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黄泉”吗?真有!

扬州小兔子 2025-01-12 21:41:20

逛了昆明,写了大理段氏。段氏最早的祖先,是《郑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的后代。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又复习了一遍《左传》中的这段文字。

看到共叔段出逃后,郑庄公将母亲武姜放逐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时,忍不住笑了。这篇文字对郑庄公与共叔段以及两人母亲的种种描写,入木三分。可谓是“母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的典型。

文中以“黄泉”比喻坟墓,可见得郑庄公对母亲偏心的怨恨。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阅读这篇文字,便被这个誓言震惊,同时引起对“黄泉”的关注。

黄泉,原在早在两三千年就有了。感觉古人的誓言,大多数为了爱情。今人的誓言,同样因为爱情。郑庄公的誓言,却是只要活着,绝不再见自己偏心的母亲。

黄泉,在哪里呢?按理说,黄泉路、奈何桥与孟婆汤,应该是道教出现后的产物。最早的道教是“正一教”,出现在汉代后期,祖师爷张道陵,被称为张天师。可为什么在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郑庄公的“誓言”?

前些年看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崛起》,看到嬴政处理了嫪毐和其母郑姬的祸乱后,也说了一句类似郑庄公的“誓言”。当然,事后的解决方案与郑庄公如出一辙,挖一条地下道,算是黄泉路。母子在地底相见,一笑泯恩仇。

从时间先后来看,电视剧明显抄了《郑伯克段于鄢》的作业。虽然好笑,却也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好奇。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段文字,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秦始皇墓的描写。

这里,作者用了“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形容秦始皇棺木下葬的深,却不是黄泉。秦始皇下葬时,司马迁还没有出生,这些或口耳相传,或查阅资料得到的信息,应该比较准确。否则,《史记》也不会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

那年去河南永城游玩,尤其逛了芒砀山汉墓群中梁孝王后墓时,被介绍的一段文字惊呆了。为什么?因为看到传说中的“黄泉”了。

梁孝王墓与梁孝王后墓,典型的汉代葬制:同茔异穴。这种葬制,已经通过多座被发现的汉墓证实。具体到梁孝王和王后李氏墓,与芒砀山汉墓群的建筑风格及其走向一致。即堆土夯筑,封土覆盖整个山顶至半山腰处。封土表面平坦,呈南高北低向。南北两座墓并列。南墓居山体主要位置,为王陵。北面是王后陵,墓道朝东略偏南方向。

梁孝王墓中,陪葬了极为丰厚的财宝。历史上不知被盗了多少次。有史记载的首次被盗,乃是曹孟德的“摸金校尉”所为。盗走了七十二船金银,养兵三年。

王后墓更是了得,其规模比北京十三陵的定陵大了两倍以上。比宝贝更珍贵的是,墓中发现装有实物的冰柜。冲水坐便器。尤其坐便器的造型,与今天的大差不差。古人甚至考虑到了防滑,在脚踏的位置,做了防滑处理。

在王后陵地宫内,还有“一线天”奇观。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墓室主门照射到西宫的墙壁上。梁孝王后在梁孝王死后又活了二十多年。这时间啊,估计全用到如何让墓室豪华无比上了。这位梁孝王后,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女儿,梁孝王心爱的正妻。梁孝王富可敌国,死了后给王后留下了无尽的财富。

梁孝王死后,王后思念不已。在为自己修造墓室时,为了能与夫君的灵魂时常幽会,特意在两座墓之间,挖了一条地下通道。这条通道,便是有名的“黄泉道”,又名“相思道”。虽然两座墓都在保安山上,要精确地连通两座墓,非常不容易。

这个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黄泉道”,并没有完工。也就是说,没能连通起两座墓穴。至于为什么没有完工,专家们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未及完工时,王后就驾鹤西去了;也有研究者说,梁孝王死后,王后生活不但豪奢奢靡,还很不检点,修到一半时,担心无颜见到早逝的夫君,故而放弃。

不管怎么说,这条梁孝王后修建的“黄泉道”,据说是“命归黄泉”或“黄泉道上无老少”之说的源头。可是,《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誓言”所说的黄泉,又来自哪里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