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他,“是一个奋斗的人”!毛主席曾给他写了亲笔信→

觅节节节 2024-11-28 21:00:45

本期书目|《人文毕节》

历史名人丨辛亥革命元老 —— 周素园

清政府曾将他列为秘密诛杀的革命党要人,袁世凯曾把他当作“双重罪人”下令通缉,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头目曾延揽他为“入幕之宾”,国民党特务曾企图将他杀掉或劫持出逃。

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是一个奋斗的人”!

邓小平请他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时说:“素老负责意义主要是联系群众。干脆说,只要你名字摆在那里好了!”

他说他是“桥”,群众也说他是“桥”,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他就是毕节灵山秀水孕育的周素园。

周素园,原名周培艺,1879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县城,时值中国多事之秋。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了他人生旅途的第一个思想转折点。国土之沦丧、人民之苦难,深深地刺激了周素园,唤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让他逐步倾向革命。面对满目疮痍的河山,面对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他阅读《海国图志》《万国历史》《时务报》《湘学报》等传播新思想的进步书籍,努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制度等,周素园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而贵州的差距更加明显。巨大的落差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变环境、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他利用《黔报》揭露《日俄协约》《日法协约》中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与张百麟(曾任贵州军政府枢密院院长)共同创办贵州“自治学社”(又称西南党,清末贵州进步团体),借立宪为名,在学校、会党和新军中开展活动。贵州辛亥革命发生时,他还参与领导了贵州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并成立贵州军政府,被推选为军政府行政总理,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唤醒民众,推行政治改良。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黔西北到达毕节后,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感召下,在红军将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夏曦等的帮助下,周素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在思想上完成了质的飞跃,由一名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并为党和红军做了许多有益的统战工作。周素园带头革命并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的壮举在各学校师生中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课堂上下,师生们都在谈论抗日救国的理想,他们唱革命歌曲,高喊“打倒日本侵略者”等口号,自觉抵制日货。由于蒋介石在黔西北的重兵“围剿”,1936年2月27日,红二、红六军团被迫离开黔西北,继续进行战略转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编入红军,随军北上,周素园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毅然跟随红军长征。周素园参加红军长征时,已经57岁。由于他一生坎坷,体弱多病,又在气候恶劣的黔西北和滇东北的深山密林中转战,艰难程度非常人所能想象。当时,贺龙、萧克、王震等红军领导准备拨出一笔款,动员周素园到香港一边治病,一边做统战工作。他激动地说:“我死也要死在红军里!”红军指战员也深受感动,表示抬也要把他抬到目的地。长征沿途中,他不断写信给滇军将领,劝他们不要助纣为虐“围剿”红军,收到很好的效果。周素园跟随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杀出乌蒙山、穿过云南、渡过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历时9个月,行程近万里,最后于1936年12月胜利到达陕北,坚定了他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其间,他以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的名义在红军电台发表了《对李宗仁元电广播稿》,支持“两广事变”,希望李宗仁能与红军合作,共同抗日反蒋。在甘肃岷州成立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时,他被任命为教育长。周素园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多次接见他。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期间,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周素园利用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一些关系给冯玉祥、张继、张道藩、冯自由等国民党要员写信,希望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国内团结,达到共同抗日的目的。

毛泽东写给周素园的信抗战爆发后,由于身体老弱,周素园主动要求回贵州继续为党工作。离开延安后,周素园以八路军高级参议的身份访问西南各省,要求释放政治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他还为八路军募集了急需的两万盒云南白药运往前线救急。1949年毕节解放后,他又投入支援解放军进军四川、恢复社会秩序、建立地方政权和扩大统一战线等繁重的工作中,成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贵州的杰出代表。1950年7月,他赴重庆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领导人亲切地接见了他,并请他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改任副省长)任上,周素园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贵州文史研究馆成立,他又担任了第一任馆长。周素园以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政治活动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中。他曾说过他愿当一座桥,沟通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与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也把他当作桥,通过他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以及少数人骚乱等方面的政策性问题,对发展贵州教育、团结知识分子、扶助农工商恢复和发展生产等民生性问题,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大部分都被党委和政府采纳。贵州解放以后,周素园身居要职、日理万机,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从1950年至1958年逝世,他认真研读过的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就有30余种。周素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和思想改造中,自觉地把自己的家庭和思想摆进去,严格地解剖自己。他从不以职权谋私利,而总是以普通百姓的心态去对待党和政府给予的荣誉和优待。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缺点很多,“不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没有申请入党”。但他对亲属子女的要求却很严,要他们勤劳节俭、好学上进。当得知子女中有的已经加入了共产党,有的正在积极争取,他欣慰地说:“假使你们都奉共产党为依归,我死也瞑目了!”1958年2月1日,周素园因病逝世,享年79岁。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以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贺龙等发来唁电。省委挽联写道:“万里共长征,人民事业资匡助;一心服真理,马列宏谟有会通。”周素园故居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平路74号,曾经也是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司令部驻地,现在为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旧址底层为“周素园复原陈列展览”及“贵州抗日救国军三支队”图片展览,主要展出周素园先生与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在一起的情景及周素园先生使用过的马列书籍、贵州抗日救国军革命活动等。为进一步加强对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的保护和利用,1985年11月,贵州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共同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被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8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含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被国防部列为第三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编辑:邹佳芮 责 编:罗红叶

编审:王方雁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