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金珊
经历调整期后还在稳增的叮咚买菜,似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美东时间8月7日,叮咚买菜盘前发布了2024年Q2的业绩公告。
叮咚买菜营收55.99亿元,同比增长16%,Non-GAAP下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近13倍。
营收利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但市场并不买账。8月7日,叮咚买菜报收1.64美元,同比下滑10.4%。
业绩一览
叮咚买菜Q2总收入为55.99亿元,去年同期为48.41亿元,同比增长15.7%。产品收入为55.18亿元,同比增长15.5%。服务收入为8110万元,同比增长31.0%。GMV实现62.2亿元,同比增长16.8%。
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56.13亿元,去年同期的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48.67亿元,具体细分如下:
销售成本为39.19亿元,同比增长了17.3%,占收入的比例从69.0%略微上升至70.0%;
履约费用为12.53亿元,同比增长了9.7%,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3.6%下降至22.4%;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30亿元,同比增长了38.3%,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9%增加至2.3%;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08亿元,同比增长了21.4%;
产品开发费用为2.03亿元,同比略有增长0.5%。
营业利润为5360万元,去年同期的营业亏损为4960万元。
净利润为6710万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660万元。Non-GAAP下的净利润为1.03亿元,去年同期的Non-GAAP净利润为750万元,同比增长1268.6%。Non-GAAP下的净利润率为1.8%,去年同期为0.2%。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41.58亿元,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53.10亿元。扣除短期借款余额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和短期投资的净额为23.2亿元,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净增长。
增长主要得益于用户规模和每用户平均收入的共同提升。月均下单用户数约730万,同比提升11.7%;每用户月均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6%,其中来自会员的月均收入达到500元以上。
按区域来看,叮咚买菜在上海和江浙地区GMV分别同比增长16.5%、30%左右,北京区域GMV同比增长8.5%。6月份所有区域都实现了规模的同比正增长。
走出低谷期
叮咚买菜走出了低谷期。
营收增长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依然超过市场预期。Non-GAAP下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3倍,打破了生鲜电商长期亏损的困局,证明了持续盈利的能力。
营业成本和履约费用始终是大头。营收提升15.7%的同时,成本所占比例仅提升了1%。
叮咚买菜用数字化优化库存周转和配送问题。此前遭遇台风、暴雨及极端天气,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更依赖人为判断,造成库存问题。随着数据的积累,叮咚买菜也得到了稳定数字化模型,进行精准的判断。
据报道,叮咚买菜当前生鲜产品周转期为5天,端到端损耗率为1.5%。
前置仓的时长也得到了优化。Q2期间叮咚买菜前置仓的日均订单量突破1000单,平均履约时长缩短至36分钟,同比快了2分钟。
前置仓模式一直存在客单价难提高,损耗率过高和毛利率低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模式整体是“弯腰捡钢镚”的苦生意。或许只能局限在一二线地区,成本需要高订单密度进行摊薄。
当下叮咚买菜也在重点区域站稳了脚跟。
叮咚买菜在江浙沪地区的仓均日均sku数量就同比增长了20%。
叮咚买菜之前为了保住利润,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策略。全国的站点也大幅缩减。目前稳定盈利的下,叮咚买菜现在也重新开始了小范围的扩张。
叮咚买菜还围绕着江浙沪地区继续拓展前置仓数量,其预计今年内新开约80个前置仓,目前上半年已经开出近40个。新仓开出后单量迅速爬坡,单仓日均单量已经突破800单。
重新恢复了投放,拉新用户,营销费用正向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为生鲜品类,盒马已经实现了连续的盈利。据晚点报道,今年3月到6月盒马第一次实现了淡季盈利,上次连续整体盈利还是在疫情期间。
围绕着消费者的餐桌,活下来的生鲜电商已经开始新一轮的竞争和比拼。顾好利润,谨慎的烧钱,小步慢跑的扩张依然是主旋律。
做一家食品公司,叮咚买菜自有品牌也开始在第三方零售系统进行销售。
“我们认为模式和形式都不重要,供应链能力强,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说道,“随着叮咚供应链的发展,我们会在更多区域服务更多人群,也会以更灵活的形式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当下的股价变动,是市场对整个生鲜电商不信任、不看好。即便是业绩超出预期,市场对整个赛道的悲观还是持续的。难走出大本营、极易亏损的问题还会困扰着叮咚买菜,并不会随着短期内业绩的改善再次消失。
完成自我造血之后的叮咚买菜,只能拿出更多来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精准拆解 卖菜也可以靠算法
2.新眸,蛰伏6年,血亏的叮咚买菜看的到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