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寒风催落枯叶,徒留一树琼枝。幸在雪落枯枝,银装素裹,让凛冬不至过于清冷。
南方的雪会稍迟一些。而北方的某处,已然是一副“隔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景象。
大雪食补御严寒
自古就有大雪进补的习俗。“冬天进补,开春打虎。”据说这样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更有效地低于冬日严寒。
民间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大雪时节,各家门口、屋檐都会挂上腌肉等过冬食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此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吃不同的食物来进补。如北方喝红薯粥,南方吃鱼鸭,西北喝羊肉粥等。
天泉烹茗遗古韵
盈盈的雪天,泡一壶热茶,最是应景。静静等待壶里的水沸腾,冒出细密的水雾。沸水润茶,如潺潺溪流般注入盖碗,芽叶飞舞,漫出茶香。
呼朋引伴,煮雪烹茶,实在是人间佳话、人生乐事,听雪声,品茶味,话闲趣,想想都是美的。
古代文人中,不少都有融雪烹茶的习惯,或者说,以融雪烹茗,是雪与茶更真实的亲密关系。
雪与茶,一个是清新脱俗冰清玉洁的圣洁之物,代表着独善其身的节操;一个是清香四溢妙不可言的人间佳品,像极了君子之风。
古人将雪水煮茶作为风雅之事。五代时陶谷与党姬在雪中“扫雪烹茶”,这个场景被后代文人在诗书画曲中反复提起,成为千古佳话。
《汜胜之书》中将雪誉为“五谷之精”。因雪从天而降,凝天地灵气,通体透白,无瑕至纯,故而将雪水称为“天泉”。
煮雪烹茗的爱好者众多。白居易曾在《晚起》一诗中写道:“暖炉生火早,寒镜裹时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唐代陆龟蒙在《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中更直白:“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在山林之中用松针上的雪煮茶,颇有隐逸之士的风采。
《红楼梦》一书中,也有一段妙玉集梅花瓣上的雪水用以泡茶的描写,既让人感到高深莫测,也令人不禁神往。
煮起三千甘露海
偶尔体会一下古人以雪煮茶的风雅,也算是冬季的赏心乐事,能为冷寂的冬天添点温暖。
若是没有闲暇枝上取雪,又想领略“天泉烹茗”的雅趣茶事,那不如来一杯骏眉中国·西藏雪域灵茶吧。
西藏雪域灵茶生长于青藏高原唯一一处产茶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产茶地——平均海拔3000米的林芝。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暖湿气流得以常年流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成为了水和生命的绿色通道,此地不仅温暖如江南,到了春日,更有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美不胜收。
俗话说,茶的韵味通过香气得以体现,香气的形成与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来自高原冰川的融雪长期灌溉,不仅为西藏雪域灵茶带来丰富滋养和生机,更赋予了它独特的“高原雪韵”;桃源里的遍地繁花则给予了它与众不同的“花香灵韵”。
清新花香似桃源春风,茶汤入口清甜爽口,在唇舌之间竟留下丝丝清凉,带着一点云雪般的凉霜,似高原雪水般的清冽与甘甜,让人留恋。
这杯来自藏上高原的“天泉灵茶”,既有“雪”韵,又有茶香,“雪与茶”的完美结合,想来是足以化解茶人们无法“取雪烹茗”的苦恼了。
正值大雪,寒潮来袭,很多地方瑞雪初绽,万物皆止。
不妨煮起三千甘露海,浮来十万藏乡云,一品前所未有的“雪韵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