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甲骨文曾垄断中国市场30年,声称绝不培养中国人,如今怎样?

焱夕照 2024-11-25 17:39:11

昔日的数据库帝国曾一度独霸天下,然而时至今日,它在中国市场已难觅踪影。

甲骨文,这个名字曾经与“垄断”、“傲慢”紧紧捆绑,如今却成了科技圈茶余饭后的谈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霸主走向了衰落?

信源:澎湃新闻2024-03-15《那个看不起中国市场的科技巨头,掉队了》

数据库帝国的崛起

90年代,我国的IT行业刚开始发展,那时候数据库管理系统领域几乎是空白的。

彼时,甲骨文凭借其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

此款产品凭借超群的技术,于众多竞争产品里脱颖而出。

对于当时急需信息化建设的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来说,甲骨文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种需求让甲骨文在中国市场快速扎根,并逐步确立了几乎独占的地位。

甲骨文之成功,绝非单单仰仗技术之优势。

其精妙的商业策略着实贡献非凡。 它不仅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在整个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甲骨文凭借繁杂的许可及收费模式,长期在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其手段复杂,令人侧目,而此现象也引发诸多思考。

此外,甲骨文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信息化项目,并与众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Oracle学院。

这些举措,不仅为甲骨文带来了大量的政府合同和潜在客户,更巩固了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为了巩固其市场地位,甲骨文也开始收购国内的企业。

甲骨文通过买下其他公司,既避免了将来可能的对手,又直接拿到了这些公司的客户群和一部分市场。

这种“买买买”的策略,于短期而言,诚然收获了显著成效,然而也为未来暗埋隐患。

一方面,收购来的企业文化与甲骨文自身文化难以融合,容易造成内部摩擦;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容易引发反垄断调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甲骨文战略的调整

甲骨文初入中国市场之际,可谓风头强劲,一时无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策略开始发生转变,逐渐走向傲慢与短视。

甲骨文在登顶市场霸主之位后,便肆无忌惮地提升其产品的售价与收费标准。

这种“店大欺客”的行为,引发了中国用户的强烈不满。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收取高额费用的同时,甲骨文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

联通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联通买了甲骨云的产品,交了挺贵的维护费,结果服务没跟上。

这种“吃相难看”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甲骨文的企业形象。

不聘用中国员工的策略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甲骨文若非坚持“不培训中国员工”的方针,可能在中国市场犯了最大的失策。

这种傲慢的政策,不仅阻碍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也错失了培养本土人才的机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企业纷纷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

这种“自断后路”的做法,最终让甲骨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中国本土企业崛起及信息技术国产化政策之下,甲骨文反应迟缓,未能及时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态势产生影响。

它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也未能及时调整自身战略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尤其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甲骨文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于本土竞争对手。

这种因循守旧的思维,终究致使它错失了绝佳的成长契机,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本土企业的崛起

繁华过后多落寞,这在历史和商业界都很常见。

甲骨文的消亡,其实是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的。

其中,本土企业的崛起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国产化,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信创工程”。

此项工程意在培育本土信息技术产业,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倚赖。其目标明确,旨在增强自身产业实力,摆脱对外来技术的过度依赖。

在政府有力支持下,众多国内数据库公司迅猛发展,一举打破了甲骨文于我国市场的独霸态势。

伴随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兴起,阿里云、腾讯云等本土云服务提供者强势崛起,迅速于中国市场掌控主导之位。

这些公司因为对国内市场摸得透,运营又灵活,很快就在中国用户中赢得了好感。

相比之下,甲骨文在云服务领域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了一拍,其产品也难以满足中国用户的特定需求。

中国的数据保护法为外国云计算服务商设定了若干门槛。

随着中国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选择加入本土企业。

这使得甲骨文在人才竞争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人才的流失致使甲骨文与本土企业间的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大。

甲骨文的反思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为众多跨国企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经验及深刻的训诫,值得它们深入思考与借鉴。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根源在于其傲慢自大、缺乏长远眼光以及对中国市场本土化理解不足。

这家公司把中国市场当成了个只顾赚钱的短期目标,没打算长期深耕。

这种眼光短浅的做法,最后只会自讨苦吃。

跨国企业若想在中国市场稳扎稳打地经营,就必须将本土化战略予以高度重视。

这包含了人才的培养、产品的本土化进程,以及对中国市场文化与政策的深刻认知。 其涉及面广,彰显了在该领域的全面考量。

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稳固,务必深度植根,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如此才能达成目标。

笔者认为

甲骨文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的典型案例。

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技术优势并非万能,对本土市场的理解和尊重才是成功的关键。

唯有深度了解市场且尊重消费者,我们方可于竞争白热化的环境里维系优势之态,从而稳健前行。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