPCon产线。此前的总规划是建设 10GW 的高效光伏电池产能,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为已建成投产的 3GW 高效 PERC 晶硅电池项目;二期规划投资建设 5GW 210 兼容 182 TOPCon 电池智能工厂;三期 2GW 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实际发展战略进行规划。

二期的5GW TOPCON电池工厂在2022年报的时候就已经声称在建设之中了,但到了2023年中报的时候,关于5GW TOPCON电池项目的说法就变成了“项目二期待项目一期全部建成达产后适时建设”。

3月15日金寨嘉悦新能源的停产公告中的说法是“新建产能 TOPCon 生产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很显然,聆达的topcon 产线实际进度不会很乐观。

一方面是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价格战越来越残酷,而公司才3GW的P型电池产能,跟行业巨头完全无法相比,接下来面临的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是P型向N型转型的过程中,公司已经处于落后的地步,按照当前的资金情况,topcon产能能否完成,不确定性极高,即使后面能建设起来,行业也早已经变天了,能留给它多少时间和市场呢。

再回过头来看,天风证券此前称公司为“topcon先行者”,就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有个产能规划就可以成为先行者,那有一个成为世界首富的计划是不是就可以成为“首富种子选手了”?

我说券商们,后面咱们是不是应该要更加客观公正一点,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有人说聆达股份属于“吃屎都赶不上热乎”,这句话来形容聆达股份还是不够客观,更准确说,它应该是才吃了一口热的,屎就凉了。

关键聆达股份的问题不止于此。

3月9日的时候,公司出了《关于债务重组的公告》的公告,声称金寨嘉悦此前分两批卖给了客户马鞍山隆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金额合计为837.30万元的光伏电池,并按照要求将货物交给了安徽晶飞科技,但隆辉光电却迟迟不付款,公司只能起诉讨债,通过一番拉锯战,最终晶飞科技以417.61万元作为最终结算金额支付给金寨嘉悦新能源。

随着行业持续的产能出清,很多中小企业将无可避免地被淘汰出局,公司的应收账款会不会持续爆雷,这是值得担忧的。

2022年1月份的时候,时任公司董事长的王正育因为控制15个账户交易公司股份,却没有做信息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责令改正和罚款。

虽然后续公司更换了实控人,但公司此前让人眼花缭乱的实控人更换历史,加上当下转型也遭遇困境,是不是又要沦落到“壳股”属性,被加速利益输送,也是值得担忧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