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机关“职责同构”是否已过时?

晶源阅览趣事 2024-11-13 11:08:33
#律师来帮忙# 所谓的“职责同构”概念,指的是不同层级政府在职能和机构设置上高度一致性,即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级政府都具有相同的职能或管理相同的事务,形成“上下对口”的模式。“职责同构”是我国纵向政府机构设置的普遍特征,公安机关作为政府职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遵循“职责同构”原则,确保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公安机关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保持一致。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策落实与资源配置,但也容易出现灵活性不足,无法及时适应地方实际情况的劣势。 公安机关职责同构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形势的必然性。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职责同构制度就已初见雏形。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国家政治保卫局采用了垂直管理模式,形成了上下对口的管理体系。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沿用并发展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的职责同构制度,强化了纵向管理的“条条”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全能型特征与职责同构的运行模式有效地应对了社会资源的垄断与分配问题。职责同构制度的优越性在于使公安机关形成了“全能公安”思维,有助于维护社会有序管理、保障公安政策顺畅传达并落实执行。 公安管理体制中的“上下对口”设置方式使基层公安机关许多部门缺乏实质性事务,内部各层级领导职务过多,警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过度强调“上下对口”使基层公安机关变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形成大量虚设机构,脱离警务实际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由于每一级公安机关的职责基本一致,职责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上下级间职能模糊导致“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上级机关的决策负担重,而下级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面临责任过大的困境,职责划分不清、权责不规范,职能部门之间有时因争功而互相封闭消息、推诿责任,反而削弱了公安机关的整体效能。 基层公安机关面临警力不足、见警率低的问题,警察巡逻的频率远未达到社会治安的需求。尽管各级领导不断要求提高见警率,实际情况却是大量警力被内部事务所占用,分配到基层的警力远远不够。基层民警的工作方式依然局限于“柜台式”办公,更多依赖群众主动求助,而非主动巡逻。《人民警察法》对警察职责的划分不够清晰,十四项职责范围模糊且缺乏相应的保障,民警往往被迫处理超出法定职责的非警务警情,浪费大量警力资源。随着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公安机关常常临时组建特定机构来应对各种事务,但缺乏法律约束使得各警种之间衔接不畅,降低了整体办事效率。 因职责同构而衍生的问题主要源于经济体制的变迁、不规范的机构设置及缺乏法律规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型”政府推动了公安机关的“全能思维”,让其承担广泛的公共安全职责。随着经济体制转向市场配置,公安机关的职能变得过于宽泛,职责和权限模糊,影响了办事效率。现行职责同构制度下,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复杂,各警种职责交叉,上下层级之间的指挥关系不够顺畅,致使地方公安缺乏自主权。在法律层面,《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未对不同级别公安机关内的职能部门设置进行限制,下级机关在追求与上级一致的过程中,频繁设置重复的职能部门,加剧了职权的分散与交叉。 打破职责同构的对策应集中在“适度异构性”机构改革与警力下沉政策的落实上。政府需对各级职能进行重新配置,整合相近或重复的机构,撤销职责重叠且效率低下的部门,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在公安体系内,地方公安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整合,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为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应优化警力配置,尤其是将上级公安机关的警力调派到基层,提升见警率。这不仅要成为一个数据目标,更应实际落实到每个街道,通过深入社区警务工作增强警察与群众的互动,预防、打击治安及刑事犯罪,提高公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还要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并健全公安机关的组织法律法规。公安机关应集中合并出入境、车辆等审批部门,设立一站式服务地点,缩短申请审批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审批中心,提供全天候的网络服务,增强透明度与公众监督。应赋予基层民警更大的自主权,将一般治安案件的审批改为上级备案,最大限度地释放基层警力潜能。为了推进依法治国,需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强化内部监督与问责,确保各级公安机关之间信息畅通、协同合作,解决职能重叠、职责不清的问题。
1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