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李鸿章坟墓在故乡被挖开,尸体被挂在拖拉机后面拖行游街!

静候春雨意韵悠 2025-01-16 10:54:34

1901年对于晚清而言是极为黑暗的一年,在这一年八国联军的铁蹄将整个王朝践踏的支离破碎,而能够守护爱新觉罗家族的重臣当中,中堂李鸿章也因为年龄过长、压力过大而与世长辞。

因为晚清国力明显弱于西方强国,为了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怯懦的清廷将李鸿章等人派出去签订合约。

先是《辛丑条约》,再是《中俄密约》,两项丧权辱国的协议书上,赫然是他李鸿章的名字。

自此“卖国贼”的帽子就永远戴在了他的头上,直到1958年时,同为老乡的合肥民众挖开了李鸿章的坟墓,将他保存完好的尸体捆绑起来拖在拖拉机后面游街。

那么李鸿章究竟有怎样的委屈?数十年后的人们是否该如此对他?

失败的谋略导致“引狼入室”

李鸿章出生于今安徽省合肥市,他是家中的第二子,故而很多人为了表达尊重,特称呼他为“李二先生”。

25岁那年,年轻的他离开合肥,在北京翰林院就职,担任庶吉士一职。将这一履历放到往期各个兴盛王朝,他这样的人势必会有一个无比辉煌的未来,但很可惜他出生的太晚,又就职于晚清朝廷。

在成为清廷重臣后,他敏锐地察觉到满清一向引以为傲的八旗军队早就被优渥的生活腐败到毫无战斗力,偌大一个中国,除了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外,竟没有一个人能够内击太平天国,外抗联军。

为了能够增加清廷的战斗力,同时减少曾家一家独大的可能性。在慈禧太后的认可下,李鸿章回到安徽老家,召集了一批人员建立了一支能打仗的淮军。

在淮军组建成功后,李鸿章深扎军营长达十几年,在他的带领下,淮军压根没有遇到什么大问题。因为他勇于承担责任,又能够体贴军队诸人的不易。在军队内部,他的风评非常好。

但李鸿章究竟不是个“完人”,在处理事务过程当中总是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甲午战争发生前,李鸿章处理大清藩属国朝鲜的问题时出现了重大失误,他一面公开承认该国独立,一面又在日朝发生冲突时,派遣军队前往朝鲜帮忙。

这让日本政府对大清心生不满,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早早就写好了开端。这只是他做错的第一步,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又接连走错了两步。

第一步错误是他希望俄英两国能够出面劝说日本,却不知道这一方面给了俄英这种帝国主义国家足够的支撑点,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干涉晚清政务。

另一方面让日方可以一边虚与委蛇,一边暗中操作做好军备部署,将大量的军队调到朝鲜境内,等到李鸿章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自己一番操作下来,完全是“引狼入室”。

他做错的第二步就是在海军作战中败给日本后,不仅没有承认自己确实存在问题,还公开表示自己确实有很多困难之处。要知道一个成功人士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而后为了能够掩盖中日战争的失败,他又多次暗中联系俄国希望能够该国能够出力保护清廷。

可俄国看清廷,犹如饿狼看生肉,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侵占清廷的土地,于是他们一次次谈条件,让李鸿章向该国割让利益。

而英法两国看到俄国占了便宜,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他们也找到李鸿章,要求对方在对外关系上“一碗水端平”,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不得不步步退让。

替清廷背负骂名

1900年,为了能够瓜分我国的大好河山,八国联军攻打北京。

一开始慈禧太后等人还表示会积极应战。但当帝国主义的铜墙铁炮展现出真正的实力后,统治者们还是害怕了。

慈禧太后为了活命直接带着光绪帝跑了,在跑路之前她还不忘让太监将自己不喜欢的珍妃从皇宫的水井里扔下去。

留守在北京城的官员们眼看百姓被外国人折磨的不成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慈禧太后为妥善解决问题,便安排身在广州的李鸿章全权处理,并将他的职位由两广总督直接提拔为直隶总督。当拿到任命书后,李鸿章半点喜悦之情都没有。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目前在国内最为猖狂的几个国家,对待自己的态度非常不同。俄国希望他能够帮忙确立在东三省的地位,因而对外宣称李鸿章有做谈判代表的资格。

