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杨凤海将军题
老山对联:“碧血洒南疆,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艰苦守边关,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故取名“碧血南疆”。
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们曾经的欢笑与关爱,虽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精神与爱,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怀念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怀念。
上图: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
上图:谢立(礼)刚烈士的名字在英烈墙本张图片第5组第10行
谢立(礼)刚,412团二营炮兵连八班战士,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北于村人,1965年11月出生,1985年1月入伍,1985年3月随部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2月22日凌晨在八里河东山29号阵地炮阵地担负警戒任务时遭敌偷袭,不幸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20岁。根据本人生前意愿和战场表现,团党委追认谢立刚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师党委为他追记二等功,骨灰安葬在山东省沂南县万松山烈士陵园。
一、立志报国
谢立刚出生在蒙山脚下,沂河水边。这是一片英雄辈出民风淳朴的热土。“ 蒙山高,沂水长……”这首传唱已久的《沂蒙颂》充分表达了革命老区人民对党和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充分体现了革命老区人民与党和人民子弟兵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谢立刚从小就是喝着沂河水,听着革命故事,唱着红歌长大的。谢立刚受这种红色文化的熏陶,早早就立下一颗参军报国志向,刚刚走出校门,尚未来得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毅然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告别青梅竹马的心爱女友,积极应征入伍。
结束新兵训练,谢立刚下到二营炮兵连八班担任82迫击炮三炮手。不管是军事训练,还是日常工作生活学习,谢立刚都表现出能吃苦耐劳,能认真钻研,能勇挑重担,能先人后己的可贵品格,大家都说他是位优秀的士兵。
谢立刚对待训练向来一丝不苟,背座板,挖座板坑,摔座板,练习弹药装填等,从不叫苦叫累,而且善于向他人请教,努力学习钻研,在班、排、连的训练讲评中多次作为训练标杆被口头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谢立刚的刻苦努力下,自下班到战前训练,短短数月,谢立刚就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各个炮手之间的协调动作及操作要领,为上阵地后履行职责,完成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勇挑重担
1985年5月27日,近两个月的战前训练结束,谢立刚所在二炮连两个迫击炮排,趁夜幕掩护进入八里河东山脚下的防御阵地。当时正值雨季,防御阵地配置在一片废弃的水网稻田地里,防御工事未来得及修建,射击炮位也未能构筑。5月27号各种火炮开始试射,“5.31”战斗越军对我防御阵地发起猛烈反扑,连日来阴雨绵绵,暴雨如注,构筑临时射击炮位就是谢立刚作为三炮手遇到的首道难题。座板摔在松软泥泞的地上,发射几发炮弹,座板就会陷入地面几十厘米。谢立刚不仅要根据命令及时装填弹药,还要利用射击间隙及时清挖座板周边的泥土,以保证炮管及支架随座板协调在一个良好的配置状态。几个急速射后,整个炮位就要随座板下沉,陷下去近一米深。当座板继续下沉,不适合作射击炮位时,就需要重新移到地面继续构筑新的临时射击炮位。仅“5.31”战斗这一天,谢立刚就在班长的带领和全班战友的配合下,转移六处炮阵地,开挖泥土数十立方米。这些泥土要放在平时开挖也许算不上有多么艰苦,但在战时环境下,紧张的战斗,风雨交加的环境,没脚深的泥水,雨水浸透的战衣,还有从早到晚持续不断的炮火支援,大家饥肠辘辘粒米未进,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自从上阵地以来,将近九个月时间,谢立刚时时都处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虽然后来构筑了坚固的炮阵地,谢立刚不用每次射击挖座板坑和摔座板了,但顶着酷暑构筑防御工事,冒着暴雨完成射击任务,伴着蚊虫叮咬坚守哨位,忍着身体溃烂背送弹药,顶着枪林弹雨为国戍边,谢立刚从没有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始终直面困苦,无惧生死,勇挑重担,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谢立刚在坚守阵地9个多月时间内,组装传递炮弹1600余发,无一差错。1985年6月,谢立刚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跋涉千余米的陡峭山路给前沿41号阵地送去了一门八二无炮。1985年9月的一天,谢立刚发烧39.5度,仍带病坚持工作,完成战斗任务。
三、洒尽热血
1986年2月9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2月21日这一天,处在春节后的第二周,加上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两天时间,对处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来说,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去,全国上下处处洋溢着一片欢乐详和的氛围。但对于前线的将士而言,不论节日和白天黑夜,不论酷暑严寒和风雨雷电,肩上只有责任,心中只存奉献。这一天,在大雾的笼罩下,天黑的比平时要早一些,结束了白天的射击任务,谢立刚简单吃了一点东西,稍作充饥,不等到点,早早就配带好枪支弹药来到哨位,这一夜,他要同另一位战友共同担负一号哨位(设于一号炮位处)的警戒任务。
谢立刚主动站敌情顾虑最大的下半夜岗。时间来到22日零点,浓浓的雾气打湿了谢立刚的征衣,周边异常寂静。这时寒意阵阵袭来,谢立刚小声嘱咐身边的战友躲到猫耳洞里暖和一会儿,他自己握紧冲锋枪,身体靠在哨位的掩体上,双目警惕紧盯前方,努力搜寻着各种异常情况。突然,不远处的半山腰方向传来一阵枪声,谢立刚立即大喊一声“有特工!”随即中弹倒在了哨位上。同哨位的战友听到呼喊跃出猫耳洞,对着警戒方向举枪扫射出一梭子子弹,与此同时,发现了受伤倒在地上的谢立刚。当时谢立刚虽然伤势严重,尚有意识,但说不出话,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时间约为凌晨两点。战友迅速用对讲机向班长并逐级报告,团指挥所迅即派救护车将谢立刚送往战地医院抢救。
谢立刚中枪位置在腹部,子弹由后背射出,为贯通伤。从救护车运送途中到上手术台前,谢立刚已经疼的汗流浃背,表现的非常坚强。抢救时医生打开腹腔,发现腹腔内已充满鲜血,因子弹贯通身体,出血点多,一时止血困难。医生从腹腔内取出足足有两瓢血,仍未取净。谢立刚终因失血过多,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谢立刚的班长闫景礼参与了整个抢救到牺牲后整容的全过程,他回忆说,“谢立刚在昏迷前数次喃喃地喊了几声“娘”和一个叫小梅姑娘的名字,他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谢立刚家中兄弟姐妹6人,他是哥们中的老小,集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宠爱为一身,但面对生他养他的爹娘和心上的姑娘,这也许是谢立刚在牺牲前最思念、最牵挂和最放心不下的人吧,他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
面对祖国和人民,谢立刚无怨无悔地战斗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这是他从小立下的志向。谢立刚用青春向党和人民交了自己血染的答卷。(资料:郑保军)
上图:谢立刚生前照片(何兆恒提供)
上图:谢立刚(左)与班长闫景礼合影(闫景礼提供)
上图:谢立刚当时牺牲的阵地(郑保军提供)
上图:谢立刚的立功证书(资料提供:谢立顺)
上图:谢立刚的烈士证明书(资料提供:谢立顺)
上图:二炮连战友在沂南万松山烈士陵园为谢立刚烈士扫墓(杨炳河提供)
上图:山东省沂南县万松山烈士陵园内谢立刚的烈士墓碑(何兆恒摄)
上图:烈士情况简介来源《挥戈南疆》一书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