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南诏之战,彰显唐朝两个突出问题,成为安史之乱的前奏

耀耀历史啊 2024-08-23 01:04:47

没有被强大的突厥和吐蕃打倒,反倒败给了不起眼的南诏。这事说起来容易让人笑话,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天宝十三载,大唐帝国打了一场有史以来最窝囊的仗,这一仗发生在大唐和南诏之间,两军的主帅分别是剑南节度后李宓和南诏王阁逻凤。

南诏是云南的一个小国。唐朝时,西南地区本来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国家,号称六诏,其中南诏是实力最强的一个。由于它紧邻吐蕃,在唐蕃交锋的岁月中,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唐朝和吐蕃争相拉拢的对象。最终大唐胜出,成功拉拢了南诏,而南诏也在大唐的支持下一举消灭其他几个小国,统一了洱海地区。

南诏的强大,让吐蕃在进攻唐朝时有了后顾之忧。这样,在西南地区,大唐、吐蕃和南诏形成三方平衡势力。可是,随着南诏势力的逐渐强大,平衡却出现裂痕,南诏与唐朝出现战争。

现存于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有一座南诏德化碑,碑上记载的南诏与大唐的战争原因共6条:

吐蕃是汉积仇,遂与阴谋,拟共灭我。一也。诚节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贬在长沙。而彼奏归,拟令间我。二也。崇道蔑盟构逆,罪合诛夷,而却收录与宿,欲令雠我。三也。应与我恶者,并授官荣,与我好者,咸遭抑屈,务在下我。四也。筑城收质,缮甲练兵,密欲袭我。五也。重科白直,倍税军粮,征求无度,务欲蔽我。六也。

我们逐条分析德化碑中记载的原因,从中了解南诏和唐朝的那段历史纠纷。

第一条,唐朝打算联合吐蕃共同消灭南诏。这里应该是莫须有,如果真的想灭了南诏,根本不需要大唐和吐蕃联合。这一条理由证明,南诏王很清楚自己在西南的位置,三足鼎立,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平衡都会被打破。

第二条,南诏王的庶弟诚节,被国王流放到大唐的长河,但云南别驾张虔陀却上奏朝廷,让诚节回南诏,这在阁罗凤看来是离间计,意图引起南诏内部矛盾。

第三条,南诏统一洱海后,又发动了对周边的蚕食和吞并,这让大唐有了危机感。当初支持他统一是为了对付吐蕃,如今场面眼看要失控。因此,大唐在对被南诏打败的周边少数民族,采取了收容和照顾的措施,这让南诏很不满,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第四条则是南诏赤裸裸的表达不满。凡是和我关系不好的,你老人家都给他荣华富贵,凡是和我关系好的都受到打压,这明显是打击我,排斥我,我是你大唐扶持起来的,但也不能这样对我吧。

第五条说的是大唐的防范。面对日益强盛的南诏,唐朝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筑城立寨,以防万一。但是在南诏家门口驻防,这不是把刀架在南诏脖子上吗?对方当然不愿意,因此当他强大到不能忍受的时候,战争不可避免。

第六条从征税上说。南诏认为自己负担过重,认为唐朝此举的目的是压制自己,以防自己变得强大。

六条原因,从外部到内部,从边防到税务都有所涉及。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南诏对这次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南昌与大唐的冲突开始于天宝九载。这一年,南诏王阁罗凤按照惯例去拜见云南太守张虔陀。没想到,张虔陀不但向南诏王索要财物,还侮辱王后。阁罗凤上表控诉,朝廷却没有任何处置。阁罗凤气愤不过,发兵反抗,杀了张虔陀。

《旧唐书张虔陀传》记载:

旧事,南诏常与其妻子谒见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恶。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围虔陀,杀之,时天宝九年也。

从此,南诏和大唐的摩擦正式拉开序幕。

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八万兵马攻打阁罗凤,阁罗凤联合吐蕃,唐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资治通鉴唐纪32》)这一战,把南诏逼向吐蕃,三足鼎立局面彻底打破。

天宝十三载,急于表现的杨国忠又一次打南诏的主意,让剑南留后李宓带七万人再次攻打南诏。杨国忠想通过边疆的战功证明自己,可惜这一战败得一塌糊涂。阁罗凤把李宓的大军引到大和城外,然后闭门不出。李宓长途作战,后方供应很快出现问题,加上士兵们水土不服,直接损耗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兵力。考虑再三,李宓决定撤军。阁罗凤则趁机出兵,结果李宓被俘,唐军全军覆没。

在西南,大唐先后损失了20万军队,但杨国忠却频频在唐玄宗面前报捷。而整个朝廷居然没人敢反驳,没人敢把真相告诉唐玄宗,这是李林甫主政19年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唐玄宗把朝政交给宰相的后果。

唐玄宗对此竟然毫无觉察,他又一次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唐玄宗眼里的大唐一片繁华,一片祥和。殊不知,繁华之下已是危机四伏。

倒是高力士看得清楚,他告诉唐玄宗,“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云南惨败,边将拥兵,这两个当时最大的问题,高力士终于向唐玄宗明确提出来。可惜,唐玄宗还没有好好想对策。或许,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唐玄宗老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可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回避,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起,终于汇集成影响深远的安史之乱。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