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新帅就位:七年四任舵手求解保险长子最大公约数

德馨思辨 2024-10-23 04:42:42

文丨笃悠悠 半梳

人保集团的新掌门人,已经落座。

刚过完75岁生日两天,10月22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宣布:丁向群担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党委书记。

今年7月18日递补为中央委员的丁向群履历丰富,有着二十余年的金融从业经验:

1993年起,先在中行干了20年,后于2013年调任中国太平集团出任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成为中管干部。

两年后的2015年,回到银行领域,转任国开行任副行长、党委委员。

又两年后的2017年,从金融系统奔赴地方,成为“金融副省长”之一,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2018年,赴任安徽,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6年后,进京掌舵人保,重回金融系统。

十年前,太平的那两年任职经历,是这位女帅和保险为数不多的交集。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到保险,也算重续前缘。

丁向群离开金融系统的这7年,市场环境在变化,人保自身也在变化,人保的帅位可谓换了又换:从吴焰到中央候补委员缪建民,再到罗熹,再从罗熹到王廷科……而人保的各项改革和人事调整一直持续…

从“3411工程”到“卓越保险战略”下的“回归C位”最强音,近些年的人保走得很急,也很紧迫。

如此,意味着作为中国四大保险巨头之一,万亿级的人保,固然拥有着国内最深的保险底蕴,拥有着无数荣耀,但面对新的时代与技术迭代,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往昔带来辉煌的传统优势往往会成为改革的阻力,且巨大。

或许,这也是人保历次换帅的一个背影。

如今让一名既有丰富金融从业经验,还有金融副省长、地方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履历的中央委员坐镇,足以看出中央对保险长子的重视,和背后的期待。

那么国家、行业、人保及其掌舵者们,所期待的人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保?

1 7年换4帅:人保到底要改什么?要一个怎样的人保?

如今挂帅人保的丁向群,和前任掌舵者们的履历皆不一样。倒不完全是有着中央委员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其不仅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还有长达7年的地方任职经历。

前些年,金融领域的佼佼者们纷纷“下地方”,坊间将他们称为“金融副省长”。在丰富了政府机关的经历后,近些年又有回归“主业”的趋势。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到证监会主席吴清,再到从四川回归人行担任副行长的朱鹤新等,无不是类似的轨迹。

在增加了地方工作经验后,对操盘人保这样的副部级金融央企,势必也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新帅丁向群履职安徽期间,有长达6年的组织部部长经历,或许这将直击人保这些年从上到下的“换换换换”这个人事上最痛的点、改革中最堵的道。

毕竟,过去几年中,四位掌舵者,除老保险吴焰长时间掌舵未晋升副部级前的人保,其余三位均不到3年。

将位的变动,也不小。总裁缪建民升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后,白涛接任。不到两年,白涛调任国开投,信保王廷科接任人保总裁。

3年后,历经缪建民和罗熹两任的总裁王廷科,接棒罗熹,由将升帅。空出来的将位后由来自国寿的赵鹏接任。

2017年11月,掌舵人保10年之久的吴焰转任全国社保基金。

2018年01月,人保集团总裁缪建民升任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8年06月,白涛出任人保集团党委副书记,后出任总裁。

2020年01月,白涛调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

2020年04月,王廷科从信保调往人保集团,任党委副书记、总裁。

2020年07月,缪建民南下履新招商局。

2020年09月,罗熹接棒人保集团帅位。

2023年02月,罗熹离任。

2023年04月,王廷科出任人保集团党委书记,6月正式出任人保集团董事长。

2023年07月,赵鹏任人保集团党委副书记,并于11月正式出任集团总裁,兼任人保寿险、人保健康董事长。

2024年08月17日,半年业绩发布会前10天,官宣王廷科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人保党委书记,并于9月5日辞任人保集团董事长一职。

坦率地讲,重要高层管理者的频繁变动,在当今整个金融行业乃至社会经济中都属于正常情况与现象,只是过去的“换换换换”模式,着实令这家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保险老大哥几经周折。

毕竟,换帅是种方法与决策,而目的应是自身与行业地位相符的市场追求,是在转型浪潮下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探索与引领。

