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卫星导航用户数差距断崖:美国GPS用户数超60亿,中国北斗呢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1-06 01:11:55

截止2022年11月,我国北斗卫星在民用导航的每日平均使用量,已经超过2100亿次。

这一数据的出现也意味着国内在使用卫星导航技术方面,出现了改变。

使用者更多倾向使用国产卫星,对美国的GPS已经一定程度的选择了放弃。

在北斗卫星占到国内卫星的主导地位之后,比较也已经开始。

现阶段中,国内使用的主流卫星为北斗卫星,人们使用的导航,平均每次定位调用时,北斗卫星的使用频率高出GPS卫星使用量的30%。

虽然在国内,北斗卫星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但在国外,或许数据并没有出现更多的变化。

根据相关信息,实际上全球范围内使用GPS的使用者已经达到60亿,北斗卫星的总计使用量仅为5700万。

对比60亿之后,5700万显然并不算是什么,人们也只能用差距太大来进行描述。

那么为什么国内的北斗卫星并没有得到更多用户的追捧呢?

是因为技术还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在卫星这条赛道上,我国想要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超越,还需要多少时间呢?

对比

想知道GPS和北斗卫星的差距,我们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比。

接下来我们在三个方面进行两种卫星的对比。

首先是研发时间,公开资料指出,GPS是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而这一系统也是最早的全球定位系统。

在经历长达20年的研发时间后,1994年实现全球网络的组建,并对全球范围实现了全面覆盖。

在之后,这一卫星也展开为全球进行服务,除了军事之外,卫星的使用还涉及到了全球道路救援以及全球个人救援等项目。

那么国内的北斗卫星研发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根据国内对北斗卫星的披露消息,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开始启动,在2000年,该项目顺利投产,并开始使用。

但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北斗卫星的使用范围,仅仅可以提供我国境内的有限的区域服务。

4年后的2004年,北斗二号工程开始启动,在此时,由于技术的升级以及投入的增加,北斗卫星2号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09年该卫星的第三号工程展开,在2018年底该项目成功建立,2020年7月全球组网成功实现,并开始为全球展开定位服务。

很显然的是,国内的北斗卫星在研发效率上有所提升,可是为什么在当下,使用者的数量却没有更多的改变呢?

单从时间角度进行观察,其实用户数量过多的原因,在于GPS进入到市场的时间较早,且早期技术一般落后于后期技术。

这就意味着,在时间上出现差距后,用户使用量的改变,更多的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那么在研发时间这一角度观察完之后,我们看下一个问题,也就是技术。

根据公开资料,实际上GPS的技术处于一个较早的时代,在后期虽然出现了技术变革。

但更多的变化在于卫星通信技术,但GPS本质上是单向卫星通信,这也导致GPS的技术更新已经开始逐步的丧失竞争能力。

那么北斗卫星呢?实际上我国的北斗卫星具备双向通信功能。

在终端使用方面可以在接受卫星信号进行定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卫星发送消息。

虽然这是国内北斗卫星的明显优势,但这也是使用者没有过多增加的原因之一。

双通道功能更多的应用是在应急通信或是特殊环境遇险,而对于一部分没有实际使用需求的用户而言,他们可能依旧优先选择GPS,并非北斗卫星。

在技术上存在了一定的使用选择之外,那么我们来看第三点,也就是市场的接受程度。

即使北斗卫星在精度以及功能上优于GPS。

但现阶段中,人们想要完整使用北斗卫星,除了其使用的APP需要支持这一功能之外,手机或是其它的终端设备,也需要支持这一功能。

虽然行业蓝皮书表示,国内使用北斗卫星的价格较低,但客观的讲,实际上手机厂商在不断强调轻量化以及性价比之后,可以使用北斗卫星的设备价格还是在市场中难以下降。

很普遍的是在国内手机市场中,支持北斗卫星的智能设备价格位于3000元甚至更高的价位。

即使部分价格在3000元以下的设备也支持北斗卫星。但用户更多的反馈则是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更多的好的体验。

在三个要素中,有两个要素不支持北斗卫星后,那么实际的问题也已经出现了,北斗卫星的路到底是被谁堵住了?

堵路石

我国北斗系统的在轨卫星已经达到59颗,实际数量超过Gps卫星总量31颗。

在技术上存在确实优势后,为什么全球的使用者数量依旧无法实现超越美国呢?

除了卫星本身存在一定的选择弊端之外,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市场并没有为其让步。

我们从市场角度进行观察。

其实无论是手机还是其它的智能终端设备,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其实这些设备更多强调的是轻量化以及性价比。

对科技虽然也有追求,但主要的追求在于芯片、照相功能等方面。

对于国内科技的新产品,手机厂商或是其它智能终端设备的生产厂家,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尤其是在卫星定位等方面,手机厂商更多表示的是,定位功能只要能用即可,至于什么卫星,他们一般并不关注。

这也就成为了北斗卫星超越GPS的拦路石,但这并不是表示手机厂商是主要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对GPS以及北斗卫星的定义。

如果人们会因为北斗卫星的出现,认为即使到了相对危险的地方,北斗卫星也可以实际的帮助到他们,需求也就出现了改变。

在市场的需求出现变化后,手机厂商也必须为了这种变化进行改变。

在完成需求端以及供给侧的变化后,北斗卫星的使用者数量也将得到一定改变,超越美国的GPS也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很显然的是,北斗卫星想要超越GPS需要国内的市场以及使用者本身,为了北斗卫星而改变实际的需求。

就手机厂商而言,或许除了在电池以及屏幕是否折叠之外,如何实际的应用国内科技的新产物,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即使这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并使得市场出现一定的反感情绪;

但客观的讲,在手机日益被用户表示为不耐用之后,一些价位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产品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如果将这种关注长期延续,那么手机厂商又怎么会面临市场的反感情绪呢?

而除了国内原因之外,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北斗卫星使用者的数量难以更多增加,原因还有一点,也就是此前人们经常表示的站位。

虽然本身看起来是北斗卫星以及GPS的较量,实际上在之后,更大的问题是中美之间如何选择站队。

市场在关联政治要素后,想要完全改变,就相对困难了。

毕竟世界多数国家,是无法实现在中美两个国家间直接站台的。

想要改变北斗卫星的使用者数量,就需要先改变这一情况,在国内综合实力超过美国后,北斗卫星的使用者超过GPS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