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原来另有隐情,并非是岳飞要“迎回二圣”!

映梦谈历史 2024-08-23 17:33:16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首满江红尽显岳飞对国家沦陷、民族危亡的愤慨,同时也展现了岳飞扫荡敌寇、重振汉家河山的壮志豪情。词中也透露出岳飞对南宋朝廷屈膝投降、对和议政策的不满,以及他对恢复中华民族尊严的坚定信念。

近些年来,虽然不断有人发出质疑,认为这首词并非是岳飞的作品,但千百年来从未有人质疑过岳飞的拳拳爱国之心、恢复河山之志!

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岳飞天生神力,曾先后拜周同、陈广为师学习武艺,20岁从军开启军旅生涯。

岳飞中途曾因守孝、大部队兵败两次回到老家汤阴,后岳母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再次走上抗金前线。

公元1127年,赵构登基称帝后打算避战南迁,当时25岁的岳飞不顾自己官卑职低,向赵构“上书数千言”。

《南京上皇帝书略》: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李纲、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引注:一般认为,当时身为下层军官的岳飞不了解朝中内情,误将坚决抗金的李纲也当作汪、黄投降派抨击。),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长安、维杨、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然而,岳飞的一片丹心换来的是赵构的八字批语:“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岳飞抗金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选择了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第四次从军。

此后,岳飞一路征战,屡立战功:平定曹成、张用等游寇势力;缔造“连结河朔”之谋,积极与民间义军联络抗金,先后进行三次北伐,收复建康、襄阳六郡等大片领土。与韩世忠、张俊一起成为当时赵构手下最主要的将领。

公元1137年,岳飞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并且,赵构计划将刘光世的五万人马拨给岳飞。

经过多年历练,此时的岳飞虽然抗金之心仍旧坚定不移,但做事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莽撞,向赵构陈述北伐规划时只提恢复中原,不再提及迎“二圣”之类的话语,君臣关系一度向好。

可惜,由于秦桧和张俊从中作梗,此事没能成行。

后来,岳飞曾建议赵构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犯了大忌,被赵构斥责,同时他与赵构之间的嫌隙很难再有愈合的可能。

公元1140年,金熙宗撕毁合约,完颜宗弼率十万大军南侵,赵构不得已允许岳飞第四次北伐。

岳家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朱仙镇之战大破金军,就在岳飞踌躇满志之时,赵构连降十二道金牌,严令岳飞即刻班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公元1141年,金国在攻灭南宋无望的情况下,与南宋重启和谈,完颜宗弼在给秦桧的私信中要他除去岳飞。

眼见和谈在望,赵构开始着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张俊、韩世忠、岳飞纷纷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岳飞回朝后,遭到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弹劾,被免去枢密副使。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收买张宪部将王俊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同时,威逼岳飞部将王贵配合诬陷岳飞。

张俊对张宪严刑逼供无果,便捏造口供,岳飞被秘密拘捕,投入大理寺狱。

为了尽快将岳飞定罪,秦桧改用万俟卨为主审官,对岳飞严刑拷问,用尽手段,岳飞始终不肯自污名节,甚至以绝食相抗。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他们并不想就此放过岳飞,继续罗织各种罪名,意图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在此期间,凡是为岳飞伸冤之人都受到了牵连,大多被迫害致死。

已赋闲的韩世忠曾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公元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万俟卨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供状上留下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一代抗金名将就此陨落!

无论是完颜宗弼希望岳飞死,还是秦桧要岳飞死,万俟卨、张俊要岳飞死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岳飞之所以会死主要还是赵构的意思。

作为对立面,完颜宗弼自然希望岳飞死,但他根本决定不了这件事,岳飞是赵构手中的一把利刃,虽然很多地方不合他的心意,但也不会轻易舍弃,赵构非但不是傻子。

岳飞自始至终都是力主北伐的,在主战派将领当中也是实力最强、做法最为激进的,而赵构的愿望只是偏安一隅,只要金军不再南下灭宋,能不打就不打,这也注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宋金议和条件达成,在赵构眼中岳飞也就失去了他最大的价值,而剩下的更多是对他的威胁。

前面咱们提到过,岳飞曾建议赵构立养子赵瑗为皇储,这可是历代帝王都非常忌讳的事情。

赵构本身只有一个儿子,三岁便已经夭折,后来更是失去了生育能力,养子赵瑗是赵构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之一。

赵瑗从小勤奋刻苦,胸怀大志,一向有北伐恢复河山的夙愿,这与岳飞简直就是天生的绝配。

公元1142年,这个时候赵瑗已经16岁了,这怎么可能不引起赵构的担忧,一旦宋金和议达成,也必然是岳飞身死之时!

所以,赵构才是岳飞含冤而死的真正幕后主谋,至于秦桧等人只是充当了帮凶而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