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愚蠢的算计:英国数十年布局打水漂,近百艘战列舰全成“废品”

审度 2021-06-23 18:54:06

英国被戏称为“世界搅屎棍”,虽然“日不落帝国”早已谢幕,这个国家的影响力早就不能跟几个世纪前相比了,但英国人仍然积极地发挥余热,一次次用自己的深谋远虑给其他国家种下祸根。太爱算计并非好事,其实,机智的英国人曾因误判使自己处在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中。

工业革命降临后,头一批积极接纳它的欧洲国家最早实现了致富,而骑在风头上的大英帝国更是风光无两,进一步坐实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席位。然而,彼时英国决策者们反而有了个幸福的烦恼,这麻烦还不是一般的大——他们在几十年前耗费大量精力制定的一项国家战略几乎一夜间就宣告作废,手握着历史的机遇,决策者们却在纠结是否要接受现实。

事情还要从17世纪说起。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对武器装备的追求还相当简单。就拿战舰来说,尤其是对于风帆时代的欧洲强国而言,夺海权者夺天下,因此,各国纷纷打造更强大的战列舰。所谓“强大”的标准也不复杂,在单位火炮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就比拼吨位,目的是放置更多的火炮;当船体达到极限时,各国又纷纷研制更先进的火炮。例如在18世纪末期,英法海军都装配上了拥有110门炮的一级战列舰,但英国皇家海军的火炮射速能达到每分钟一发,比法国整整快了一倍,战力自然就提升了一大截。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法国可以在大陆上称霸称雄,而作为岛国的英国在定位上就非常尴尬,因此更加注重强占海权,这也致使英国海军向来稳压欧洲诸强。然而客观来讲,即便是法国想要一门心思发展海军,他们还真不一定就能玩得过英国人。为啥?后者在这方面不但死死掐着法国的命门,甚至还牢牢掌控着整个欧洲的主动权。

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列强在披着“海洋贸易”外皮的掠夺中捞了个盆满钵满,为攫取更加丰厚的利益,各国都疯狂造船。正如刚刚所说,为了抢占更多的制海权,同时也为了在掠夺中更具效率,舰船的体积也不断加大。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初期,欧洲就已出现了排水量超过3000吨、拥有火炮多达百余门、最多可搭载近千名海员的超大型风帆战列舰。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战舰就像是如今的航空母舰,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堡垒”。然而,想要建造这样的船,成本无疑是巨大的。

从文献来看,以造船业相对成熟的18世纪为参考,建造一艘一级风帆战列舰大概需要砍伐2000根大小树木。同时,造舰对所选木材还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木材本身要密度大强度高,耐腐蚀抗冲击。尤其是对于大型舰船而言,船体越大,需要的龙骨和桅杆就越长。虽然当时的拼接工艺已经十分普遍,大型舰船的桅杆多为几根木料拼接而成。皇家海军的“胜利”号战列舰的主桅杆就是由3根木材拼接而成的,总长达62米。但在尽量追求船体整体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整条木材作为桅杆、龙骨等部件显然是最佳选择。因此,那些符合条件的树木就成了当时的“硬通货”,地位不逊于如今的各种稀有金属甚至是核原料。

木材的选用条件如此苛刻,那么符合要求的自然是非常少。符合风帆时代大型战舰需求的木材大多以柚木和橡木为主,前者多存在于热带雨林中,而当时列强对雨林的开发不足。换个角度来想:强盗们费了半天功夫跑到热带殖民地,一大艘船就拖着几根木头回去,这哪有装一船黄金和奴隶实惠?况且造舰需要的木材可不是小数目,三五十根压根就是杯水车薪。进口不是好法子,就地取材显然要好得多。而北欧地区气候湿冷,生长的橡木高大挺直,质地坚固牢靠,碎裂时产生的残渣又少,在交战时被敌方火炮击中还不容易造成附带伤害,简直是造舰的理想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除北欧外,符合造舰标准的木材大多分布在波兰和俄罗斯,考虑到没有几个国家敢轻易招惹沙俄——或许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历史上欧洲强国如此热衷于瓜分波兰了。

话说回来,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木材是有限的。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列强几乎将优质木材扫荡一空。甚至在当时的欧洲还一度兴起过一种特殊行业:有人专门开设种植橡木的农场,在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良下,原本需要自然生长百八十年的树木,仅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是十几年就能达到造舰标准。即便如此,欧洲那点树依旧经不起折腾。造舰到底有多“烧树”?拿破仑时期,法国曾主导了欧陆对英国的贸易封锁,严禁欧洲各国同英国贸易,这迫使英国掘地三尺搜寻造舰木材。加上炼铁等其他行业对木材的消耗,结果在短短十来年时间里,英国的森林覆盖率就下降了近10%。

吃过这样的亏,精明的英国人自然是深知控制木材的重要性。进入18世纪以后,他们在疯狂造舰的同时还不忘借助自己在海洋上的优势,对潜在的威胁进行围追堵截。除此之外,英国人还豪掷重金在自己控制的北欧、加拿大等地区疯狂植树。试想,虽然眼下的木材勉强够用,但几十年后能够造舰的树木全部被砍伐殆尽,而英国不但控制着大部分海上航线,手中还握有大量优质木材及产地,强如法国都凑不出一支像模像样的舰队,只能在大陆上呈呈威风,那么大英帝国的霸权岂不是少说又能续上个几十年?

然而理想往往是过分完美的,要知道,此前近200年时间里,世界造船技术几乎没有颠覆式的革新,英国人制定这套国家战略,其实很大程度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就在英国人苦费心机布局完没多久,工业革命的降临直接宣告了他们此前的算计全部打了水漂。

有意思的是,率先拥抱工业革命的英国反而为这件事纠结了很久。如今有专家认为,早在1750年左右,工业革命就已经开始了,这与学界公认的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相差了四五十年。蒸汽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前终结了风帆战列舰时代,但彼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中仍有10艘新式一级战列舰,各式战列舰多达近百艘。这些为稳固海上王权所打造的玩意儿可是掏空了“日不落帝国”的口袋,他们岂会说淘汰就淘汰?再说了,刚刚在北欧和加拿大种的那大片橡木林,又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由战略储备变成“绿化公益”?于是,英国人又煞费苦心地开始了“战略忽悠”。

为了不让手里握着的“先进战舰”快速被时代淘汰,英国人鼓吹风帆战列舰至少还能再战100年。然而,有些想法简单的国家对这些东西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情结,例如俄国这样的新晋势力,干脆能买就买能换就换,压根不在乎花费。结果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人手中的稀罕玩意儿大放异彩,虽然整体上输给了对手,却也给对方造成了重创。尤其是在锡诺普海战中,俄海军的蒸汽动力战舰对土耳其人的传统木质战舰形成了碾压,俄国借此一役掌握了黑海制海权,对欧洲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至此时,英国人终于意识到时代变了,他们也为此前错误的预判付出了巨大代价。虽然依靠着雄厚的家底,英法等欧洲老牌强国迅速完成了彻底转型,但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美、俄等国家的崛起,“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余晖依旧随着风帆时代迅速消散了。

1 阅读: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