可英法德等国不仅不肯认可他,德国还多次表示,要将李鸿章抓捕后好好收拾一番。如此复杂的处境,让李鸿章一时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是好,所以他在广州待了很长时间,并未接到任命书后就前往北京上任。

这下子俄国人可坐不下去了,要是李鸿章不来,日本等国要和自己争夺在东三省的权力该怎么办。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们索性派人到广州将李鸿章“请”到了北京,并将其他几个国家聚集在一起准备开会讨论,可是德国不打算给清廷面子,也不想给俄国面子,就是不愿意进行磋商。

发展到后来,身为德国人的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还要求八国联军继续对北京发动攻击,这一要求并不符合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

他们甚至开始怀疑,德国人想利用自己在清朝获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这几个国家索性强迫德国必须坐在谈判桌前听李鸿章说话,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鸿章获得了胜利。

因为外交桌上最为重要的是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帝国主义国家在上面足足写了12条内容外加19个附件,字里行间都表达想要把我国“吃干抹净”的意思。

李鸿章看到条约的内容心如刀绞,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单赔款就需要45000万两白银。这条约签了和把国家卖掉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可李鸿章压根没有反驳的权力。

于是他强压心头的悲痛,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条约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从此以后他将没有任何好名声,甚至在百年后,仍然会替清廷背负骂名。

在这以后,李鸿章就得了重病,不仅吃不下去饭,还成日里吐血,即使有太医从旁医治也并未治好他的病症。

李鸿章真的什么都没做吗?

因为不少丧权辱国的合约上确实都是李鸿章的名字,故而很多人认为他在这期间什么都没做,倘若真的这么想,当真是冤枉了这位晚清重臣,他不是没做而是很多事情做不成。

1888年,李鸿章考虑到如今世界战争对水战能力要求很高,便决心培养一支战斗力强的北洋水师。为了确保战斗力达标,他还特地买了西方国家研发的铁甲舰。在这一时期,即使是日本海军力量也不如清廷。

但3年后,户部认为北洋水师就是在烧钱。并且当时清廷也并未打过几次水战,于是他们上书太后和皇上,要求停止继续向北洋水师拨款,免得增加国库负担。

慈禧批准了户部的要求,一是觉得北洋水师是烧钱的无底洞,二是忌惮这军队成了李家的军队。自此以后,李鸿章每年只能拿到不过200万两来提升军队战斗力。

这点资金对于一个军队而言实在不够用,逼得李鸿章为了节省开支,只能放弃从西方购买先进武器,转而在晚清自行成立的兵工厂购买质量不够的炮弹。

为了能够攒钱从西方国家购买铁甲舰,李鸿章不得不到处凑钱,甚至为了这些钱把头发都愁白了。

在这期间,日军则加紧时间提升海军战斗力,单每年的支出就达到了1000万两白银。不过3年,两国的海军战斗力就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1894年,日本海军挑衅清廷。李鸿章明白两军差距,决定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可不知深浅的光绪帝竟然再三逼迫李鸿章前去应战,甚至用没骨气和懦弱来形容这位中兴大臣。

迫于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选择应战,最终他培养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不得已之下,他又只能到日本找伊藤博文商议求和之事。结果对方一口气要三万万两,比英法两国加起来要的都多。

李鸿章不肯同意,结果在日本境内还被该国愤青开枪袭击,弹片直到死都卡在他的左眼下面。

即使自己的身体受损,他也并未难过,甚至觉得可以借此大做文章,帮助清廷占据舆论上风。

于是各大媒体开始刊登李鸿章的受伤照片,西方国家也借此打压日本政府。最终日本将要价降低到了一亿两白银。

而八国联军之所以合起来攻打清廷,也是因为慈禧在1900年时以光绪帝的名义,猖狂的向11个国家发出宣战书。就是二战时期的希特勒,恐怕也没有慈禧这种1挑11的本事。

最后八国联军赶来,慈禧自己倒是扭屁股就跑了。烂摊子还得78岁的李鸿章帮忙收拾。这些事一一道来,李鸿章能有多少错误?

就连毛主席都忍不住表示“李鸿章舟大而水浅”,只能怪偏他来时不逢春了。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