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万君:从医40余年,精神疾病非凡人所得,也非凡法所治!

杜万君解答 2024-09-17 14:04:39

我叫杜万君,65岁的年纪已经和精神疾病打交道40多年了,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这些人人烦扰的坏情绪和疾病,是我每天的日常。

作为精神科医生,“两面派”是必备本领,第一面,要做到亲切慈祥,先共情,走进患者内心,拉近距离才能聊出不一样的“症状”。第二面,严谨诊断,及时从患者的负面情绪中抽身,制定治疗方案,然后以新的状态马上面对下一位患者,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方法,和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早日康复!

谈起在精神疾病领域的造诣和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我生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国家名老中医、首都国医王彦恒教授。1983年,我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昌平沙河医院,期间担任了6年的住院医师。1989年,我被调入了北京安定医院,并十分荣幸地加入了,由王老领头的第一支中西医结合诊疗精神疾病团队,在我攻坚“药物成瘾”和“中西结合”两大难题上,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我漫漫医学路上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王老的倾囊相授和悉心指导下,我的各项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1996年发表的中医治疗癫病的研究—附122例临床报告,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我也有幸参与了王老团队《实用中医精神病学》(2000)、《药物成瘾》(2003)等五部专业著作的编写。

作为王老的学术传承人,我深感自己身上肩负重担与责任,我希望运用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更多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庭点燃希望,送去安康。

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如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不仅不好治,还容易复发。

西药是目前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见效快,能快速控制症状等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常见的就是副作用(如嗜睡、肥胖、便秘、闭经等),某些药物还可能导致依赖性和戒断症状,长期服药还有可能导致耐受性增加。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西药“治标不治本”,虽然能暂时控制症状,缓解病情,然而一旦停药,症状又卷土重来。就像长在地里的韭菜,用刀割了这一茬,过几天下点雨,再次长出来。根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病情就会反反复复。

40多年的患者案例及临床经验得出,中西结合是目前精神疾病诊疗的不二选择,“中医辨症,西医辨病”,各取所长,相得益彰,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身心同治”的理念,真正做到1+1>2,这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魅力所在。

我曾看过一位25岁的女性患者,自诉情绪不好5年余。平时思虑过多,每天脑子几乎没有停止过转动,整夜无法入睡,怕与人交流,出门恐惧,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头晕头痛,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父母带她在全国各地奔波5年求医未果,花了十几万,吃过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十几种药,结果不理想,不良反应大。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考虑到女孩病程较长,给予“抑郁焦虑”状态,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根据情况,调整西药的种类和剂量,用贯叶金丝桃、柴胡、郁金、合欢皮等中药疏肝解郁。

服药一个月后,家属反馈,女孩胡思乱想减少了,睡眠明显变好,也愿意主动和人说话。又继续巩固调理几个月,诸多不适症状消除,情绪稳定,整体状态良好。

从我40多年的经验来看,中西医结合诊疗精神疾病想取得良好预后,需做到足量、足疗程、全病程药物治疗以及定期复查。

最后,我也想告诉大家,精神疾病并非不治之症,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切勿轻信江湖骗局,正规就医,大多数患者可减轻或消除症状,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病人是看不完的,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也希望有更多后辈,延续中西结合诊疗学术思想,为更多精神疾病患者照亮未来之路!

5 阅读: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