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希腊帮中国运“瓦良格号”,8年后债务危机,我国大方回报

不吃饭的大淘客 2024-12-01 15:00:58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1年,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航行拉开帷幕,一艘破旧的巨舰,在艰难的谈判和外交斡旋后,终于从乌克兰启程驶向中国。

这艘巨舰,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瓦良格号”,在归国途中,土耳其的阻挠几乎让这艘航母滞留海外,正当前路未卜时,希腊伸出援手,帮助中国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航程。

8年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希腊深陷债务泥潭,濒临破产,彼时,中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用实际行动回馈了当年的善意,瓦良格号的故事,不仅是我国航母事业的起点,更是一段跨越国界的中希友谊佳话。

这场友谊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瓦良格号的归国之路为何如此艰辛?我国为何在关键时刻回报希腊?

瓦良格号归国

1991年,苏联解体,曾经的超级大国分崩离析,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一艘尚未完工的重型航母——瓦良格号,也因为资金断供而被迫停工,这艘巨舰的命运悬而未决,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静静地躺在港口,等待属于它的未来。

1997年,中国海军仍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初级阶段,航母技术更是一片空白,而瓦良格号的出售消息传来后,一位名叫徐增平的中国企业家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他以个人名义出面,决定购买这艘破旧的航母,将它运回中国,这个计划看似疯狂,但在徐增平眼中,瓦良格号承载着中国海军崛起的希望。

为了促成交易,徐增平亲赴乌克兰,展开了漫长的谈判,他带着证明文件和50多瓶二锅头,用“酒桌外交”拉近与乌克兰官员的关系,经过多轮博弈,他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航母本体和相关设计图纸。

1999年7月,瓦良格号在11艘拖船和12艘救难船的护航下,正式启程,当巨舰航行至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意外发生了。

土耳其政府以“航运安全”为由,禁止瓦良格号通过,并提出苛刻条件:支付10亿美元保证金,并确保航母不会影响黑海沿岸国家的安全。

瓦良格号不得不滞留港口,整整两年时间里,我国费尽心力与土耳其交涉,但始终未能达成协议,停泊费用一天天增加,巨舰的维修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整个项目几近搁浅。

正当瓦良格号的命运陷入僵局时,希腊政府站了出来,2001年,希腊主动为瓦良格号的通行提供担保,协助我国绕过了土耳其提出的高额保证金要求,更令人感动的是,希腊还派出拖船协助瓦良格号通过最危险的航段。

即便有希腊的帮助,归途中依然充满险情,在爱琴海航行时,瓦良格号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险些搁浅,希腊政府紧急派出直升机展开救援,但一名水手不幸遇难,这场危机让瓦良格号的归国之路更加刻骨铭心。

2002年3月,历经千辛万苦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我国大连港,这艘破旧的巨舰,承载着中国航母事业的梦想,为未来的辽宁舰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希腊在关键时刻的援助,也深深镌刻在了这段历史中。

希腊债务危机:中国的雪中送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多年累积的高额债务和经济结构性问题,使希腊濒临破产边缘,债务危机席卷全国,失业率飙升,社会矛盾加剧,希腊政府不得不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援助。

在希腊最艰难的时刻,我国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政府向希腊提供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支持,其中包括大量贷款和投资协议,中国还积极参与希腊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该国恢复经济活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便是比雷埃夫斯港的开发,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比雷埃夫斯港吸引了中远海运集团的投资。

我国不仅升级了港口设施,还将其打造成地中海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这个项目不仅为希腊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显著提高了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中希两国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也展开了广泛交流,中国游客逐渐成为希腊旅游业的重要消费群体,而希腊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无数中国人前往,通过多领域的合作,中希关系不断深化,友谊更加牢固。

瓦良格号的归国之路,是我国航母事业的起点,更是一段跨越国界的友谊佳话,希腊在关键时刻为中国提供援助,我国则在希腊危机时慷慨回报,这种互助,不仅超越了单纯的利益交换,更为世界树立了互利共赢的典范。

历史的共鸣告诉我们,真诚的合作和及时的援助,能够在国家间架起友谊的桥梁。这段故事,注定长存于中希两国的历史记忆之中。

信息来源:“瓦良格”号过土耳其海峡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宋家慧的故事

2020-03-27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