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辉的弟弟韦俊为什么降清,降清后为何得以善终?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6-06 05:34:54

韦俊是一个悲剧人物,又是一个幸运儿。

说他悲剧,是他对太平天国本忠心不二,但最后在太平天国实在容不下身,只有降清,背叛了自己的战友和事业;

说他是幸运儿,则是太平天国投降的高级将领,多最终难逃一死,但韦俊却活到了1884年,寿终正寝。

既然本有忠义之心,为何又要降清呢?

太平军降清将领多难得善终,为何韦志俊能寿终正寝呢?

屡立战功,忠于太平天国

韦俊,是韦昌辉的胞弟。

韦俊脱颖而出,是从西征开始的。

西征期间,韦俊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征期间,太平军二克、三克汉阳,二占武昌,韦俊皆首推其功!

其间,二打武昌期间,韦俊以计打破湖北清军,打死大清湖广总督吴文镕等人;三打武昌期间,又杀湖北巡抚陶恩培等人,而“韦国宗三打湖北”成为太平军的佳话!

三克武昌后,韦俊后奉命守卫武昌。

其间,韦俊多次力挫胡林翼、罗泽南、李续宾等人的长期围攻,击毙了湘军名将罗泽南,坚守武昌达18个月!而且,最终在敌人重重围困之下,巧妙突围,只损失百人,保全了有生力量!

后来,韦俊转战江西、安徽,屡次击败湘军名将李续宾、刘长佑等。

韦俊的能力,由是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曾国藩旧说韦俊是“贼中巨目,咸丰五、六年重陷武、汉,楚军几为所蔽”,又说韦昌辉“极为凶悍···亦甚可恶”。

而在后世对西征诸将的评价中,韦俊也仅次于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三人,远在陈玉成之上。(当时,除林凤详、李开芳外,太平军主要知名将领,基本都参与了西征,这个排名也基本上就是对太平军将领才能的排名。)

韦俊功劳大,对太平天国也是忠诚的。

在韦俊守武昌期间,发生了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韦昌辉被杀。

因此,作为韦家人,是极为危险的。当时,除了韦俊外,韦俊下面的韦家将领纷纷改姓名以为避祸:韦廷爵改名为陈得胜,韦炳文改名马得仁···

由此可见,韦俊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处境已经极为危险!

当时,大清也多次致信韦俊,企图借此劝降之,“射书至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

但是,韦俊皆严词拒绝,清军只得失望汇报“终无悔心”、“甘心死拒”···

可以说,韦俊为太平天国立下不小的战功,而且,即便在韦昌辉被杀,自己可能受牵连的情况下,仍然忠心于太平天国。

这样的人,原本是不可能降清的。

然而,他到底还是降清了。

这是为何呢?

万般无奈,被迫降清

韦俊在外援不利的情况下,独守武昌18个月,既曾击毙罗泽南,又几乎是全身而退,可谓功劳不小。

然而,洪秀全却要问韦俊失城之罪,幸有李秀成力保才得免!

此后,韦俊多立战功。

洪秀全又重建五军制,韦俊为后军主将。

但是,韦俊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

1、韦昌辉被定性为天京事变第一恶人。

不久,洪秀全恢复了杨秀清的头衔,又称石达开为“义王”,并剥夺了韦昌辉的头衔。

如此,太平天国对天京事变的定性完成,韦昌辉成为诸王中唯一恶人。

尤其是,在给杨秀清“平反”后,洪秀全为拉拢杨辅清归来,任命杨辅清为中军主将,地位比韦俊等人高。

此后,韦俊积极性减少,较少参与对清军的大战。

2、诸将挤压韦俊的生存空间。

同时,在太平军诸将中,韦俊只与李秀成关系较好,与陈玉成交恶,与杨辅清更是仇人。

因此,韦俊屡屡受到陈玉成、杨辅清的挤压。

于是,韦俊企图离开原驻地,与李秀成靠拢。

但是,陈玉成又派兵截杀,韦俊被迫退回!

此时,一方面是杨辅清的复仇攻势,一方面是陈玉成的拦截,韦俊在太平天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无奈之下,韦俊只好找清军商议投降事宜!

韦俊降清,被后世许多专家认为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其实,韦俊降清时,正是太平军“小高潮”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处境比之前有所好转;而韦俊受到清军的压力也远比当初独守武昌时要小。

韦俊背叛太平天国,不是因为贪生怕死、意志薄弱,而是更简单的道理:太平天国,已经没有韦俊容身之处,太平天国的战友们,已多视韦俊为敌人!

换做是您,您又将如何呢?

您会束手就擒吗?

给旧主致命打击

降清后,韦俊给了太平天国,尤其是给了陈玉成致命打击!

原本,太平天国打出了一个小高潮,但瞬间走向败亡之路,关键就在安庆的丢失。

湘军图谋安庆很久了,但一直不能得逞,关键在于枞阳。

正如胡林翼所说: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徜徉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于他处,我能谁何也。

确实如此,太平军后期的所谓小高潮,正是因他们机动灵活、集中兵力,西线有战机则战西线,西线无战机则向东发展,从容自若,掌握主动。

也就是说,不拿下枞阳,湘军就不能真正威胁安庆,也就不能限制太平军争取主动权。

而湘军的这个坎,被韦俊给跨过去了。

韦俊在湘军水师的配合下,“出贼不意,以袭枞阳”。

枞阳也是太平军必守之地,太平军顽强抵抗,清军“竟无隙可乘”。韦俊乃挖水道,“引水浇入后湖”,然后“水陆并攻”,乃拿下枞阳。

随后,太平军奋力来争,韦俊“静镇固守”,拼死抵抗,保住了枞阳!