不过,尽管发出了“重回C位”的最强音,行业也确实看到人保系统各家公司的动作,但人保这个庞然巨物中的“任督二脉”,却一直未能打通。

人保改革,到底要改什么?要一个怎样的人保?多少年却众说纷纭…

2 尽管人保财险无人可撼动,但真正的巨头,是没有明显短板的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历史最悠久者——今日的人保继承的是老人保的牌子,传承了老人保的底蕴,与国寿、平安和太保并称四大巨头,皆有着无可匹敌的实力,也是唯一一家以财险安身立命的大型保险集团。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人保的财险板块就是人保,是之一切的根基。或许怎么形容财险板块之于人保集团重要性都不为过:毕竟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保财险依旧可以三分天下的市场份额,也着实可以笑傲保险江湖。

无论是农险、政保业务、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领域的巨大优势,还是无可匹敌的政企合作、网点优势、人才积累…财险板块依旧是其无可撼动的领域。

尽管财产险的最大险种——车险,在新能源车险等创新上,如今面临着比亚迪、特斯拉、小米等主机厂毫不掩饰的颠覆“野望”…但对人保财险而言,仍然有足够的斡旋空间,也将是很多自动驾驶领域公司的首选合作对象。

这也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魄力和改革的决心,是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提升信息智能化水平,建立起更为高效、更适应当前时代和节奏的制度流程。

事实上,人保真正的挑战从不在财险,而在非财险板块——如何真正的做大做出高质量的非财险板块,才能真正补上人保的短板,成为真正的巨头。

如平安和太保,几乎没有短板,分别拥有行业第二大产寿险公司,和第三大产寿险公司,并拿下全牌照。

平安自不必说,即便寿险独大的国寿,也拥有着第四大的财险公司,且拿下了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令之在投资端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最大机构投资者之名,足以道出国寿的影响力。

这一点,看各家公司的市值和总资产,不言自明,已经掉队了。

国寿平安的市值均过万亿,即便太保也始终在市值方面力压人保一头…为啥?就是因为有优质的寿险板块。

在总资产方面更是如此,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人保总资产约1.65万亿,而国寿超7万亿,平安超12万亿,太保也达2.55万亿…

而且人保的各个保险子公司,至今还没有总资产突破万亿的存在。

故而,对于新一届PICC掌门人而言,保持财险板块长板优势的同时,怎么补上人身险领域的短板,可能是最为迫切的战略级工作。

毕竟,真正的巨头,没有短板。

也只有成为真正的巨头,人保才能将PICC这块金子招牌的影响力和潜力更好的发挥出来。

3 什么样的人保才是掌舵者们的最大公约数?

关于人保的改革,曾有这样一段记录:

1995年1月,人保首次明确改革的基本目标是:逐步将人保公司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性保险公司。

又过了些年头,有人讲,人保如果能够做到“一家保险公司”,股价能翻五倍,市值可以跟安联、AIG比,应该是全球领先的。

而如今人保的A股市值,3200亿左右,仅为安联的1/3。当然,市值的背后有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差异影响,但左右市值的主要因素还在公司本身。

正如前文所强调的,比起财险明显的优势,人身险板块在规模、价值和影响力上都远远不及。

还是那句话,巨头没有短板。对于以国际化领先金融集团为目标的人保集团而言,寿险板块的破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将会是人保市值未来的“另一条腿”。

纵览全球布局的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公司,多为财寿双全的真正巨头,那当是新老人保的未竟事业。或许,这早就被一任又一任人保掌门人看在眼里。

恰如缪建民、罗熹先后提出“跻身国际创新型金融保险集团前列”,和“重回行业C位”的目标。

尤记得人保回归A股市场的那一年,时任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提出 “3411工程”的转型战略,2020年接棒缪建民的罗熹则继续在改革中疾驰,确立“卓越保险战略”。

和前两任颇有光环的一把手搭过班子的王廷科,也表示“‘卓越保险战略’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将坚持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

事实上,无论是缪建民时代的“3411工程”,还是罗熹时代的“卓越保险战略”,皆为了这家与国同生的保险巨头能在新时代擦亮昔日的PICC荣光。而这,也是近年来历任高规格人保掌舵人的最大公约数。

