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前两次和英镑博弈的历史,值得人民币国际化参考!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3-24 21:49:32

我们今天的人民币国际化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已经暂停,这有利于我们当前面临的美元打压的状态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今年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做出的这一决定,我觉得是无比正确的。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我就表述过同样的观点,在美元占据国际货币地位毫不动摇,美元加息的状态下,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需要将国际上的人民币收回来,而不是继续国际化给做空人民币的势力送去攻击我们的弹药。

我在很久以前写过关于美元第一次国际化失败的经过,1914年借船出海的美元就开启了第一次国际化,到1924年的时候无论是国际贸易结算还是外汇储备占比,美元都超过了英镑。看上去美元国际化在当时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英镑的反击之下,美元货币制度设计的缺陷最终导致了好不容易完成部分国际化的美元,不得不在1933年退缩回美国。以经济危机为惨痛代价的美元国际化最终没能成功。

那么今天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一下,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实力早已超越英国,而且美元的货币地位也超越英国的条件下,依然没能完成国际化呢?或者说没能守住美元第一次国际化的成果呢?

我们过去介绍过,今天简单叙事,将这个过程说一下。美国经济实力在1900年的时候超过英国,美元国际地位超过英镑的时间大约是1924年。这个时候的货币执行的还是金汇兑本位制度,也就是别的国家可以拿着美元到美联储去兑换黄金。

1924年已经经过了一战的洗礼,在金本位时代,美国的黄金储备早已不是英国可比的。但是英国当时不甘心英镑的失败,主动对美元发起了金融战。英镑的手法其实并不高明,也正是英镑的这次对美元的攻击,直接导致英镑此后处于劣势货币地位,并最终导致英镑的金融霸权解体,最终诱发了英国殖民地体系的解体。

英国在1922年提出外汇储备的概念,随后美元加入外汇储备的货币篮子。在竞争中美元因为美国经济实力的原因逐渐有了取代英镑的趋势。不甘心被夺走金融霸权的英镑绝地反击,最终的结局是,英镑在黄金储备不够的情况下被挤兑,英镑随后宣布跟黄金脱钩。随后法国第一个开始挤兑美元,美国民众也加入了挤兑大军。

因为金本位下,外汇储备在国内外双重信用的制度缺陷,最终美元敌不过挤兑,导致了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随后美元第一次国际化彻底失败。在这个过程中,英镑可谓是壮士断腕,冒着自身死亡的风险,将美元给挑下马来。现在的问题是,英国为什么用自杀的办法,也要将美元给挤下去?

我的看法,英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美国的恢复能力不如英国。说的直白一点,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英国,但是英国掌握着当时全球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地。虽然在金融战中被打败,但是英国可以依靠自己掌握的殖民地体系和强大的海军实力,休养生息。这就是为什么英美第一次金融战之后,英国并未遭遇到多大损失,而美国却在此后多年里陷入经济危机的原因。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英国利用殖民地体系的帝国特惠制度,在英国控制的地区强制推行英镑贸易结算,并不允许殖民地国家持有美元储备。如此,殖民地国家即便是能卖给美国商品,贸易结算的美元也会被英国给强制兑换成美元。而殖民地国家没有美元,购买美国商品美国也只有接受英镑。这么做的结果是,到二战前夕,英国利用帝国特惠制,重新积累了4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英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超过美元两倍。

说到底,英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实力处于弱势的局面下,取得对美金融战的胜利,根本的原因是英国庞大的殖民地体系,注定英国主导着世界经济秩序。加上英国控制着全球海洋的主要通道,强大的海军实力决定了美国即便有心,也无法用武力打破英国的殖民地体系。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美元挑战英镑的时候,只有经济实力超越英国了,全球贸易,世界格局的主导权这些,都还掌握在英国手里。英国用帝国特惠制耍赖,让整个殖民地体系跟美国搞切割,美国虽然经济实力强大,在世界霸主面前,也没办法将英国用发展的方式给比下去。如果按照一战后英国的制度设计,英国不用太长时间,就可以利用殖民体系的优势,再次超越美国。但是天算不如人算,美国最终等来了转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美之间实际上在战争中又进行了一次金融博弈。但这次博弈英国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只有被美国予取予夺的份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美国具体是如何将大英帝国给拿下,如何让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地位的。

