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特权”。话题看起来很小,内容十分复杂。
我们以明朝为例,简单说点表面的东西。
一、土地兼并
君主专制社会,每一个朝代灭亡,“土地兼并”是一个必然出现的因素,也是贯穿朝代始终的社会现象。
任何一个朝代灭亡一定是因为贵族阶层利用特权,大肆进行土地兼并,让底层民众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在底层民众彻底绝望时,突然冒出一股反叛者,民众眼前一亮,一股脑终结掉一个朝代。
然而,新的王朝建立后,立马开始新的一轮土地兼并,直到再次将矛盾戳爆灭亡。一来二去,循环往复。
明朝朱元璋举义时,也是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向被元朝压迫的劳苦大众承诺,大家团结起来赶走蒙元,一起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
事实上,老百姓拿回自己的土地了吗?
拿回来,
只是后来被收回去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刻换了一副嘴脸,逆历史潮流而动,大肆封赏朱氏异姓王,并赐予巨额田产。正是这一措施,直接导致明朝中后期,国库被掏空,朝廷被拖死。
嘉靖八年六月,礼部右侍郎霍韬一封急奏递到皇帝面前,奏折上说:
礼部在清点全国的地亩册时,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全国的耕种面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洪武元年,是849.6万顷。弘治十五年,是422.8万顷,丢失426.8万顷。
其中,湖广的田产原来是220万顷,现存23万顷,丢失196万顷。河南田产原来是144万顷,现存41万顷,丢失130万顷。
嘉靖皇帝问霍韬,田产丢失的原因是什么。
霍韬是老油条,一番思索后,给出三个答案。
拨给于藩府,欺隐于猾民,册文之讹误,不然何至此极也。
一是被朱氏亲王侵占,二是被老百姓隐瞒下来,三是各地方官府笔误。
实际上,霍韬说的后两个答案,纯粹是胡扯,是为了给嘉靖皇帝台阶下而已。
各位看了是不是感觉触目惊心!洪武元年是公元1368年,弘治十五年是1502年,仅仅过去134年,朱氏亲王已经拿走全天下一半的耕种土地。
弘治时期,明朝的总人口刚刚超过5000万。朱明亲王的人口没有具体数据,我们不妨推算一下。明朝末年,明朝朱氏宗亲人口超过100万。弘治皇帝正好处在明朝中间段,按50万人口算(实际上远远小于这个数)。
相当于,老朱家50万人口所占的土地,与天下4550人口所占的土地,一样多!
看到没,这就是特权的第一层威力。
二、拿钱不办事
万历会计录中,做过一番详细的统计。
在万历一朝,国库每年的岁收维持在1800万两左右,支出也差不多是1800万两。在古代社会,没有财政预算的,收支基本上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这1800万两岁收是如何开销出去的呢?
边防军饷是大头,占到44%左右,各地的官员俸禄占到14%左右,皇家内务开支占到13%左右,藩王供养俸禄占29%。
一帮朱氏宗亲的财政供养支持相当于边防军饷的67%,是全国官吏的2倍。
皇家内务也是朱氏宗亲,如果把13%和29%加起来的话,整个大明王朝,朱氏皇家的供养支出高达42%。
几乎与有着900万平方公里的大明王朝边防军饷数额持平。如此庞大的皇室支出,放眼整个人类历史也是极其罕见。
关键问题是,这种负担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加剧。朱氏宗亲又是有名的高生育皇室,要不崇祯时期,朝廷已经拿不出钱给驿站驿卒发工资。
朝廷和老百姓不怕你拿钱,你拿钱办点事也行。问题是明朝宗亲干拿钱,办不了正事。这些二代、三代、四代直到“JQK”代,只享有特权,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往好听处说,是一堆昂贵的吉祥物。
往不好听处说,是一群酒囊饭袋的废物。
朝廷有难,社会危急时刻,一幕幕“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的闹剧轮番上演。
平叛让他们出钱没有,被叛贼抓到后,一顿暴打,把家中巨富拱手献给叛贼。
也难怪李自成的大顺军,所到之处,逮到皇室宗亲必然屠戮殆尽。
有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