所幸,近两年在人身险板块也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

如人保寿险在大个险改革的探索下,在IWP方面有所进展,至2024年上半年,人保寿险已经初步建立一支约5000人的精英化团队,为未来进一步转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传统队伍方面,亦是频繁发力,着力协同打通集团资源,徐徐展开,偶有创新。

另一家人身险业务子公司,人保健康,通过在互联网渠道和产品端的多年创新积淀,盈利也出现明显好转。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人身险的大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注定受限,这也是当前各大人身险巨头痛苦的原因。

在整个寿险业转型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本就比传统巨头年轻十岁甚至二十岁的人保人身险板块,并没有赶上90年和00年初的人身险业务狂飙的黄金时代。

很多时候,错过,就是错过了。

自1996年老人保改制中保集团,3年后,1999年中保人寿便进一步独立出去,是为中国人寿。至于人保自己的人身险公司——人保寿险的成立,则是到了2005年底。而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是中国人身险市场的“发牌时间”。

新型产品的出现,个险渠道从无到有,巨量的待开发客户和代理人,为当时的保险公司们赢得了渠道的先机,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国寿、平安、太保、泰康、新华今天的市场地位。2001年“入世”后的“做大做强”,更是成为Beta 版“国十条”,成为那个时代的东风。

固然后来银保渠道的爆炸式增长,及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后的人力巨浪,成为了另一个时代机遇,人保寿险也凭借人保集团外部资源和资本实力,以银保勉强跻身“寿险老七家”之列。

但薄弱的个险队伍基础,依旧是之多年的痛。近些年,更是有个险出众的瑞众、银保天选之子中邮等公司对其江湖地位虎视眈眈。

如同我们在《特别策划|2024大变法:保险七雄战国策》中的比拟:战国齐国地处富庶之地,且人才辈出,在邹忌、田忌等多轮变法中一度与强秦遥相并立。但其缺乏战略纵深与地势的地理位置,难以将优势进一步扩大。

这也意味着,人保必须找到自己的路,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和资源,能否补上这一课。

同时也可谓是历代人保掌舵者的心头之痛,迄今无人可解。做强这一领域,当为掌舵者们的另一个公约数。

后记:财险之外,人保还有一无可匹敌的优势资源

正如上文持续强调般,对人保而言,人身险板块必将成为改革的重点。

但传统模式依然不通,新的模式各大巨头又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纷纷探索中。

不同的战术体系中,战略基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中国人身险行业的未来一定在大健康和大养老的市场中,也唯有这两个领域方可承载30万亿体量的中国人身险行业。而这两个领域又是上层建筑极为关注,且与保险行业密切相关的领域,频频被高层和国策点题。

无论是多层次保障体系、健康中国,还是老龄化相关的国家政策中,皆给商业保险留足了空间。

对于巨头而言,路线已经明晰:如何构建自身的康养生态服务,以此激发代理人队伍的改革升维。这方面,国寿平安泰康友邦等头部公司,已先行多时。

对于人保而言,这条路径也是明牌,早已确定“康养生态服务+精英代理人改革”的行业型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或许影响深远,但决定胜负的还是战术的不同,就是在战略统领下对自身禀赋的因地制宜。

相比家大业大的国寿平安,和先行多年的泰康,在代理人方面优势明显的友邦……人保的优势又是什么?

《今日保》一直认为人保的优势有二:其一,集团公司;其二是财险板块。

何解?人保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型保险央企,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几十年积累的体量最大的B端客户群,和PICC的“金字”招牌,是之最大的优势。

不同于其他巨头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持续攻城略地,对人保而言有着极大的内部潜力优势,可迅速弥补自身短板。

主打C端的人身险队伍和B端的优质法人客资源碰撞,真正打造出属于自身的“人保生态”,显然也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战略景象。

这样的集团内部资源再盘活,或许也能避免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人保寿险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资源禀赋格局,像田忌赛马一样,打出不一样的相对优势,出奇制胜。

对人保人身险板块而言,如果打造一支可服务全系统各子公司的销售团队,无疑将真正支撑起人保的未来。

而如此庞大的资源调度,如此长期的战略布局,堪称战略的任督二脉。而这,或许也只有PICC这样的国字头行业巨擘才能够真正打通、落实,这就是人保最大的优势。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