我们上面说了,美元第一次国际化的失败,主要败在了英国的耍赖。英国利用手里掌握的帝国资源,人为的制定了殖民地体系跟美国的切割制度。这样美国要获得英国殖民地的原材料,就需要花高价去买。美国要出口商品给殖民地,需要支付高昂的关税成本。如此,工业实力强大的美国,在英国帝国特惠制下,根本无法享受工业利润的剪刀差。美国自然也明白这里面的原因,所以在二战爆发后,英国求美国援助的时候,美国随之提出的条件,就是对着英国的这套殖民体系来的。我们将其称为金融战可能不太妥当,但是事情确实是按照金融战的逻辑在发展的,只不过美国用了一招叫做趁你病要你命的狠招。

二战之后,德国横扫欧洲战场,英国独木难支,求助美国援助英国。一战之时,美国援助英国的物资总价值50亿美元,到二战爆发的时候,英国只还了15亿美元,剩下35亿美元赖账不还。这个时候英国的外汇高达45亿美元,但就是不还钱。可以说英国一战后挥舞拳头不还账的老赖形象,让美国人非常不忿。美国国内也因此弥漫着非常严重的孤立主义情绪,以至于出台了绝不援助参战国,不向参战国出口武器装备的法案。

作为美国的精英阶层,明白一旦英国倒下,德国就可以集中当时整个欧洲的资源,很快就会发展成为一个有能力跟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所以美国精英意愿上还是认为要援助英国。但是怎么面对国内对英国的讨厌情绪呢?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番真切的演讲打动了全美民众,而且制定了一个叫做租借法案这种并不叫援助的借款法案。最终英国获得了美国的援助。

高层在道德层面从来是不讲利益,只讲求大道理的。但是底下办事情的人明白,如果不趁着二战的机会,肢解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体系,夺取英国分布在全球的军事基地,英国在战后还会利用殖民地体系和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跟美国拧着干。所以在援助英国的时候,美国人的一套始终掐着英国金融命脉的制度设计,最终让美国赢得了对英国金融战的胜利。

这里说一下,美国最初实行的并非是援助,而是现钞自运,不仅仅包括英国。其实按照美国的法案,只要德国有钱,德国也可以向美国采购武器。只不过去北美采购武器,粮食,谁去买,谁自己去美国运。美国是不包送货上门的。这一套设计主要是为了说服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是为了平抑民众对英国的反感。实际上当时德国只有潜艇,拿什么去美国将武器拉回来呢?再说德国一战后那么重的战争赔款,也没钱买武器不是吗?所以实际上美国二战初期的现钞自运原则就是在援助英国。

日本人也钻了这个法案的空子。在这套法案出台的1939年,日本尚未攻击珍珠港。跟美国还保持有外交关系。日本占领南京之后,裕仁专门派了一个叫做铃木贞一的玩意到南京专门负责掠夺中国的资产,证券,银行资产等到国际市场上售卖,拿换来的美元去美国买废钢材和石油支撑日本的在华战争。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人以战养战的策略才算在美国碰到了钉子。

但是战争的烧钱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英国人一战后好不容易积攒的45亿美元家底,打了不到一年就被耗空了。这个时候,英国人手里没钱,还想撑下去,就只有继续去求美国借给他了,这就是后来租借法案的由来。美国这套租借法案,针对的不仅仅是英国,还包括中国,苏联等二战中的国家。在战后很多的借款美国人实际上都给免除了,就连一战中德国的战争赔款美国都可以免除,唯独对英国,就是不免除。

一战的时候,英国不是还欠美国35亿美元没还吗?美国就有个叫哈莫博士的国际倒爷出面,帮助美国要来了更值钱的玩意儿。当时哈莫提出,英国在大西洋的岛屿,按照一个岛屿2500万美元的价格算,直接用来还英国一战时期欠美国的外债。结果大西洋上英国控制的大大小小几十个,从格陵兰到加勒比海,再到马岛的岛屿加在一起也就值17亿美元。于是哈莫博士提出,用美国淘汰的50艘驱逐舰作数17亿美元抵给英国,就算是英国一战欠美国的钱两清了。

