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纲鉴易知录》7.8汉纪•25/37中宗孝宣皇帝

快乐开心正明 2024-11-27 03:26:33

西汉宣帝时,赵充国率军征服羌族

简释:中宗孝宣皇帝

任命张敞为京兆尹。

当初,张敞担任山阳太守,恰逢胶东地区盗贼蜂起,张敞便主动请求去治理那里。任命为胶东相,明确设立悬赏捉拿盗贼,传布命令让盗贼们相互捕杀,胶东境内于是得以平定。当时长安城中盗贼很多,皇上为此询问张敞。张敞认为盗贼是可以禁绝的,于是皇上任命为京兆尹。张敞抓到了几个盗贼的头目,召来加以斥责审问,命令供出同伙的盗贼来为自己赎罪,一天之内就捕获了数百人,就这样集市上就没有了偷盗。张敞赏罚分明,但时常会超越法律规定行事,有时也会有所放纵;原本研习《春秋》,常常用经书中的道理来辅助处理政务,不完全采用诛杀惩罚的手段,因此能够保全自身。朝廷遇到重大的议题讨论,能引述古今事例来处理适宜的办法,公卿大臣们都很佩服。

公元前60辛酉年,中宗孝宣皇帝神爵二年,春季二月,凤凰飞临、甘露降落希在京师,大赦天下。

夏季五月,赵充国整顿军队凯旋而归。秋季,羌人斩杀了杨玉以此投降,设置金城属国安置投降的羌人。

赵充国上奏说道:“羌人原来大约有五万人,除了被斩杀的、投降的、溺水而死的、因饥饿而死的以及确定无疑已经逃亡失散的之外,剩下的不超过四千人。羌人靡忘等人宣称一定能擒获首领杨玉,请朝廷罢除屯田的军队吧!”奏书获得了批准。于是赵充国整顿军队凯旋而归。羌人若零等人一起斩杀了杨玉的首级,率领四千多人前来投降;开始设置金城属国用来安置投降的羌人。

待续.简释26/37孝宣皇帝

《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考注】

①、靡忘:汉宣帝时的羌人首领。当时羌人各部落情况复杂,部分部落与匈奴勾结欲攻汉边塞,而靡忘则主张归顺汉朝. 元康三年,先零羌等部落解仇结盟欲反汉,靡忘未参与其中,之后还曾亲自前往京城朝见汉宣帝,表明归汉诚意,汉宣帝对其安抚并送其归部,这一举措对分化羌人部落、稳定汉羌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若零:西汉时的诸羌首领。宣帝神爵元年,先零羌因汉使诱杀诸羌首领三十余人而举兵反汉,汉派赵充国等率兵镇压,经过武力进击与政治诱降,次年若零与弟泽等杀其最高首领犹非、杨玉,率部众降汉,汉朝廷封若零为帅众王,并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汉诸羌。

【备注】

《春秋》: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是华夏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的《春秋》,是孔子编撰的一部蕴含着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76年鲁国的历史,以及围绕鲁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春秋”一名由来据说是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是儒家经典!

原文:中宗孝宣皇帝

以张敞为京兆尹。

初,敞为山阳太守,时胶东盗贼起,敞自请治之。拜胶东相,明设购赏,传相斩捕,国中遂平。时长安多盗,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乃以为京兆尹,敞求得偷盗酋长数人,召见责问,令致诸偷以自赎,一日得数百人,由是市无偷盗。敞赏罚分明,而时时越法,有所纵舍;本治春秋,以经术自辅,不纯用诛罚,以此能自全。朝廷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

辛酉,二年,春二月,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

夏五月,赵充国振旅而还。秋,羌斩杨玉以降,置金城属国以处之。

赵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除斩、降、溺、饥死、定计遗脱,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秋,羌若零等共斩杨玉首,帅四千余人降;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待续.原文26/37孝宣皇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