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1年入伍,退伍后在二舅石料厂打工,领13元工资,他后来的做法令我感动

依河生活 2024-12-26 18:05:45

1981年18岁的参军入伍,在野战部队当3年兵没当班长也没入党,然而,就在我入伍的第三年年初,母亲却突然病故,我也在这一年的年底退伍回乡,为了生计我到二舅的石料厂打工,没想到二舅按我在部队的津贴给我发工资,他后来的做法令我感动。

我们家在豫陕交界处的一个山区里,家里除了爷爷、父母,还有我们3个孩子,两间草房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

从我们家到公社有30公里,到县城50多公里,还尽是曲里拐弯的山路,我在大山里长到17岁,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到公社,那次还是和初中学校的一群同学们,到公社初中参加几所学校的交流学习活动。

环境的偏僻和艰苦,并没有阻挡住我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一代代山里人很少有走出大山的,爷爷没有走出过,父亲也一样,只不过到了新社会,我们从图书和电影里,知道了外面世界比这大山里丰富得多,其中最令我们青年人向往的就是部队和军人。

因此,在1981年我17岁时,终于走出了大山,走进了一千公里之外的海防团,成为了一名戍守海岸线的战士。

三年要塞区的训练生活,我们天天执勤、训练,除了个子长高了十多公分外,也长壮了点外,然而,三年的部队生活里,我始终是一个士兵,没有当过副班长、班长,也没有入党,当时,我们连队当班长、入党非常难,我因为训练成绩一般、各项表现平平,因此,三年服役期满,我以一名老兵的身份退伍回到了家乡。

其实,在我当兵期间我是回过一次家的,那次是接到母亲突然病逝的电报,连长特批我的假回家奔丧,一向没病没灾的母亲,正在地里干活时突然倒地不起,等被抬回家,她已经没了呼吸,父亲就让村里的民兵连长给我拍了一封电报,接到电报,我星夜兼程往家赶。我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和长途汽车,终于在母亲出殡那天回到了山村。

如今,退伍回到了家乡,眼前村里人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和我三年前入伍前的样子差不多,三年时光流逝,并没有给大山里的人们带来多少的变化,只是此时的家里,父亲带着弟弟和妹妹生活,我徒手回来,尽管我个子长高了,人长壮了,但未成家的我在世人眼里始终是个孩子,我又重新回到父亲的庇护之下。

但是,村里的有一个变化却是明显的,包田到户和单干已经在这个深山老林小村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我们家也分到了6亩山地,草房还是那两间,我回来后,家里的草房显得拥挤了一些。

1985年5月的一天,我和父亲背着两捆柴火刚从山上回到家里,许久没有见面的二舅突然来到了我们家。

后来听父亲说,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大舅、二舅他们就再也没来过我们家,去年我退伍回来不久,还专程赶到两个舅舅家去看望他们和姥姥姥爷,只不过那天二舅在他的石料厂忙,我便匆匆跑到他的石料厂看了一眼,见厂里车来人往的,我担心影响二舅生意,没有停留就离开了。

如今看到二舅上门,父亲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我给二舅的旱烟袋点上一锅烟,又给二舅倒了一碗水。

二舅看了我一眼,对我父亲说,我姐走这一年,我忙,也没过来。现在军正退伍回来,在家里干有啥事啊,父亲使劲用烟袋锅敲了敲鞋底,咳嗽一声说,咱家这情况,军正退伍回来也只能在地里一起干点活,别的也没啥事?你有啥话直说吧。

二舅也咳嗽了声,清了清嗓子说,我那个石料厂现在事比较多,我忙不过来,我想让军正到石料厂去给我帮下忙,顺便也给他找点事做,总比在家里呆着没事做强一些。

父亲听到二舅这样说,忙笑着说,这是好事啊,接着,父亲对我说,你二舅叫你哩,你明天就到你二舅那厂里搭把手,也学点手艺,别偷懒就行!

看到二位长辈都这样说了,我也没话可说,也正好给长大的弟弟、妹妹腾地方,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母亲在世时我听她常说,别看你二舅是农村人,但长了一个精明的脑袋瓜,整天琢磨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我入伍后,母亲就在信中和我讲过,二舅正在公社、大队跑一个大事,整天不在家,听说是办一个什么石头厂(其实是石料厂),主要是给县里和公社建筑工地供应石头、石子、石灰……

在我的印象里,二舅没有大舅待我们亲,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大

舅经常逗我们玩,可二舅总是行色匆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即便他看到我们,也没多少话说,因此,我们兄弟小妹3人心里,对大舅较亲近,和二舅疏远了点……

第二天一大早,我骑着自行车跑了20多里山路,赶到了二舅的石料厂。

石料厂在一座大山后面,一进石料厂的山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已经开采的青石料厂,坑坑洼洼的道路直奔作业面,不时能看到成堆的石子、碎石的机械,不时有手扶拖拉机轰鸣着驶过身边,我费了半天的劲,终于在一排低矮的平房找到了正在忙碌的二舅。

二舅看到我来了,也没有多说话,就递给我一支烟。习惯了递烟的二舅,好像也把我当成了他打交道的生意人……屋里还有几个人,个个都喷云吐雾,烟雾弥漫的小屋,呛得我眼睛睁不开,我连忙退到门口通风的地方,就这还止不住咳嗽。

