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碗楼市
回老家一个多礼拜了,哥们儿是一天都没闲着!
白天当该溜子假装视察家乡建设,到傍晚上酒桌就是一顿胡吃海喝。
这年过得一场游戏一场梦的…
只是有一件事让我始料未及:
甭管哪顿酒,咱都能轻松聊上C位;
同学邻居、亲戚里道逮住就是一顿怼脸输出——
“成都好还是重庆好?”
“南京好还是杭州好?”
“孩子明年上初中,想把户口转到天津,学区房买哪里合适?”
“我想让孩子去上海周边定居,苏州和杭州你怎么看?”
“广州买房压力大,佛山和东莞哪座城市更好一些?”
“去过这么多地方,你觉得哪座城市现在发展势头最好?”
“老家处理掉两套房,想给孩子在大城市留个资产,上哪儿买最有前景?”
…
亲戚聚会、发小联谊、同学叙旧、邻里会餐…以上话题真是一场都不掉队。
知道的这是过年聚餐,不知道以为大碗线下开直播,附带着陪吃陪喝呢!
咱也是不掉链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连我妈见我都尊称“拓海老师”。
要不回老家过年,我是真不知道——
ladies and 乡亲们升舱置换大城市的热情比已经在一二线的都墙裂!
论迫切度,甚至比前些年“涨价去库存”的时候都要猛得多!
仔细总结了一下,这些亲戚朋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最典型的就是,35-40岁的体制内双职工家庭,孩子年龄小学到初中,老家两代人共3-4套房产。
这部分人在老家通常有比较稳定且收入中上的工作,机关、国企、学校、医院、银行五件套居多。
在老家通常已完成自住改善,且杠杆率不高或有公积金对冲房贷;
希望卖掉家乡老旧住宅或刚需小房,凑齐首付在一二线城市买入资产。
即便买来眼下也大概率不住,希望以租金偿还房贷,等孩子大学毕业后用作下一代自住之用。
第二类是60岁以上体制内退休人员,其子女通常是35-40岁在职人员,两代人本地多套房产,考虑给孙辈置换。
这类老人大多是三四线中产的爹娘,本可以安安心心享受退休生活,但为了孙子孙女的未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换句话说,两代人已经达成了升舱大城市的共识,最大的分歧不过是“买苏州还是买杭州”、“买成都还是买重庆”而已。
第三种情况,夫妻双方均在老家体制外工作,业务员、销售内勤、广告行业、婚纱影楼或会展筹备等多年从业经验。
学历尚可但收入谈不上稳定,家里有一上小学的娃儿;
既然在哪儿发展都差不多,那在大城市机会还要更多一些,孩子的眼界见识也更广一些。
老家的房子卖掉,拿到强二线城市高低能当个首付用,何况又没有体制内的羁绊,为了孩子,人到中年挪个窝稳赚不亏…
各位老铁在老家,可以按我说的给亲戚朋友对个号,指定都能找到同款。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大伙儿想法这么齐刷刷也是有原因的!
笔者老家河北邯郸,一座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北方工业城市:
钢铁、建材、纺织、煤炭是本地产业的四件法宝。
这玩意儿翻译成美国话叫“铁锈带”。
那这个“铁”到底有“多锈”?听我说一件事就知道了——
笔者的堂哥,今年42岁,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
在家乡机关单位干了两年合同工后,终于在2007年进入当地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
第一个月的工资4100元,17年过去了,现在每月到手依旧不到5000元。
笔者的同学里,属于这种情况的不下20个!
我是实在没好意思讲:自己前女友,杭州大厂搬砖,光是年终奖就拿了老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基层员工一年的到手工资…
不过要说老家的变化,还真有——
前些年,我们这儿引入了白色家电流水线业务,号称解决了不少新邯郸人的就业问题。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活儿俗称打螺丝,高中毕业就能干。
这个问题不就出现了吗?
许多本地中产父母不甘心自己金贵的娃儿进钢厂或是打螺丝,
所以趁着一二线城市房价深度回调,削尖了脑袋也想给孩子打好提前量。
否则,感觉鸡娃鸡了半天,都像个笑话。
初四晚上,高中同桌借着酒劲儿对我说了这么一番话,给人印象尤为深刻:
“做这个选择也是为了让自己不后悔!如果别人家孩子都留在了大城市,咱自己孩子未来只能在老家,连选择的权力都不给孩子,我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
这哪个字听着像酒蒙子说出来的?
正所谓: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戎入儿女身。殚竭心里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别看老佛爷一辈子没干啥人事儿,但说起人话来那是相当到位!
不过在众多的亲友同学中,也不乏对“向上置换一二线城市”嗤之以鼻、张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的牛人——
一位在本地垄断行业旱涝保收、正打算把娃儿送出国的;
一位央企开发商做销售总、已经在一线城市买房上车的;
还有一位北京、杭州、意大利有房,祖孙三代经商的…
这三位爷,有俩在忙着砸重金修缮老家的祖宅和祖坟。
啧啧啧!富人的眼光富人的嘴,富人的钱包富人的腿…
啥也不说了,我干了,你们随意!
