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发现:60岁后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更安全!

河西有事 2025-01-19 03:01:59

在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头疼脑热、身体不适那是常有的事儿,很多人久病成医,也习惯自己找点法子、吃点药来缓解。但有时候,这自行用药的 “好心”,却可能办了坏事,就像刘阿姨的遭遇,给咱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一记警钟。

刘阿姨是个热心肠,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小区里组织活动,她总是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可就在最近这一周,她那向来精神的脸上没了笑容,走路也变得慢悠悠的,还时不时捂着肚子,眉头紧皱,一看就是身体不舒服。起初,刘阿姨琢磨着,兴许是前几天吃坏了肚子,肠胃在 “闹脾气”。家里常备着些治肠胃炎的药,她也没多想,按照以往经验,吃了药,想着歇一歇,肠胃应该就能消停了。

然而,几天过去了,药吃了不少,腹痛却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愈发严重。这下刘阿姨慌了神,家里人也着急起来,赶忙陪着她上了医院。一番检查下来,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 胃出血。刘阿姨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嘴里念叨着:“这怎么可能呢?我平时胃好得很,连胃痛都很少有啊。” 一旁的医生也觉得蹊跷,仔细询问刘阿姨的过往病史和近期生活习惯。

这一问,可算是问出了 “元凶”。原来,几个月前,刘阿姨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上面把阿司匹林夸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吃了它能软化血管、延年益寿,还能防癌。看着这些诱人的字眼,刘阿姨心动了。想着自己年纪也慢慢大了,要是能提前预防点毛病,多享几年清福,那多好啊。于是,她也没跟家人商量,自己跑去药店买了阿司匹林,就这么吃了三个多月。

“不是说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好处吗?怎么还吃出来胃出血了?” 刘阿姨坐在医院的走廊上,满心疑惑,自言自语道。这问题,可不光是刘阿姨一个人的困惑,好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毕竟,现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各种养生保健、用药知识五花八门,让人难辨真假。

说到这阿司匹林能软化血管、延长寿命的说法,那可真是误导了不少人。咱们先来唠唠这血管硬化是咋回事。医学上管它叫动脉粥样硬化,简单来说,就是咱身体里的血脂升高了,那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像一群 “调皮捣蛋” 的小家伙,一股脑地往血管壁上钻,沉积在那儿。时间一长,血管壁就开始发炎,长出斑块,慢慢就把血管给堵上了。这要是堵得厉害了,大脑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各种功能障碍就都跟着来了。所以啊,要想真正 “软化” 血管,得靠那些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就像给血管来个 “清洁工”,把那些 “垃圾” 清扫出去。

可阿司匹林呢,它的专长可不是干这个。阿司匹林主要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就好比给血小板开了个 “冷静派对”,让它们别扎堆,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这样就能预防血栓形成。打个比方,血管里的血小板要是聚在一起,就像马路上堵车一样,血栓就形成了,而阿司匹林就是那个疏导交通的交警。但它压根儿就没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本事,所以说它能软化血管,那可真是 “强阿司匹林所难” 了。

再看看那些没患心血管疾病,却想着靠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老年人。这事儿在医学界争议可大了去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就像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这项研究花了整整 7 年时间,跟踪随访了好多人。结果发现,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吃阿司匹林带来的好处,跟它带来的副作用一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就拿糖尿病患者来说,吃了阿司匹林,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确实降了点,可才下降 12%,但与此同时,大出血的概率却蹭蹭往上涨了 29%,这风险收益比,怎么看都不划算。

而且,有几类人,要是没心血管毛病,可千万不能跟风吃阿司匹林。像年龄大于 70 岁或者小于 40 岁的,本身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低,没必要吃;还有那些出血风险高的,正在吃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或者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史的,吃了阿司匹林,那简直就是在 “走钢丝”,太危险;病情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压力本来就大,再加上阿司匹林影响凝血功能,更容易出问题;阿司匹林过敏的,吃了那就是自找麻烦;长期饮酒的人,肝脏代谢都不正常了,也别轻易碰阿司匹林。

