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恶灌木”羊耳菊,恕不知竟是一味好药材,好多人都在用

吴江野鹤 2024-12-17 14:30:36

羊耳菊,这一名字或许对许多农村人来说并不陌生,就山野中一种普通又常见的灌木杂丛。由于其株型特征的独特性和叶片构造的“特殊”性,人们在用化学除草剂“灭灌”的过程中,羊耳菊的“除灌”效果非常差。对于农作物种植者来说,“羊耳菊”就是一款“打不死”的恶性灌木,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危害。

图片01~02):羊耳菊的花穗

但是,“走出”农田的羊耳菊,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野生珍贵药材,许多中成药的组配之中,都含有羊耳菊的成分。比如中成药

本期图文,我们就以“羊耳菊”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羊耳菊”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带你一起深入走进“羊耳菊”的神秘世界,探究农田杂灌“羊耳菊”不一样的奥谜。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3~04):羊耳菊叶片正反两面

“羊耳菊”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旋覆花族旋覆花亚族旋覆花属羊耳菊组多年生半灌木或者亚灌木:

“羊耳菊”是桔梗目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半灌木或者亚灌木植物。

《中国植物志》第75卷中载:“羊耳菊”根茎粗壮,多分枝,茎直立且粗壮,田间株高在70㎝~200㎝。也就是说有的羊耳菊地上植株高度可以达到2米左右,在灌木之中算比较厉害的植株了。所以,作为农田“杂灌”来说,厉害程度是比较高的。羊耳菊全株被污白色或浅褐色绢状或棉状密茸毛。

图片05~06):羊耳菊田间植株

羊耳菊下部叶在花期脱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从中上部始,植株就逐渐出现分枝,像树冠一样,可以遮阳地面其他植株的阳光需要。

“羊耳菊”叶互生,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小尖头细齿或浅齿。下部叶最长,中部叶“缩短”,上部叶近无柄。叶表面有粗糙疣状物和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柔毛(茸毛)覆盖植体,叶脉背面清晰可见。

“羊耳菊”头状花序倒卵形,多数密集于茎和枝端成聚伞圆锥状,小花黄色,中央筒状花狭漏斗状,非常好看与葵花花盘几近相似。

图片07~08):羊耳菊灌木状

“羊耳菊”瘦果长圆柱形,被白色长绢毛,冠毛褐黄色。羊耳菊的花期在6-10月,果期在8-12月。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长发育环境,它的花期和结果期是不一致的。

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为500m~3200m热带低山,亚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的干燥丘陵,湿润荒地,灌木丛中,或草地边,庄稼地边坡或田埂头等地。

由于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羊耳菊有许多“变异”株,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种类。如赤茎羊耳菊,显脉羊耳菊,拟羊耳菊,毛苞羊耳菊,滇南羊耳菊等。

图片09~10):山野上的羊耳菊

“羊耳菊”全草或根可以入药,具有“除痰定喘”“活血调经”“治跌打损伤”的作用:

羊耳菊在中医药领域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悠久的历史,其全草或根均可入药。

《中国植物志》中载“羊耳菊”:全草或者根可以入药,有除痰定喘,活血调经,及治跌打损伤等作用。在兽药中还可以治牛的痢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载“羊耳菊”:根及全草入药,有祛风止痛,调经活血,补血,解表及除痰定喘之功。

图片11~12):“恶 灌”羊耳菊

《中药大辞典》中载:羊耳菊味辛、微苦,性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神经性头疼,胃痛,风湿痹痛、泄泻、肝炎,月经不调,跌打肿痛、白带,血吸虫病,痔疮、湿疹、疥癣等多种疾病。

《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中载“羊耳菊":治痢疾和水泻。《泉州本草》中载“羊耳菊”:行气止痛,开胸利膈,泻肝明目,利湿消食。当然《实用中草药》和《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等典籍之中,也有关于“羊耳菊”药用的记载,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图片13~14):羊耳菊漂亮的花穗

在民间,羊耳菊用于治疗痔疮、疥癣等疾病,主要是煎水洗患处即可。

我们大家熟知的“双羊喉痹通”颗粒剂,“猴耳环消炎颗粒剂”,“进士宝”牌的“清灵片”等药剂之中,都含有“羊耳菊”这种植灌成分。“双羊喉痹通颗粒剂”是用于“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的咽喉肿痛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而“猴耳环消炎颗粒剂”也是由“羊耳菊”和“山豆根”组成的“咽痛”“咳嗽”药剂。

图片15~16):山野上的羊耳菊

“羊耳菊”趣味名称的由来:

很多人纳闷这种灌木为什么要起名为羊耳菊呢?其实名称的来源,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或形或状或用途或性质。“羊耳菊”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叶片形状与羊耳相似,且全株毛多,有茸毛覆盖,毛茸茸的感觉,故被称为“羊耳菊”。

此外,羊耳菊还有许多别名,如大力王、猪耳风、过山香、白羊耳、白牛胆、金边草、大刀药、白背风,毛白鼠,土白芷(山白芷),尖失棍,黑鸡脚,痔疮草等。

图片17~18):灌木“羊耳菊”

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羊耳菊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称呼,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多样认识和深厚情感。比如广西某些地方称“羊耳菊”为“猪耳风”,在贵州却被称为“羊耳风”,而在江西却被称为“白面风”(八面风),概源于他们的识别和记忆。

羊耳菊在民间的应用与文化的传承:

在民间,羊耳菊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图片19~20):羊耳菊花穗

在许多地方,人们利用羊耳菊治疗各种疾病,如用羊耳菊全草煎水洗涂患处治疗痔疮、疥癣和黄水疮等。用酒泡羊耳菊浸出液擦“跌打损伤”处和“风湿疼痛”处,以缓解疼痛症状。这些民间应用不仅体现了羊耳菊的药用价值,也传承了人们对“羊耳菊”这种植物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认同(本文只作知识分享,不构成用药建议,请谨遵医嘱)。

图片21~22):羊耳菊入药

写在“羊耳菊”最后面的结语:

羊耳菊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广泛的运用价值以及背后的“羊耳菊”趣味故事,展现了它神奇魅力。

通过深入探索羊耳菊的神奇世界,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生命的奥秘。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关注和保护“羊耳菊”这些珍贵的自然植物资源,让它们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23~24):田间羊耳菊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