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后续如何?如今是否还存在?

凡尔赛百态 2024-10-16 03:22:16

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那起轰动一时的山东大学“学伴”事件。

曾几何时,该事件在舆论的漩涡中激起了滔天巨浪,甚至让山大女学生这一标签一度被误读为污名化的象征。

这件事确实发生过,学校的官方账号后来对此事进行了澄清。

人民网也对此事发表了批评文章。

但在流传过程中,信息逐渐失真。

接下来将带您揭开事件背后那些流传甚广的谣言面纱。

最耸人听闻的谣言莫过于声称山东大学的“学伴”均为女性,而与之搭档的留学生则清一色是黑人男性。

然而,事实真相远非如此。

据统计,2018年参与该项活动的实际人数为:外国留学生共47人,其中女性26名,男性21名;中国学生共计141人,其中女生81名,男生60名,男性比例超过四成。

几乎每位留学生身边的“学伴”伙伴都是性别各异,绝非单一性别配对。

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活动的这47位留学生中,仅有5位来自非洲国家,绝大多数其实都来源于亚洲各地。

正如参与活动的同学所反映的那样,报名时设有性别选项供自由填写,最终在充分尊重每位同学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手动匹配完成组队,绝无网络上谣传的强制性异性分配情况发生。

并且所有参与者均是基于自愿原则加入,任何与学伴外出的活动都需事先征得负责人同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涌现了众多针对山大女生的侮辱性言论,这些言论之不堪入目,令人震惊。

诚然,对于学伴项目以及学校的某些决策可以提出批评,但将攻击波及到无辜的、乃至于那些并未参与活动的女生身上,无疑是不公且不应该的。

再者,关于学伴项目,它并非山东大学首创。

经网友查证,在39所985高校中,至少有22所有过或正在进行面向留学生的学伴活动。

这些活动的宗旨通常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外语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助力留学生更快融入新环境等,且遵循自愿报名原则,性别不限。

那么,学伴项目是否为中国独有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在国际范围内,许多大学都存在类似的制度,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英文称之为“body program”,有时也采用其他名称。

例如,德国波恩大学的学术交流项目中强调了参与该项目的重要性,它不仅增进友谊和相互理解,还拓宽了两国人民的文化视野,提供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建立联系的绝佳机会。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跨文化项目规定,一旦本地学生被分配任务,他们必须每周至少与外国学生会面一次,而外国学生还可以选择他们希望与之交流的对方性别。

在美国马凯特大学,国际学生的同伴支持计划中也提到,每月需要与新同学进行签到,或根据双方意愿在校园内外共度时光。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甚至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学术项目,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回到山东大学,许多人或许会误以为山大的各类学办项目仅面向国外留学生,似乎是专为他们打造的特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学校官网深入搜索“学伴”关键词,可以发现众多以中国学生为目标群体的同名项目。

例如,2018年第三期学办计划中,便有一项主题为“同窗情 共成长学业帮扶共进项目”。

该项目致力于为每位参与者建立详尽的帮扶档案,实施跟踪培养,并指定一位主要负责人来精准记录帮扶时长。

此外,从现有资料分析,尽管山东大学的留学生学办项目表面上由国际交流协会这一挂靠于国际事务部的社团直接组织,且其性质属于社团活动范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慎出现了一些模糊不清、可能引发误解的用词,这无疑给项目的执行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与争议。

例如,报名表上特别标注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的选项,这似乎暗示着某种不良企图,试图以这个噱头吸引眼球,自然也会加速舆论的攻击。

随后,山东大学在回应中针对因审核不严而出现上述言论进行了道歉。

总体而言,学伴项目本是一项国际间普遍存在的加强国际学生交流、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正常活动。

只是在国内多年间,披露的外国留学生享受高奖学金等优待事项以及山东大学宣传语的不当表述,让大家的神经变得紧绷。

此外,有网友指出,山东大学的科研经费还不如留学生经费多,并煞有其事地贴出了山大的预算报表,但这属于断章取义。

许多人的愤怒源自对外国留学生的超优待遇。

例如,外国留学生每年领取的学校补贴已超过许多教师的薪资,并且在入学前需支付昂贵的安置费。

这些补贴的年收入甚至超过了国内90%家庭的总收入,更不用说其他福利如医疗、保险和奖学金等。

相比之下,国内的高考竞争激烈,进入一所顶尖大学极为困难,且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自费,仅有不到10%的人能获得奖学金。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还要背着巨额贷款勤工俭学。

这种对比明显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不平衡。

然而,对于某一事件的批评,应当基于准确的事实。

不管怎么样,在针对山东大学某位学伴的批判浪潮中,不仅未完全基于确凿事实,还偏离了原本的批判目标,甚至错误地将指责全数倾泻于整个山大女生群体,这是不公且偏颇的做法。

尽管有诸多争议,山东学伴事件的影响确实不佳。

一开始对此事件进行了解释,随后又出面辟谣,声称从未实施过学伴制度并早已废止。

然而,此举实为掩人耳目,自欺欺人。

有一说一,长期以来,中国大学对外国留学生的优待备受诟病。

多数人认为,热情好客应有限度,过分的热情反而显得卑躬屈膝,这不仅不会赢得尊重和好感,反而可能招致轻视。

一个成熟国家的态度应是不卑不亢,对待外国留学生亦是如此,平等相待岂不更好?美国高校之所以申请难度大、学费高却依旧吸引众多中国家庭,不惜工攒钱也要将孩子送出国留学,根本在于其教育质量之高。

与其在形式上做文章,不如回归教育本质,专注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毕竟,“世界一流”的称号,不是靠多招揽几位外籍学生就能实现的。

各位有何看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