英国有办法反对吗?当时英国大西洋运输线正在遭受着来自德国潜艇群的攻击,每天都有数以万吨计的物资被击沉,英国当时急需来自美国的这50艘驱逐舰,所以也就答应了这个交易。至此,英国在大西洋上,除了少数几个岛屿之外,全都成了美国的海外领地。得到美国的50艘驱逐舰之后,英国的大西洋船队着实安全了不少。也算是对战争的一种支援吧。

除了一战欠款对英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强制交换,美国还逼着英国变卖了很多海外高质量的资产。比如说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到过一则,英国商人在美国控制着一家人造丝公司,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尼龙袜和长筒袜,在当时的美国,这两样商品深受美国女性的追捧,这家公司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苹果手机这样的世界顶级企业。

按照现在的公司估值方法,这家公司的市值即便是二战时期也值十亿美元吧?但是就这么一个当时的世界顶级企业,美国强制英国将其作价5000万美元卖给美国人。后来摩根家族买入这家企业,在市场上转手一卖就获利数亿美元。后来丘吉尔回忆录发表之后,摩根家族的人还专门找到丘吉尔希望他删除这段描述,但是倔老头死活不干,所以这段美国近乎打劫英国海外资产的方式才会从尘封的历史中被后人所知。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件在二战中比比皆是,英国的海外资产价值数百亿美元,很多都被美国用这种强买强卖的方式低价买走了。

除了打劫式的强买强卖,对英国金融战限制最狠的,要数租借法案中的掐住英国的金融命脉,肢解英国的殖民体系这一招了。租借法案规定,英国的外汇储备不得超过10亿美元,你英国人既然是向我借钱,超过10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有钱了,就需要用现金向美国购买武器。这种条款限制导致英国的外汇储备始终不超过10亿美元。美国人还要每半年审查一次。美国人这么做的目的,是怕战时英国将自己援助给他的物资在国际市场转卖,利用美国援助的物资获利,战后继续维持英国的霸权体系。所以美国的审查包含了每一笔战争物资的去向。

除了限制英国这个大本营之外,美国的金融尖刀也同时对准了英国的殖民地体系。美国财政部要求英国必须在战后取消帝国特惠制,让美国商品和美元可以进出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美国这一招,是为了战后肢解英国殖民地体系的后手,最终的结果是,二战后英国殖民地体系瞬间瓦解,英国人花费两百多年建立的世界霸权,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也随之烟消云散。

二战欧洲战场结束,英国外汇储备不足,美国提出可以借钱给英国,数额是50亿,但是条件是英国取消帝国特惠制。并在1947年7月15号之后允许美元和英镑自由兑换。过去从外汇管制制度化获得收益的英镑霸权,在这一天之后迅速转变,殖民地国家因为英国债务太重,迅速将英镑资产变卖换取美元。英镑的军事基地被美国人夺走,殖民地体系解体,英镑霸权货币地位不再。美国人可以说是趁你病,要你命,从军事,政治,贸易,金融多个角度合力,将英国的霸权和殖民地体系给彻底肢解了。也算是报了英镑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背刺美元之仇。美元作为绝对的霸主货币地位得以确立,一直维持到今天也没有松动的迹象!

我们研究历史,目的是从历史中去找寻一些对今天有启发的槽点。美元的霸权地位,是从英镑夺过来的。但是在美元国际化的路上,第一次的惨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从美国二战中对英国的态度来看,美元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从全方位的角度,对英国的限制,才最终奠定了英镑的国际地位。基于此,人民币的国际化目前来看还早着呢?

道理很简单,美国当下掌握着世界金融霸权,军事霸权以及科技霸权,一如一战后的英国,虽然生产制造能力不如中国,但是可以利用自己在金融,地缘政治以及军事上的主导权耍赖。假如今天的美国放任人民币国际化,并在关键的时刻背刺人民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很可能迎来脆断的命运。

看过外汇储备的历史演进的同学应该明白一个基本道理,货币霸权本质上是建立在全球霸权基础上的。没有全球霸权的保驾护航,货币霸权是不可能长久的。美国目前虽然相对于我们来说处于总体衰弱之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美国这套体系目前没有散架,我的看法,人民币还是尽可能保持韬光养晦更好一点。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有寻求一直发展,通过发展的路径,从综合国力上将美国比下去,然后再等待一个历史契机,在美国撑不住的时候趁他病,要他命才行。否则,任何前景不明朗的莽撞,都有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切记切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