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为何说萧克“不老实”?两件历史公案,备受争议

追梦的年 2024-11-16 23:12:30

1958年,在中苏关系微妙的大背景下,中央军委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反“教条主义”运动,开国元帅刘伯承、开国大将粟裕、开国上将萧克都被批得比较严重。

这里面萧克算是最刚的,刘帅听到风声就主动辞职做检讨,基本没波及到南京军事学院;粟裕也承认自己的“错误”,前后做了8次检讨得以过关;

萧克却被狠批了4个月,即便气得吐血,他还是不想妥协,最后一次会议都只说“基本同意”那些指责。因为他的坚持,许多人都被牵扯了进来,连毛主席得知他的态度后都说过一句:历史上就不老实。

主席这句话,指的是战争年代的两件公案,当初萧克的做法确实充满了争议。那么,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

第一个公案是1929年的白沙会议。当然,这并非他个人问题,属于“朱毛”之间的矛盾。

井冈山会师后,两支红军合编为红4军,朱老总领导的部队改编为红10师,毛主席领导的部队改编为红11师,这让革命力量得到极大增强。

但,事皆有两面,夫妻相处都会有争吵,更何况底色不同的两支部队。

朱老总所率大多为南昌起义余部,接受过正规训练,有基本的军事常识。毛主席领导的则多为农军,参加秋收起义前,很多人主要干的活就是种田。

两相对比,红10师战斗力强,但人少,红11师战斗力弱,但人多。一般遇到战事,都是由红10师来打正面,红11师掩护策应。而在战利品分配上,两部是平分的。

很多战争影视剧里,面对作战任务,各个队伍都是抢着打主攻,明知主攻伤亡会比较大,为何还如此?除了荣誉外,也在于战果可以优先补充自己。

红四军这边情况就不同了,仗主要由10师去打、伤亡是10师较大,但打完了缴获要分给11师一半,这就让一些指战员心理不平衡。

那时属于初创时期,又没有统一的思想,两个师很快就吵了起来。战利品那些都是次要,两部最核心的矛盾还是领导权问题。

到底是以党代表毛泽东为主?还是以军长朱德为主?或者说到底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我们从后世来看,当然明白党指挥枪原则,但在革命发展初期,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碰撞无可避免。

1929年6月8日,红四军前委在上杭县白沙召集营以上干部举行扩大会议,吵了三天都没吵出个结果,最后进行举手表决。

除林总、谭震林、伍中豪等少数人支持毛主席外,其他包括萧克在内的大部分都支持朱老总。

同年6月22日的红四军七大,前委书记的职务由陈毅接任,主席无奈去闽西上杭蛟洋村红军医院养病。

然而没有了毛主席的红四军,接下来的发展不太顺利,朱老总也是直率之人,又主动去请毛主席出山。在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后,“朱毛之争”以双方握手言和结束。

红四军内部的争议,在很多人回忆录里都有记述,磨合阶段的分歧很正常,所以事情很快也就过去,那些没有投毛主席票的人依然得到重用。

后来萧克离开井冈山,去往湘赣苏区发展,他和王震等同志协力拉起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六军团又先一步往西转移,跟红二军团会师,随即两个军团共同踏上长征之路。

也正是在长征的路上,萧克迎来了第二个受争议的公案,即莫名站队红四方面军的老张。

1935年6月,红二方面军还在转战之时,红一方面军跟红四方面军就已经在四川懋功会师,但是两大主力汇合后,反而出现许多麻烦。

概因老张见中央红军势弱,野心无限膨胀,竟妄图凭借武力胁迫中央南下,逼得中央连夜单独北上。后来在桌木碉会议,老张撕掉所有伪装,公然宣布“另立”,严重危害到整体革命形势。

张国焘本以为南下能是大好局面,喊出“打到成都吃大米”这样的口号,没想到的是,四川军阀感觉生存受到威胁后,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伤亡惨重,只得转道西进。

1936年,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欢迎会上,贺老总半开玩笑地说:国焘啊,分裂的话就不要讲了,不然小心老子打你黑枪。

总指挥有这么高的觉悟,但副总指挥萧克却做了错误的选择。在老张的不断拉拢蛊惑下,萧克出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

此事萧克在回忆录里也有讲过,直言那时自己没有电台,不清楚中央和红四方面军之间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大家都是红军队伍,所以就听信老张的话。

但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做了总归是做了,造成不好的影响,萧克是有责任的。

因为这两件事,很多人都觉得萧克不坚定,主席58年所说的“历史上就不老实”也或多或少意有所指。

不过战争年代,萧克受这两件事的影响反倒不大,白沙会议之后他能出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甘孜会师之后他能出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证明毛主席和中央并没有弃之不用。

后来萧克发展不顺,跟自己没发挥好关系更大,组织给了他两次机会,是自己没能抓住。

第一次是抗战时期出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让他去独当一面,但他没能扩展开局势,三年连平西地区都没走出去,导致冀热察并入晋察冀;

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出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统帅一支战略部队东征西讨。如果能打好,那他说不定能取得跟华东粟裕一样的成就,可惜在傅作义的攻势下,晋察冀连连战败。

最终萧克就转到二线搞军事教育,直到四野南下才重新到野战军担任参谋长。

所以萧克军衔看起来低,实际也合理,毛主席对他倒不是很大意见,建国后依然让他出任训练总监部部长。

训总当时是“八大部”体制里排名第二的部门,仅次于总参谋部,主席能同意萧克负责该实权岗位,本身就是一种信任。

到1958年,要反“教条主义”也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事,后来他对萧克还多有照顾。

1968年特殊时期,萧克已有被冲击的风险,毛主席得知后专门在天安门城楼上和萧克握手、亲切交谈,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保护。

所以人啊,都是复杂的,想完全看待一个历史人物,谈何容易。

1 阅读: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