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意孤行,重蹈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覆辙

寰宇战情室 2023-10-30 10:53:59

看了近日的巴以冲突,突然想起几十年前的日本,不由得感慨万千。

当年,日本的山本五十六,曾多次出使美国,亲身体会过美国的富有与强大。1925年到1928年,他担任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见识了美国的汽车工业、石油开采业、造船业等各方面实力。山本五十六在自己的日记中直言,日本若单独与美国作战,完全没有胜算,这无异于找死。

具体来看,当时美国的钢铁产量高达4700万吨,是日本的50倍有余。仅仅底特律一地的汽车数量,就比日本全国的汽车总和还要多。美国的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日本才7000公里,差距悬殊。

1921年,美国商船吨位高达1107万吨,日本还不到200万吨,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无论是工业还是交通,日本在任何方面都完全不如美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最终,这位深刻理解美日实力对比的山本五十六,还是策划了偷袭珍珠港,将日本带入了毁灭的深渊。

如今,以色列的所作所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日本。

内塔尼亚胡口口声声要打进加沙,却引来民众的普遍不满。根据统计,这场冲突发生后,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狂跌从26%直落到了21%。

以色列国内掀起了反对内塔尼亚胡的浪潮,上万人走上街头高呼要他下台。

反对声音来自各界,包括政界重量级人士、退役军方将领、情报系统老人都对内塔尼亚胡能力表示怀疑。

与所有国家战时领导人支持率大涨的常态相反,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在作战中竟然大跌,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民众的反对声浪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然而问题在于,以色列民众反对内塔尼亚胡的原因,并非因为他使用武力,而是因为不够残忍,没有全歼巴勒斯坦人。一些极端的声音高喊应该对加沙采取毁灭性打击,只有杀光巴勒斯坦人,才能解决问题。

这种残忍的种族灭绝呼声,充分暴露了以色列国内猖獗的种族仇恨情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塔尼亚胡本人至今还不敢真刀真枪大举进攻加沙,只能对平民设施疯狂轰炸,企图以此暂时性地缓解国内的反对浪潮。

那么,以色列为何至今不敢正面进攻加沙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自己心知肚明,进攻加沙意味着找死。

多年对立对峙使得加沙早已变成了一座千窟万穴的地下迷宫,各种地道交错纵横,总长度达到惊人的500多公里。这让以色列的重型武器大打出手变得十分困难,一旦进入对方的地下主场,以军机动性全无,反而会陷入被动。

此外,多年的对峙也使哈马斯熟知以军的各类武器装备与战术运用。他们使用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对付以色列坦克和飞机颇有成效。哈马斯战斗人员更是同仇敌忾、誓死抗争的状态。

相比之下,以色列士兵的战斗积极性明显不足。基层士兵的军饷只有区区2400余谢克尔,很多士兵需要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以色列女兵更是忙于在网络上脱衣卖弄性感以获取流量,对战场上打仗兴致寥寥。

所以,以色列高层心知肚明,正面进攻加沙无异于找死,所以才迟迟不敢出手。但是,以色列又像当年的日本一样陷入了疯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种族主义狂热中,认为犹太人高人一等,视所有的异教徒为次等种族。以色列的报纸都公开宣称,认为犹太人和其他种族平等,就是反犹太主义。在这种环境下,任何理智疑虑进攻的声音都会被当做不忠不仁。

内塔尼亚胡如果敢说实话,承认无法取胜,他的政治生命就将就此终结。所以他也只能一意孤行,对外强硬,对内则推诿牵强。他手上已经没有任何好牌,处境尴尬到了极点。

不进攻加沙,就要被民众指责懦弱;进攻加沙,就会暴露以军战斗力的真相,也会被清算。

于是乎,以色列现在动员了48万军队,占整个实际人口的8%,这个比例之高,再加上经济基础单薄,根本经不起持久战。

据统计,这48万军队当中,有18万是现役部队,还有高达30万的是紧急征召的预备役。这些预备役来自以色列各行各业,包括教师、医生、律师、农民、商人等,可以说奪走了以色列26%的年轻劳动力。一旦冲突激化成持久战,这必将严重打击以色列本已脆弱的经济。

内塔尼亚胡想拖垮加沙,让220万人挨饿而亡。然而问题是,在经济崩溃之前,他自己能撑多久呢?以色列的国力情况决定了它难以长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它既没有战略纵深,也没有丰富的资源,粮食自给率只有可怜的4.5%。2022年以色列的GDP仅有5200亿美元,维持这样高比例军力动员,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以色列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不进攻加沙,就要面临国内民众的反对;进攻加沙,军事失败就会加速其经济崩溃。内塔尼亚胡左右为难,退无可退。

其实,美国早就看出以色列陷入了这种困境,一再劝说其保持克制。但是内塔尼亚胡不敢听从,因为稍有退让,他就会在国内遭到清算。

所以现在,他也只能孤注一掷,哪怕明知道这条路走不通,最后也只有失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色列如今重蹈了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覆辙。

2 阅读: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