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血拼价格战,消费者为何还是买不到便宜药?

BT财经 2025-01-07 08:46:51

国采药品疯狂降价,但是为何消费者买的药依然不便宜?

近期,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结果引起社会热议。竞标厂家超出以往厂家数量,可见竞争空前,于是出现了一些药品“几分钱一片”的“白菜价”。一些消费者质疑,这么便宜的药品,为什么到消费者手上为什么还是那么贵?亦或者,部分消费者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部分药品虽然是白菜价,药企为了盈利肯定会从其他地方赚回来。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公开表示,低价药属于正常情况,他认为仿制药的商业模式就是走量为主。至于是否会压缩药企的生存空间,国家医保局解释称不会降低药企合理利润,压缩的是营销费用等虚高的成分。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国内药企集中度将提升,小厂家的生存空间会被压低,存活更加困难,但他同时认为这次集采或是好事,有助于医药行业的整顿和升级,未来老百姓有望用到低价药。

在第十批集采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医药板块内,生物药标的指数回调0.57%,医药板块股多数飚绿。其中石药集团跌3.54%,华熙生物跌超3%,凯莱英、沃森生物、君实生物跌超2%,智飞生物跌超1%,爱美客、康龙化成、长春高新、泰格医药、复星医药微跌……但哈药股份微涨1.24%。

普通消费者关注的并不是药企的股价和盈利,而是零售端药品是否能便宜,质量还能否得到保障?

为何部分药品采购价格能跌90%?

BT财经走访部分医院发现,此前30元一支的艾司洛尔注射液,直接降至不足3元,降幅高达90%,从原本30块一支的价格直接降到2块多,降幅高达90%;此前阿司匹林肠溶片一盒在5元至20元不等(进口药稍贵),现在已经便宜到只需要几毛钱,一颗只要几分钱,比糖果还便宜。

特布他林注射剂一度被称为“救命药”,价格也不便宜,一支普遍在160元左右,而目前价格不足1元,妇产科里的“神药”间苯三酚注射剂,一下骤降92%,每支跌至5毛钱以下,大量此前患者觉得贵的药品价格本次彻底被打了下来,但大部分消费者心里却七上八下。

病患王先生对药品大幅降价表示了担忧,以前药品太贵,心疼的是钱包,现在一些药品降价,又担心质量问题。

众所周知,药企原本就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极度内卷,很多药企为了市场占有率,甚至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而药企的研发和营销费用一直是成本的大头,如果不能覆盖成本,药企的研发就无从谈起,企业也不是福利机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在极度“内卷”的情况下,有实力的药企还能支撑,那些规模不算太大的小厂,在“内卷”中早已经苦不堪言。

投资人史保刚认为,本次集采有利于实力雄厚的药企。“药企和其他制造业有本质不同,他最大的费用是前期的研发费用以及后期的营销费用,其中很多药企的营销费用高企,占总营收6成以上,一旦没有这两项主要费用,药品价格下降一半甚至九成,药企同样是有利可图,表面上看毛利率会被拉低,但整体净利率甚至会不降反升。集采是药品刨除营销费用以及部分研发费用的基础上,药企是有能力大降价的。”

医药行业从业者李格表示,仿制药大幅降价符合市场逻辑,有些药品过了专利期,其仿制成本会大幅降低,“同一类药品分为进口和原研,在专利期内执行的价格肯定偏高,过了专利期,大量国产仿制药上市,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价格差距就会很明显。也有足够的降价空间。”

浙江长红大药房董事长殳跃飞认为,第十批集采对民营医院和药店有较大影响,而对公立医院则影响不大。

药企毛利率有多高?

药企的一大特征是高毛利率,大部分药企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最高可以和茅台媲美,但与之对应的是净利率并不高。

以步长制药为例,2021年至2023年其毛利率为73.78%、71.69%和68.15%,但对应净利率分别为7.03%、-10.64%和1.15%,2022年的净利率竟然为负值。2024年前三季度步长制药的毛利率下降至57.12%,净利率为2.56%。2019年之前步长制药的毛利率长期在80%以上,但上市以来净利率只有2015年超过30%,其他年份净利率基本都在10%-20%之间,2020年后直接降至10%以下。

石药集团的毛利率长期稳定在70%以上,2021年至2023年毛利率为75.84%、71.94%和70.51%,但对应净利率为20.41%、20.14%和19.31%。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降至70.46%,净利率降至16.76%。

