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单位有没有意见箱,你往意见箱里投过信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明白,现在的意见箱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形式上的摆设。没有人会往里写东西,也没有人会关注里面到底有没有意见信。
然而,当它被重新打开的那一刻,看到的却是一封封控诉某位老师打骂学生的举报信,字里行间透着孩子们的无助与期待。
这些信件就像时光胶囊,封存着一段不愿被提起的往事。这位老师用书本打学生的脸,用言语伤害稚嫩的心灵。
当地教育局回应说,这名老师已经调去了别的学校,如果有问题一定会处理。这样的回应,不知是否能抚平那些孩子心中的伤痕。问题的表象被转移了,可是根源却仍在那里。
更令人深思的是,如今许多学校的意见箱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这是一种异化,把倾听变成了监视,把信任转化为控制。一些学校的意见箱上方赫然架着摄像头,这种做法本身就暴露了问题的本质——学校害怕真相,却不愿面对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与理解。当一个老师用暴力和辱骂代替教导,他就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校园本该是培养梦想的沃土,而不是埋葬童心的荒漠。那些敢于在信中写下真相的孩子,其实比那些选择掩盖问题的成年人更懂得什么是责任。
那些投递信件的孩子们,也许早已离开了校园,但他们的勇气和期待不应该被辜负。每一封信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都期待着一个公正的答复。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塑造听话的机器,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当我们用威权代替对话,用恐吓代替引导,受伤的不仅是孩子的自尊心,更是整个社会的良知。
这个尘封的信箱或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提醒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教育的真谛。它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愿意倾听。让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给出一个让孩子们重拾信心的答复,也期待教育界能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破旧的意见箱虽然已经被废弃,但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份诉求,都应该得到回应。教育的阳光,必须照进每一个角落。
你知道哪里有意见箱吗?意见箱上有多少灰尘?意见箱上的锁有多长时间没有打开来了。
熊孩子的控诉有民警!——老师对熊孩子的控诉在哪?![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在哪?!
举报箱这玩意本来就是个笑话[笑着哭]为了脸才做做样子弄出来这玩意,估计有些单位倒闭了都没人想起来看箱子[笑着哭]有些部门的举报箱还专门安装一个摄像头,各位猜猜这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