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对不生二胎的“征税”!经济学家预测:50年后只剩5.8亿人

渔夫姜太公 2024-11-27 09:15:01

亲爱的家人们,动动您发财的小手,阅读之前点一下关注吧。

生孩子,如今已经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么说夸张吗?事实上一点都不!

从国际法来说,国家的构成包括四个要素:

“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完整的主权和有效的政府。”

其中,居民也即是“人”,是当之无愧的基础。

从民族延续的角度上看,把鼓励生育上升到“国策”,也是形势所迫。

大家都知道,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更是把它上升为“国策”。

然而,到了2015年,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这也标志着,搞了近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

很快,不仅二胎能生,三胎也被放开。

不仅国家出台了三胎生育政策和配套的支持措施。

全国各省市更是积极响应。

从生育补贴、教育优惠、购房折扣、孕产假等等多方面发力,生孩子成了一件光荣的事。

不仅如此,《新华日报》曾发文建议,应该对所有40岁以下的公民征收生育基金。

生了二胎马上能领,不生等退休才还给你!

甚至于,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提出,对于丁克族,也要加征社会抚养税。

尽管这些建议看上去挺“荒谬”,但也能反映出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

经济学家郎咸平多年前就说过,按照现在的趋势,50年后,我国人口只剩下5.8亿。

从“不能生”到“鼓励生”,短短四五十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

笔者此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老龄化无疑是影响政策变更的重点。

2035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4亿,步入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与之相反的是,初婚人口数量与新生儿出生率却在不断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7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

2023年更是降至902万人,创历史新低。

以前不让随便生,是因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

以国家当时薄弱的底子,继续放任涨下去,是会出大问题的。

同样的,几十年后,人口数的持续下跌,所带来的危机也是显而易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里提到:

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包括:

(一)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二)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四)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这些文字表述里,大家也能够感受到,国家对于人口问题的重视和想要改变现状的迫切。

与当年的计划生育一样,鼓励生育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那么,老百姓又是咋想的呢?

201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出生于1985-1999年之间,年龄分布于20-34岁的年轻人里:

选择要1个和2个孩子的分别占到12.82%和78.55%。

而选择不要孩子的有1.69%,选择想生3个孩子的占6.94%。

在另一份调查报告里,80.6%的已育二孩青年女性反映“不想再生三孩”。

据了解,经济压力大是不想生的最重要原因。

时代在发展,老百姓的生育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前崇尚“多子多福”,现在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思维观念的转变以及职业压力也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压力让人“生不起”孩子

说到生孩子,花钱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听家里老人讲起来,以前的女人生孩子,好像“太容易”。

有人上一秒还在地里干着农活,下一秒孩子就出生了。

现在可不一样,生一个孩子的成本简直可以让人怀疑人生!

从确定怀孕那一刻开始,就可以拉出一长串消费清单。

挂号、四维彩超等定期产检的费用,保胎的医疗费用,生产时的住院费用。

产后的各种护理:请月嫂、催乳师、各种营养的补充。

孩子出生后的奶粉、尿不湿、衣服、各种玩具、学步车等婴幼儿用品。

以上还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孩子长大后的教育支出才是个无底洞。

从幼儿园开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了很多家长奉行的金科玉律。

公立幼儿园收费只有五六百,而一些私立幼儿园每月费用甚至高达四五千。

从早教班、特长班,到上学后的辅导班。

为了让孩子能进名校,不惜花重金买学区房。

“再亏不能亏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句话在中国父母的身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的数据统计:

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的平均成本约为53.8万元人民币。

如果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平均成本则上升至约68万元人民币。

而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更高了。

在北京,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的平均成本为93.6万元人民币,而在上海则高达101万元人民币。

可问题是,有钱可以这么“放肆”的话,没有钱咋办?

即便是在北上广,恐怕也不是人人都能月赚好几万。

这让那些一年只有四五万收入的普通家庭情何以堪?

很多年轻人面对这些压力,生孩子就成了“不敢想”的事。

收入不高,可花钱的地方一点都不少。

拿房价来说,很多大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得让人绝望。

即便在小城市,没有家人的帮衬,能买得起新房的年轻人也寥寥无几。

背着房贷、车贷的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心思考虑多生几个孩子?

二、职场压力让人不愿意多生孩子

除了经济因素,职场压力也是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都有体会,如今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996”、“007”工作制的出现不是偶然。

好像所有人都被告知,“要拼搏”,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

于是,加班加到昏天黑地,应酬喝到胃出血,“三过家门而不去”都成了现实。

打工人普遍的感受,就是“焦虑”。

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更是放大了这种焦虑感。

35岁就被用人单位敬而远之,年轻人还敢“浪费”时间去生孩子?

不敢停下来,生怕被淘汰出局。

尤其是女性,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往往需要面对家庭和事业的艰难抉择。

选择生孩子,工作上就可能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的机会减少了,甚至可能遭到辞退。

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职场上的隐性歧视,让她们不得不对生育问题更加谨慎。

生了孩子就轻松了吗?

现在的职场都卷成了啥样,博士四五千的工资都能接受,985毕业生,应聘宿管的一大堆。

工作不敢懈怠,孩子就没有时间陪伴和照顾。

这种两头忙活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与其在职场和家庭中疲于奔走,不如干脆选择不生。

三、思维观念的转变:不生孩子也不丢人

以前结婚生子,被认为是理所应当。

现在则不同,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独身主义”和“丁克”都不再是什么奇怪的选择。

娱乐圈里,周润发、梁朝伟、舒淇、张卫健、欧阳震华等明星,都没有孩子。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人生圆满,不仅仅只靠生儿育女来实现,从事业、兴趣上都可以获得满足感。

之前有过统计,全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28岁。

以前30岁还不结婚,就被戏称为“剩男剩女”,现在都成了很普遍的现象。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现在生孩子,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的选择。

不生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一边是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失衡现状,一边是老百姓生育意愿的低迷,这种矛盾如何破解?

从国家层面来说,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一方面,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及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也很重要。

只有后顾之忧少了,人们对生孩子才没那么排斥。

而具体到个人,每个人的选择固然要尊重,但独身主义和丁克却并不值得提倡。

不管是从家庭维系还是传承的角度,没有孩子,总是一种缺憾。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