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温州朔门发现的宋代遗址码头非常感兴趣,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早在三国时期,温州的造船业就非常发达,到了唐宋时期,温州的港口贸易非常繁荣。众多的资料介绍温州古港的繁荣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幅画卷《江山胜览图》。这不由的让我对这幅画产生了兴趣。
原来这幅《江山胜览图》也是出自温州人王振鹏之手,王振鹏(1275~1328)这位温州籍元代的官员,有资料说他官至漕运千户,由于其擅长绘画,其独特的笔法,自成一体,又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
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对这幅画都喜爱有加,在卷首尾共钤乾隆、嘉庆、宣统藏印十方,可见清朝的皇室对此画的珍爱。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私自夹带该画出城,并一度存入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伪满灭亡后,该卷流落多地,最后流入海外某私人藏家,辗转至瑞士尤伦斯艺术博物馆收藏,从国人视野中“消失”半个多世纪。
2012年12月4日晚,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江山胜览图》一出场就吸引众多藏家眼光。拍卖会上不到十分钟内被国内某私人藏家以8800万元拍得,加佣金后以1.012亿元成交。从此,该画卷又重新引起世人的注意。
这幅《江山胜览图》画卷长达9.5米,纵48.7厘米。长度几乎是《清明上河图》(长5.28米)的两倍。因此被誉为元代的《清明上河图》。
长达十米的画卷,气势非凡,展现的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前后江南沿海从台州到飞云江口一带绵延上百公里自然风光,其中港口风貌,山川河流,庙宇楼台,风土人情以及街头风貌均在画卷中一一呈现。
据统计,画中共描绘1607个人物、494幢房屋建筑、68艘船只、14辆车轿、108头牲畜、87只鸟,以及若干庙宇、塔、桥等,规模宏大,描刻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画卷中展示了官员出巡,商贩售卖,街头杂耍、乞丐乞讨等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百态。更重要的是画卷中呈现的人物服饰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除了普通民众穿着的宋代服饰之外,也有少数元代服饰的官差打扮。
这也说明作者不仅熟悉当时官场出行的规则,对当时社会底层的生活观察细致入微。画卷中呈现的68艘船只中有一桅、三桅船只,其中三桅船、四桅船可张十二帆,是当时最先进的桅船。侧面反映当时温州港口的航运及造船业的发达。同时也反映画家对航运业非常熟悉,我想这与王振鹏有漕运千户任职经历有关。
画卷中重点展示了天台山、温州城、仙岩寺、瑞安城、宝坛寺五个节点,各节点之间以山石、林木作为过渡。其中反映温州境内的内容占全画卷的五分之四。画卷中的很多山水场景与实景无异,说明画家对温州的山水非常熟悉。展示的浴佛节活动多姿多彩,说明当初温州的宗教活动一直很活跃,与画卷中众多的庙宇交相辉映。
一直感到遗憾,这样一幅反映温州元代社会生活的辉宏画卷,没能在温州博物馆保存。好在,听说温州博物馆已经收藏了按一比一复制的《江山胜览图》,并制作了16秒的3D动画。
千年的时光,闪瞬即逝。在时光的长河里,能有一幅纪实实景画卷将七百年前温州先人的生活日常保留下来,这是温州的幸运。希望这份幸运能伴随着温州城走向下一个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