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在校被打得满嘴鲜血,父亲发声原谅,网友无奈对方仅7岁

蛋黄果阅览趣事 2024-10-18 09:26:56

山西一名6岁女童遭同学霸凌,满嘴是血哭诉遭遇,父亲接受7名同学道歉不索赔,引发网友愤怒,有人痛批父亲“窝囊”,质疑“凭什么替孩子大度”,专家指出,校园霸凌是复杂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潇湘晨报2024年10月16日——《女童哭诉被7名同学打得满嘴血,父亲称不追究责任,律师:需考虑女童和其他监护人意见》

山西一起7岁女童遭同学霸凌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该女童在学校被同学打得满嘴是血,哭着向父母诉说遭遇,事发当晚,7名涉事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向女童道歉。

女童父亲接受道歉,表示不追究学校和相关部门责任,也未索要任何赔偿,这一处理方式在网上引发争议,许多网友认为父亲做法过于软弱,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保护。

有人直言父亲“真窝囊”,质疑“凭什么替孩子大度”,还有网友担心,轻易原谅霸凌者会助长其气焰,导致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面对质疑,女童父亲回应称已咨询过律师,由于对方是7岁未成年人,相关法律难以追究其责任。

他表示这可能是自己最无奈的地方,即使要求赔偿也缺乏法律依据,本次事件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反映出公众对校园霸凌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零容忍”态度,近年来,随着媒体曝光的校园霸凌案例增多,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普遍认为应该严厉打击霸凌行为,维护受害者权益。

许多网友认为,仅仅道歉了事无法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他们呼吁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措施,如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或对霸凌者及其家长进行批评教育等,这体现了公众希望通过加大惩戒力度来遏制校园霸凌行为的心理。

网友对女童父亲的批评,反映出人们对受害者家长角色的期待,在公众看来,家长应该坚决维护孩子权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当孩子遭受伤害时,家长需要挺身而出,为孩子讨回公道,这种期待源于人们对家庭保护功能的重视。

虽然女童父亲表示不追究学校责任,但许多网友认为学校难辞其咎,他们质疑学校的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为何没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霸凌行为,这反映出公众对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中应承担更多责任的期待。

针对此次事件及由此引发的争议,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看法,他们普遍认为,校园霸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多位法律专家指出,由于涉事学生年仅7岁,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确实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但在实践中,如何认定监护人是否尽到了监护职责,以及如何确定赔偿金额等问题都存在争议。

专家建议可以考虑通过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渠道,与霸凌者家长协商解决赔偿问题,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霸凌者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行为,教育专家强调,学校作为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应该承担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的主体责任。

他们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制止霸凌行为,开展反霸凌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建立健全校园霸凌预防和处理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学专家提醒,不应忽视霸凌事件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他们建议,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耐心倾听其诉说,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受害者走出阴霾,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当然,国外一些国家在应对校园霸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实施“奥尔维斯防治欺凌计划”,通过全校参与、家校合作等方式,有效降低了校园霸凌发生率。

可以制定《防止校园欺凌对策推进法》,要求学校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发现霸凌问题,向美国许多州立法明确规定学校处理霸凌事件的程序,并要求学校制定反霸凌政策。

并且可以设立“学校暴力自治委员会”,由教师、家长、法律专家等共同参与处理霸凌事件,要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同理心和正确价值观,密切关注孩子身心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配合学校开展反霸凌教育,当孩子遭遇霸凌时,理性处理,给予适当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该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开展多样化的反霸凌教育活动,建立霸凌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霸凌的能力,为受害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必要保护。

最后我想说,校园霸凌不仅危害受害者身心健康,也会对霸凌者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整个校园氛围和社会和谐。面对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而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多方共同努力。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学校要尽到教育和管理职责,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反对霸凌的氛围。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遏制校园霸凌,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美好未来保驾护航。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没有恐惧和伤害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未来负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