如此,安庆之战,太平军陷入绝境!

战后,胡林翼认为,韦俊攻枞阳,“水陆均血战,劳苦功劳,韦而得之。为安庆谋,则此功最大,战绩良苦”!

给了旧恶陈玉成致命一击后,韦俊又参与对旧好李秀成的作战。

在天京外围作战中,韦俊率领游击之师断绝太平军后路,助湘军拿下宁国府,逐步推进对天京的围困。

此后,韦俊又驻金柱关,继续围困天京!

替太平军效力,则能拿下武昌,又击毙罗泽南;替清军效力,则能拿下枞阳,给陈玉成致命一击,韦俊,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受屈辱,但寿终正寝

天京陷落后,韦俊成为第一批被裁撤的对象。

当时,韦俊部被裁撤,每营发饷二万。

韦俊请曾国藩奏明,在天京事变中改变姓名的韦家人有哪些,以防受诛连。

后来,清廷又诏韦俊迅速招募四营,参与镇压捻军,称为“义胜军”。

曾国藩送给韦俊五个字:勤、廉、不扰民,并表示韦俊等人如果能做到这五个字,“或可保全令名也”。

后来,韦俊以为广西补用副将的身份回到桂平原籍。

在老家,韦俊受到了屈辱。

当时,韦俊想要出钱给老家修桥,但乡里皆称他为叛徒,不愿接受他的钱。

最后,韦俊病死于安徽芜湖,年57岁。

命不算长,但也算寿终正寝吧。

大清不杀韦俊之因

我们知道,大清对太平军降将,一般是要除之而后快,尤其是对广西“真长毛”。

而太平军降将,大多也都难免一死。(当然,程学启、丁汝昌这种级别较低的将领除外)

比如,献苏州的郜永宽等“八王”,迅速被处决;而苗沛霖、李昭寿等人后来也被诛杀。

作为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曾经杀死多为大清要员的“巨恶”,曾经令曾国藩“深可恨者”,韦俊为何没有被大清“算账”呢?

1、投降时机。

韦俊投降时,正是太平天国“复振”的时候。

当时,清军一面加强武装进攻,一面继续在诱降。

作为太平军的后军主将,韦俊主动投诚,对于大清推行诱降政策的“典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大清自然愿意接受韦俊投降。

2、察无异志。

而且,曾国藩等人经过观察,认为韦俊投诚,不会有异心。

最开始韦俊请降时,清军上下是半信半疑的。

但是,当韦俊派出去攻打芜湖的部队配合杨辅清反攻韦俊后,清军算是看清楚了韦俊的情况:原来太平军恨你!

杨载福就汇报:韦俊“察无异志”。

而曾国藩也分析:韦俊说他是要给兄长报仇才投降,其实并非如此!“韦之穷蹙于他贼,不因投诚而始猜疑也”。

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就说:“韦志俊投诚,并无两端之见···

韦俊不是因为清军压力大而暂且投降,而是在太平天国存不下去了才来,自然没有”两端之见“!

这与后来开城献苏州的“八王”是两回事!

因此,曾国藩等人不但接受了韦俊,而且愿意让韦俊带着怒火复仇!

3、“心地好”。

而韦俊投了清军后,很快就在清军诸将中获得了很好的人缘。

曾国藩曾在给曾国荃的信中写到:韦志俊这个家伙,我本来觉得不咋地。但是,你几次来信,都夸他用兵内行,心地好。我就有用韦俊独当一面的打算了!

曾国藩又说:韦俊的为人,水师各营官赞之,祁门林令赞之,这些我都没有动心,但是,你曾国荃说韦俊有夺取安庆的大谋略,又心地好,我才心动呀!

由此来看,韦俊的能力、人品得到了湘军上下的一致认可!

如此,韦俊也就被湘军视为“自己人”了。

4、不惹事。

其实许多太平军降将后来被杀,与他们在太平军中的经历没有直接关系。

比如李昭寿,降清后其实也没有追究他的过往。只是李昭寿匪气习惯了,惹是生非,最后被处决。

所以,曾国藩劝告韦俊,“勤、廉、不扰民”。

而韦俊确实也是比较低调,连想要在老家出钱修个路被人骂都忍了。

如此,韦俊也就确实“无害”。

韦俊善于用兵。为太平军效力则能击杀罗泽南;为清军效力则能逼陈玉成于死地。

韦俊为人不错,为太平军效力能在危险而敏感的时刻拒绝诱降,忠于太平军;为清军效力则上下皆一直称赞他“心地好”。

这样的人,却在太平天国没有容身之所,被逼得走投无路···

太平天国的失败,必然之事!

16 阅读:1627
评论列表
  • 2024-06-06 18:45

    唐浩明的曾国藩是被写死的!

  • 2024-06-12 00:51

    一个吴三桂,一个韦志俊,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

    qzuser 回复:
    吴三桂不配跟韦俊比
  • 2024-07-25 20:11

    万幸,不然最后也是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