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古月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2300字)
近年来,要说扩张步子最猛的,非吉利莫属。
光是纯电品牌,就有自己家的几何、极氪,还有与沃尔沃成立的极星和买下了知名小型车品牌smart 50%的股份。此外,甚至还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路斯特、造起了卫星。
然而,这些品牌却再也未能复现收购沃尔沃的奇迹,反而带来了品牌体系紊乱。
对于吉利来说,有两点是当务之急:一方面重新调整好架构,避免重复研发;另一方面,吉利需要想办法让边缘品牌重新焕发活力,不然很多资源的投入都将打水漂。
1
光鲜数据的背后
根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下称“吉利汽车”)发布的2024年中报,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073亿元,是首次营收在上半年突破千亿元;实现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接近6倍。同期,吉利汽车卖了95.6万辆车,创了历史新高。仅仅就这两点来看,上半年过得顺风顺水。
但是,如果将财报进行拆解,恐怕这份报表就没那么好看了。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在上半年吉利汽车106亿元的利润中,有78亿元为非主营业务带来的收入,由两笔交易构成。
先来说说第一笔交易。
此前,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雷诺成立了一家合营公司,整合包括内燃机、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在内的技术和产能,并为三家车企在全球所建的整车厂提供产品服务。
今年5月份 ,这三家企业将资产注入合营公司,其中吉利汽车将全资子公司极光湾公司(AUROBAY)注入该平台,持股比例从100%稀释到33%。根据港股的财务准则,这一笔交易被视为吉利汽车出售了极光湾67%的股权,对应价格76.6亿元计入收益。
第二笔交易是吉利汽车将持有的重庆睿蓝45%股权出售给吉利控股旗下其他主体,从而带来1.6亿元的投资收益。
由此看来,吉利汽车财务报表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与此同时,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极氪,也迎来了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极氪收入347.8亿元,同比增长63.5%;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极氪净亏损缩小至0.7亿元,在二季度迎来了单季度层面的扭亏为盈。
不过,极氪的半年报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光鲜。众所周知,极氪的上市主体并不承担生产任务,而是通过“外包”的形式将生产环节交给吉利体系旗下的工厂完成,交付后极氪再支付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
从报表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截至今年6月30日,极氪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50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5亿元。
这样一来,极氪就可以通过调节账期来控制财务成本。这有点类似于OPM(Other People's Money)战略,这个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预收客户货款,或者延迟支付供应商货款,来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从而减少企业自身的资金占用和成本。
只可惜,极氪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其在产业链的强势地位,只是因为它是吉利旗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儿子,把报表做得好看一些,之后也方便后续融资、乃至方便股东减持。
2
产品体系混乱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最经典的一场战役,莫过于“蛇吞象”式并购沃尔沃。
2010年,李书福花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彼时,沃尔沃是全球知名汽车品牌,而吉利只是普普通通的低端汽车品牌制造商,甚至产品本身都不被国内消费者信任。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当时许多人看来都不可理解。
促成这笔交易的关键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沃尔沃面临破产,意图甩下旗下轿车业务。在完成收购之后,吉利与沃尔沃可谓相辅相成:2021年,沃尔沃在瑞典上市,李书福获得了近十倍的收益,销量也较收购时翻倍有余;对于吉利来说,凭借收购沃尔沃,大幅度提升了知名度,甚至还通过将沃尔沃核心技术的迁移,创造了领克品牌,开启了国产高端品牌的先锋。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自此之后,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更是在扩张的路上狂奔。除了上文提到的领克之外,吉利与沃尔沃成立了合资品牌极星,下设了纯电品牌几何,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路斯特和知名小型车品牌smart 50%的股份。
虽然步子迈得很大,但吉利再也未能创造出收购沃尔沃式的辉煌案例,反而让吉利体系的产品矩阵变得有些散乱。
比如对于领克品牌,成立两年的时间年销量就突破了12万辆,并且成功将自主品牌车型的定价突破了20万元,可以说相当成功。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在纯电领域的布局有了极氪之后,领克在吉利体系内的定位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还错过了去年以来增程式赛道的火爆。
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也有些混乱。一开始,吉利将几何设定为高端纯电品牌,不过在销量迟迟未能起量、有了新品牌极氪的情况下,几何的定价越来越平民化。
与此同时,极氪和极星这两个品牌也都定位于高端纯电品牌,但是极星的存在感明显要弱了很多,甚至近两年的销量官方都没有公布。不过从新车交强险数量来看,过去两年极星的年销量应该都没有超过2000辆,相当惨淡。
而且,在吉利收购smart 50% 股份后,smart这款车似乎有了一些“变味”,放弃了A00级别车型的定位,把原本小巧精致的定位抛之脑后,反而把车身加大了一圈,长宽高拓展至4270×1822×1636毫米,轴距达到2750毫米,妥妥成为了SUV的样子。
可以说,吉利在多个赛道都有布局,但是或许是精力较为分散的原因,许多品牌并没有得到资源的倾斜,导致后劲乏力。
此前,曾有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吉利体系旗下许多品牌都有不同的研发团队,导致许多东西被重复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
比如单是研究智能驾驶的团队,吉利旗下就有5个,包括集团的研究院智驾中心,子公司亿咖通,极氪旗下的自研智驾团队,路特斯旗下的自驾团队和福瑞泰克。
作为对策,吉利目前已经开始大范围整合研发体系,将旗下各品牌的研发中心大范围整合到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尤其在智能座舱和EE架构领域,更是整合的重点。
当然,节流的同时,吉利更需要开源,让一些边缘化的品牌重换新生,同样是当务之急。【《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