二舅向屋里几个人介绍说,这是我外甥,部队当兵回来的,人很能干,他来帮助我做点事情。说完,他领着我到了屋外,直接向石料厂深处的另一个地方走去。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一处过磅的小屋,这个地方也是进出石料厂的主要道路,刚才我进石料厂的小路,只能走行人和自行车,走不了重车,显然,这里是进出石料厂的交通要道。

二舅递给我一沓上卡片,我接过一看,卡片类似于部队机关食堂发的饭票,只不过我手里的卡片,正面盖着某某大队石料厂的红色三角戳,二舅说,我的任务是负责发放卡片,每往外经过一辆拉满石料(石灰)的车,就发放一张卡片,不能多发,更不要发人情卡,这是拉石料者的收入凭证。发放前要过磅,把重量填到卡片空白处。月底,人家拿着这个来石料厂结账……

从此,我就成了石料厂的一个工人。

到了吃饭的时候,二舅派人来喊我,石料厂的伙房就在刚才那几间平房的边上,吃的饭是二米饭,菜是炒南瓜片,我注意了一下,来吃饭的都是石料厂管事的,大约有七、八个人。

饭后,我走到石料厂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环顾四周,发现石料厂很大,通往后山还的一条路,那里烟雾腾腾,听二舅说,那里是石料厂的石灰窖,我想起来刚才也给拉石灰的发放过卡片。

天快黑的时候,一群灰头土脸的人陆续从我面前经过,他们浑身都是石灰,就连眉毛上都是灰,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在石料厂主要从事开石、运料、烧制石灰这一类的粗活,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心里不禁感激起二舅,如果我来石料厂二舅也让我干他们的粗活、脏活,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干得了。

我在石料厂进出口干了三个月发卡片的工作后,二舅又让我到办公室负责记账、管理合同文件和来人接待,我知道这些工作在这里是最轻松的工作,但确实很拴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白天晚上都住在这低矮的平房里。

然而,令我不快的事情发生了。石料厂给工人发工资,我的工资是二舅给我发的,我记得很清楚,厂里其他人每个月发七、八十元不等的工资,可二舅只给我发了13元。

我十分不解地问二舅,为何只给我发13元工资,二舅反问道,你在部队退伍前,不是每个月13元的津贴吗,这里管吃管住,就是发再多的钱,你也花不出去啊,给你的工资,我都替你存着,你放心干,别着急!一听二舅这样说,我也不好说什么。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整理着一份合同资料,准备放入档案盒,突然,一个工人闯了进来,大喊:快,快,有人被石头砸伤了……当时,屋里就我一个人,二舅和其他人都不在。上午上班时,二舅说他到乡里去催一下货款。

听说人被砸伤,我知道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锁好门迅速往出事的地方跑,不一会儿就跑到了现场,周围已经围了几个人,我注意到被砸伤腿的人年纪大约在五十多岁,此人正痛苦地躺在地上呻吟……

我一眼看到旁边有一辆手拖拉机,连忙指挥大家把伤者抬上拖拉机,我开着拖拉机就往乡医院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乡医院,我垫付了医疗费,医生连忙对作者进行诊治,不一会儿,几个家属也涌到了医院……

这时,我注意到伤者的亲属里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听说是伤者的女儿,人长得十分端庄、清秀,她看到父亲被砸伤,心痛地围着他的父亲……医生说,幸亏送来的及时,否则伤者很有可能因失血过多出现意外情况。

在医院,我一直陪着伤者,病人家属陆续都走了,只留下他的女儿在病房,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伤者家里没有儿子,一家5个都是女儿。

由于伤者是在石料厂被砸伤的,二舅他们听说后,也都到医院看望了伤者,听说我为伤者前前后后奔忙,二舅欣慰地笑了笑,替伤者支付了医疗费用。后来,伤者出院回家,我受二舅委托两次上门看望。

后来,我仍然返回石料厂上班,一天,伤者的女儿竟然找到石料厂找我,这时,我才知道这位姑娘名叫牛东英,是伤者的二女儿,她是受父亲的委托来感谢我的,就这样,我和牛东英就认识了。

没过多久,牛东英也到石料厂来砸石子赚钱养家,我们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当她知道我当过兵,在石料厂办公室工作时,对我明显好感起来,她一再感谢我当时把她父亲送到医院抢救……

经过两年的恋爱后,我和牛东英准备结婚。

1988年的一天,我们正在准备婚礼,二舅突然来到了我们家。二舅把一个报纸包裹着的东西放到我和我父亲面前说,军正跟着我干了近三年,我每个月只给他13元,钱少,这孩子虽有怨言,但仍然认真负责地做着事情,现在,我把他这两年的工资6000元一并交给你们,同时里面还有我这个舅舅的心意,总计是一万元,希望能帮你们办一个气派的婚礼,也算是替我姐尽一点心意。

二舅说,之所以以前没把工资全额发给我,一是厂里当时资金紧张,先尽着外人发,二是怕军正拿到钱胡乱花掉……

听到二舅这样说,当时的我眼泪就下来了,没想到二舅会这样待我,我原先总以为他是在利用亲戚身份让我替他白干活,自己面情软,不好推脱,我正盘算着结了婚就辞去石料厂的工作……

婚后,我又回到了石料厂,二舅也把我的工资调到了厂里的正常数额。

1998年,因市场竞争和环保要求,石料厂关闭,虽然我离开了石料厂,但由于在厂里学会了经营之道,我在县城里开了一个100多平方的建材门市部,我专门邀请年龄大的二舅来看店,二舅乐此不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