春节前夕,58同城和安居客刚刚发布《2024春节置业意向报告》:
超过70%的受访者希望两年内买房,超80%表示将在春节期间看房、买房。
57.3%的受访者谈及置业城市房价,表示“合适、可以接受”、33.4%的受访者表示“较高、勉强接受”,两者合计超过90%,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最倾向的月供区间为3001-5000元,与之相对应的大致就是70-120万的房贷总量。
另一方面,46.0%的受访者倾向于在工作城市买房,16.9%的受访者倾向于在老家省会或周边城市买房,有意在三四线老家买房的比重仅为14.0%。
从统计数据上看,计划买房的人比前几年多了不少,但打算在三四线老家买的却比从前要少了许多。
这一点,与未来的人口流向、城市化趋势与房地产市场分化局势神一般得吻合!
这也充分说明:本意向调查是实践了群众路线的,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今年回老家,乡里乡亲,亲戚里道的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升舱置换意愿,跟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深度调整脱不开干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均价较高点时回落了10-20%不等;
全国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均价较高点时回落了20-30%!
如此看来,经历了本轮深度调整之后,三四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较一二线城市相比似乎越来越远。
但是!百分比终究是抽象的,当你把这个跌幅套在具体的价格上,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咱打个比方,杭州刚需房从300万跌到了200万,跌了约33%,而我们老家河北邯郸的改善房从150万跌到了100万,跌幅刚好也是33%。
这时候,如果同样都是50%首付,三线城市好房子与强二线城市刚需房的总价差只有100万。而这部分钱,完全可以通过4个点的房贷找齐。
按照老家亲戚同学的置换方案:这十几二十年,可以将大城市的房产租出去对冲每月4000出头的月供,自己其实没啥压力!
而这不需要自己承担实际压力的100万贷款,却可以提前为下一代锁定可能到来的本金收益、远期房租收益以及高能级城市更好的工作机会、公共服务甚至是更好的生活环境…
用老同学媳妇儿的话说:你们那边,啥时候也不能家楼下大风里刮着沙子和塑料袋,还原地打着旋吧?
现在我十分确信:老家人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回来这些天,我发现了三个细节,大伙儿一起咂摸咂摸滋味儿——
其一,无论在哪里,说邯普话的青壮年比以前少了许多,讲浓重本地方言的年轻人到处都是;
其二,家里有初中以上学龄娃,且孩子成绩能排中上等水平的,大多是爹妈和娃本人都不愿意回来;
其三,孩子已经读了985、211、乃至普通本科一批院校的,愿意毕业回老家工作的也寥寥无几。
然而,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于一个全部房产和工作都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家庭来说,向上置换的堵点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老家房产流动性的问题。
过去这一年半载,不少朋友似乎只看到二线城市有些二手房降价卖不动,哪儿哪儿昔日“万人摇”跌破发行价…
殊不知,三四五线城市里的二手房出货难度有过之无不及。
而有意在老家买房的人群,对99%的花式促销手法都不感冒,唯一能打动他们的就是真金白银地割肉。
调查后发现:少部分原因是所谓预期调转,更多是因为首付或月供使大劲也只能拿出那么多钱。
一位在老家开发商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咱们这小城市,大伙儿对价格普遍敏感,贴小广告、房东直售最好使!
一是可以省去几万元的中介费,让买家真真正正得到实惠;
二是可以通过邻里关系口耳相传,增加互信,降低沟通成本。
他一年半以前卖邯郸、买长沙就是这么干的。
另一个堵点,是大城市购房时,申请贷款对现金流的要求,很多家庭不一定够得到。
咱打个比方,许多人表示愿意接受三五千元的月供,与之相对应的就是30年、70-120万的贷款。
可问题是,不少银行在客户申请房贷时要求家庭提供大于月供2.1-2.2倍的流水。
100万按揭30年,每月要还约4200元,2.1倍的流水就是家庭月入8820元。
前面咱们也提到过,这在我们老家,几乎是两个大中型国企双职工的收入水平…
现实来说,这个门槛是不低的。
尽管一些地方允许“接力贷”、买完房后可以出租怼月供,
但如何抢先一步说服银行房贷,依旧是个技术活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一两年,咱们本已经习惯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温不火。
直到这次回老家,亲眼瞅见这么多亲朋好友都在琢磨升舱置换,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二线楼市的回暖,真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三四五线城市的老乡,远比一二线城市的老铁还要看好一二线城市的价值!
从情感上的朴质向往到真心白银上的望眼欲穿,被老少爷们儿拿捏得死死的。
最起码买房升舱这件事,至今依旧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的朋友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
有的家庭渴望改变孩子成长轨迹,有的家庭希冀改变家庭资产结构,而有的家庭希望为了全家人的生活面貌奋力一搏…
这是当今中国楼市格局里一道相当隐蔽但举足轻重的事实。
说它隐蔽,因为不回趟老家、不跟老家人细聊,你根本不会设身处地想到这些;
说它举足轻重,是因为这样的集体意愿极有可能改变未来楼市的整体走向…
眼下,四限放松、信贷支持、融资协调、城中村改造…毫无疑问每一项重磅政策都精准地落在了超大特大城市头上。
一旦宏观经济基本面整体走出低迷,城市之间的分化、区域板块之间的分化必然进一步加剧。
届时,老家的中产相亲们升舱置换的意愿必将前所未有。
为了后代的教育资源、发展平台,甭说掏六个钱包,就是掏六张贷票恐怕也在所不惜。
反观一二线城市,若要实现成功抢人,让大伙儿“去得了,留得下”——
正确的选择,去一线准一线,但要上户囗,到是就是吃低保,只要能生娃繁殖下去,总有翻身机会
四海为家[得瑟]
一线城市往北美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