步长制药和石药集团尽管都维持在高毛利率,但近几年的毛利率都呈下滑趋势,净利率也与之对应地出现下滑,这或许可以佐证药企之间的“内卷”惨烈。以岭药业的毛利率在60%左右,13%左右的净利率在药企中算是偏高的一家。但以岭药业股价在2024年年内跌幅达27.2%。同期步长制药股价跌幅为6.4%,石药集团同期股价跌幅达31.4%。

哈药股份几乎是药企中的特例,其毛利率相比其他头部药企明显偏低,2021年至2023年,哈药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23.71%、24.67%和26.21%,净利率分别为3.20%、3.71%和3.07%,整体毛利率在25%左右,净利率维持在3%至4%。2024年前三季度,哈药股份的毛利率提升至28.23%,净利率也提升至4.47%。2016年来,首次净利率超过4%,和步长制药和石药集团毛利率和净利率呈下滑趋势不同,哈药股份近几年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逐步提升。

和上述几家药企2024年年内股价下跌不同,哈药股份在2024年年内股价涨幅高达23%,同样是药企中的“另类”。作为一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制药企业,哈药股份的医药制造与研发业务覆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是典型的传统药企,产品市占率极高,这也是哈药股份毛利率不高,但净利率还不错的原因。

B证企业逐步“谢幕”?

在我国的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自行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生产。这就衍生出A、B、C证,简单来说就是A证就是医药公司可以自行生产,B证没有生产药品的资质,需要委托其他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生产,也就是外包。B证企业作为药品上市持有人,负责药品研发、生产、品控、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B证的好处是与生产企业相分离,减少了重复建厂,盘活了批文资源。

纯B证申请者主要源自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经营公司和医药集团新建公司等三类,前二者占绝大多数。但2023年10月2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提高了门槛,加强了监管,B证增发明显放缓。

截止2024年4月,全国共发放2223张各类B证,其中纯B证1127张,其他带B的药品许可证1096张。2023年B证增加了575张,但2024年只增加了62张,此前动辄增长1倍甚至数倍已成历史。因为近年来,一些B证企业因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匮乏而造成生产质量问题,以及在集采中存在围标和串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企业声誉和利益,近期药监局不断出台相关监管文件,开始整治B证。

本届集采中标产品最多的B证公司是杭州沐源生物,其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上分别报出次低价、第三低价。本次国采拟中选的385个产品中,118个为B证公司中标,占比近1/3;拟中选的234家企业中,90家为B证公司,占比近四成。

相关部门对B证企业的监管收紧,倒逼B证企业采取激进报价。此前国家药监局对B证持有人和C证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准入要求,严格限制B证企业批文的转让。

李格认为未来可能会有不少B证企业被合并或被淘汰,第十批集采将会成为很多B证公司的谢幕,中标的B证企业哪怕是以低价来放手一搏,也能及时止损。但李格同时提醒只有创新药才需要B证,仿制药不是必须要B证。“此前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的特殊体制才产生A证和B证的企业,随着医改的不断试新,以前的体制不太适应中国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B证企业很难满足医保局既要质量又要低价的要求,很多企业愿意以零利润甚至亏本去报价,是为了保住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内卷中,谁也不想被淘汰。”

海口天行健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庆明对B证企业的未来却持乐观态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他认为国家不可能因为加强管理就把所有B证企业彻底淘汰掉。B证企业能够通过灵活选择外部生产合作、整合原料药资源等措施形成对A证企业的“弯道超车”。李庆明表示,集采的企业投标之前是竞争对手,投标之后其实就是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向上游原料药厂商、包材厂商谈判,把原料成本降下来,形成规模优势。

“B证企业促进了医药市场的内卷和竞争,也让老百姓有望享受低价药的红利,但从近年药监局不断出台的监管文件来看,会加速纯B证企业的‘消亡’”,B证企业持有批文的成本上升,集采的中标却充满不确定性,已经持有批文且批文数不多的纯B证企业,可能通过并购的方式退出;没有批文的B证企业可能会考虑将“壳”转让或直接注销公司。”李格对B证企业的未来不太看好。

目前第十批集采的影响尚未直接体现,多家药企的股价依然受其业绩表现影响,而随后随着集采的影响深入,医药行业或面临重新洗牌,这对老百姓是好是坏尚待观察。

还是回到开篇那个问题,不管药企如何应对业绩变化,消费者能否等来零售端便宜药品?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无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