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车企,被批评了

刘晓博说财经 2024-12-06 12:36:36

原创 刘博团队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了《经济日报》的一篇重要评论——“极限压价提升不了车企竞争力 ”,不点名地批评了一批车企。

文章一上来就说:

最近,一封落款为国内某车企负责人的邮件引发关注。邮件要求供应商自2025年开始将所供产品降价10%,收到邮件的供应商则表示“强烈不满”。

这里说的某车企,显然是指比亚迪,当然也可能还包含对供应商提出了类似要求的、也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上汽大通”。

文章接着阐述了两个重要观点:

《经济日报》是重要的央媒,经济类媒体的一哥。

经济日报在汽车行业新一轮价格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发声,非常值得关注。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为什么要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因为我们很多产业都存在“过剩+地方补贴”,企业们卷完国内市场、卷国际市场,卷完对手、卷产业链上的伙伴,引发了不少负面效应。

为了让中国制造更健康,让中国跟主要贸易伙伴做长远生意,有必要提出反内卷的概念。

反内卷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要良性竞争。以汽车行业为例,之所以越来越卷,是因为很多车企背后有地方政府撑腰,可以拿到官方的投资、各种补贴,所以才能不怕亏损。

地方政府之所以深度介入汽车行业,为的是拉动GDP、出政绩。但无奈这个行业已经是红海,未来大部分车企必须退场。

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还有一句重要的表述:“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站在企业的角度,价格竞争的手段当然重要,但竞争的合规、符合商业道德更重要。

尤其是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如果“胜之不武”,肯定会影响自己的“企业人设”、“产品人设”。

比逼迫供应商“极限降价”还恶劣的,是长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迟迟不给供应商结账,或者使用金融工具来延长账期。

供应商绝大多数是中小民企,很难获得融资,搞不好就会造成欠薪、降薪、甚至企业倒逼,最终把恶果传递给社会。

下面这张图里的数据,来自Wind,援引自“第一财经”的报道,是主要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根据Wind系统的释义,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是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欠款的一个指标。Wind提供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根据应付账款周转率计算得出,而应付账款周转率=(2*营业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

正如经济日报的评论指出的那样,这个数据可能失真,因为部分车企会使用银行汇票、企业商业汇票等金融工具,供货商拿到真金白银的时间可能比表格里的数据还要长一些。

小鹏、海马、零跑、蔚来、理想等车企,今年三季度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要么接近200天,要么超过了200天!跟去年相比,都有了显著的增加。

两家龙头企业——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今年三季),分别为64.2天和146.5天。

下图是比亚迪2024年中报披露的应付账款数据(单位为千元):

特斯拉是主要车企里,给供应商结账最快的。其次是广汽、塞力斯、小米、长城、长安等。

正因为如此,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特斯拉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再次压缩,现在只需要90天左右。

陶琳说的90天左右,跟Wind系统提供的数据64天有一些差距,或许陶琳是想留有余地吧。

总之,其他车企在付款周期上偏长,让特斯拉自豪了一把。这同时也意味着,特斯拉在供应商中口碑肯定会更好一些。

有没有欺负供应商,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口碑,最终影响到产品的“人设”。

有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包括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企、国企在内的14家主要车企,一共欠了供货商货款超过1万亿。这反过来说明,做汽车行业供货商,压力有多大。

现在,重要官媒批评了车企对供货商“极限压价”和占用资金(支付货款账期太长)两大恶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值得车企反思自己,在践行商业德道、维护良性竞争上做得更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