这阿司匹林的事儿还没完,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吃的患者,又有新的难题 —— 剂量咋选才安全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刘梅林教授团队,专门针对 60 岁以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做了一番研究。他们把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吃 50mg,一组每天吃 100mg,每组都有不少人,165 人和 261 人呢,就这么观察了好长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吃 100mg/d 的患者,跟吃 50mg/d 的比起来,总出血风险一下子增加了 67.1%,轻微出血风险更是高了 73.8%,看着这些数字都让人揪心。可再看看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两组却差不多。这就说明,对于老年人来说,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更安全,效果还不打折扣。

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老年人都得吃小剂量。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年谨就提醒大家,吃不吃、吃多少,还得看个人情况。要是以前有心梗、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绞痛,或者做过心脏搭桥、支架手术的,那没办法,必须得长期服药,阿司匹林就是他们的 “健康卫士”,得守好身体的防线;但要是 70 岁以上,还没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这时候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那可就是好心办坏事,出血风险蹭蹭涨,得不偿失;处在中间的人群,像有粥样斑块的,到底吃不吃,得听医生的专业意见。要是 40 - 70 岁,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再说说那些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心里的另一个疙瘩 —— 这药能不能停啊?大家都知道,阿司匹林吃了,一般就得长期吃,要是突然停药,那可不得了。才停药 48 小时,它预防血栓的效果就基本 “溜之大吉” 了。为啥呢?因为咱们身体里的血小板可勤劳了,一直在更新换代,短期吃药,那些新生的血小板可没被 “驯服”,只有长期规律服药,才能一直压制住血小板,让它们乖乖听话,不聚在一起形成血栓。

但也有些特殊情况,经过医生同意,是可以停药的。最常见的,就是吃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胃出血就是其中之一。阿司匹林这药,虽然本事大,但有时候也会 “误伤” 胃黏膜,就像一个粗心的工人,在打扫血管的时候,不小心把胃黏膜这扇 “窗户” 给擦破了。要是吃药后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那可千万不能硬撑着,得赶紧停药,找医生帮忙。

还有年龄因素,人上了年纪,身体的凝血功能就像个 “泄了气的皮球”,越来越弱。超过 70 岁的患者,吃阿司匹林带来的好处和出血风险就开始 “拔河”,不相上下了,这时候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还继续吃。要是超过 80 岁,那大多医生都不建议再吃阿司匹林,风险实在太高。

再有就是要做手术的情况。阿司匹林让凝血功能变弱,手术的时候要是止不住血,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一般要手术的患者,得提前 1 周就把阿司匹林停了,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调整凝血状态,确保手术顺利。

对于长期吃阿司匹林的患者,要想减轻副作用,还有几个小窍门。第一,选对剂量和剂型。一般来说,每天 75 - 100mg 比较合适,但具体还得听医生的,毕竟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饭后吃,这样能减少对胃的刺激,普通片也是一样,饭后服用,胃里有食物 “缓冲”,就没那么难受。至于早上吃还是晚上吃,没那么多讲究,只要每天固定时间,让身体养成习惯就行。

第二,得注意药物之间的 “化学反应”。阿司匹林要是和别的药一起吃,有时候会 “闹别扭”。就像和维生素 B1 一起吃,胃肠道就开始 “抗议”,反应特别大;和抗凝药物双香豆素联用,那简直就是在 “玩火”,出血风险大增;和降糖药 D860 碰到一起,血糖就像坐过山车,容易低血糖;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一起,胃黏膜就遭殃了,溃疡说来就来;和利尿剂共用,还可能水杨酸中毒,那滋味可不好受。所以服药期间,一定要跟医生报备自己吃的其他药,避免这些 “冲突”。

最后一点,定期监测可不能忘。虽说大部分人吃的是肠溶片,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会在胃里溶解,刺激胃黏膜。所以建议大家,吃药期间,1 - 3 个月就得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看看有没有 “隐形” 的出血,要是有问题,也能早发现早治疗。

这阿司匹林啊,说到底是个药,不是什么 “万能神药”。咱们身体没毛病,没医生的指示,可千万别自己瞎买药吃。刘阿姨的事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大家一定要把健康放在心上,用药谨慎,别让一时的疏忽,给身体带来大麻烦。毕竟,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陪着家人,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