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件奇事发生在中国,老外直呼不可能,这就是中国的逆天改命能力

强强谈历史 2024-06-27 05:51:30



我们我国有句古话: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一件事情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那想都不用想,一定能办成。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国运昌盛,对其他竞争国家绝对是种降维打击。

比如,2018年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战,虽然刚开始我国股市暴跌。

但一年多后,我国奇迹般逆天改命。

再比如,美国当年对华为采取科技战,扣押孟晚舟,凭借着我国人的努力,孟晚舟最终被解押回国,化险为夷,华为技术更上一层楼。

在这些事件里面,我们绝对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的重中之重,绝对是“人和”。

可近年间,我国新疆境内突然发生了3件让人无比震惊的奇异事情,仿佛是上天赐给我国的吉兆,印证了我们所说的“天时”。

塔克拉玛干沙漠

12万亩枯死胡杨林神奇复活

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曾被认为生命无法存活的地方,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这里,一片12.45万亩的胡杨林,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枯死了。

然而,如今却神奇地恢复了生机。

这片胡杨林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巴楚县下河国有林管理局附近。

当年,因为叶尔羌河下游缺水,导致这里的胡杨林连片干枯,风沙肆虐,使得这片区域变成了一个"生命禁区"。

后来,枯死的胡杨树干被风沙掩埋,野生动物也消失无踪,真正成了“无人区”。

然而如今,这片胡杨林已重新焕发生机。

当然,胡杨林不是自己复活的。

从2019年开始,巴楚县下河国有林管理局就启动了胡杨林拯救行动。

他们建造了拦洪坝、引洪渠、拦水坝,引入了3000万立方米的叶尔羌河水,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成功提升了地下水位。

同时,他们还向风倒木区播撒了大量的胡杨种子、红柳种子和草种,并通过钢丝网封禁、铺设草方格等措施,逐步恢复了林地生态。

如今,这片曾经的"生命禁区",已经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塔里木兔、黄羊、野鸡、狐狸、沙漠跳鼠和野猪等动物在这里自由活动。

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生态的改善,还成为了"胡杨天路"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点,是他们的“聚宝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人和”吗?和“天时、地利”有什么关系?

没错,以上的情况确实是“人和”,但是这个“人和”却是需要“天时”和“地利”来成就的。

毕竟我们都知道,那可是在沙漠里。

沙漠里漫天黄沙,水资源是极其匮乏的,而且就算有水,也不一定能喂饱那饥渴的沙子。

他们缺水缺了那么久,遇到水还不把它们吸干啊?

所以呢,想要喂饱那些沙子,只有一个办法,必须得是大量的水!

可是,这里的水资源其实并没有那么丰富,要不然,也不至于让这片胡杨林枯死啊。

然而,这事情就是巧了。

当前正处于大气变暖的周期,地球气候变暖,这也就间接使得大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比过去更加丰富。

而每一次气候变暖的周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周期。

再回到这个问题,如果只有6年的辛勤劳作,如果没有气候变暖,大西北的缺水状况没有得到改善,那胡杨林也是难以复活的。

这不仅是一次生态的复苏,还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胜利,更是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证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长出小麦

第2个奇迹也是发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只不过这次是在它的西南边缘。

这里,成功种植了400公顷的小麦试验田。

他们不仅成功地在沙漠中扎根生长,而且品质优良,亩产高达294公斤,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成就,无疑是对传统农业认知的一次颠覆,也是对我国智慧和科技力量的一次重要肯定。

沙漠,在我们眼中一直都是生命禁区,人进去后活下来都很难,更不用说那些要大量水分的农作物了。

可是,这一项看似"天方夜谭"的小麦种植项目,却真的在沙漠里取得了成功。

当然,这也是实实在在用汗水堆积起来的。

首先,项目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沙漠变成适合种植的土地。

当时,派去援疆的企业来自山东日照,他们耗时两个月,才将高低不平的沙漠推平,使其高低差不超过5厘米。

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难,没有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根本无法完成。

接下来,是播种和生长。

但是,这里是沙漠,当然不可能直接播种,必须完备一系列的沙漠改良手段。

从土壤改良、测土配方、良种培育、精准施肥,到物联网智能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种植模型,再到定量高频滴灌。

技术人员开发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沙漠小麦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

甚至,这个水肥控制都可以实现全程通过手机APP来调整。

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定时定量施肥,减少人工,能够节水35%以上、节肥30%以上。

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后,2023年10月,6400亩冬小麦被播种入土。

技术人员们定期到麦田里测量土壤数据,观察小麦生长态势,并不断调整灌溉、施肥方案。

他们每日往返于指挥部和麦田之间,根据小麦长势数据优化方案,调整技术,力求让这片沙土上长出的麦穗结实饱满。

在经历了出苗、过冬、抗风沙、抗旱等一系列恶劣条件的考验后,小麦成功存活。

2024年开春,再次播种600亩春小麦。

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很振奋人心,这里试验田中的小麦品质优良,亩产几乎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个什么概念?还是用用数据来证明。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近3亿公顷的沙化土地影响着4亿多人的生产和生活。

如果3亿公顷沙化土地有三分之一能重新变成可耕种的农地,我国的国土承载人口的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也就是说,整个新疆,人口的容纳量还可以增加两三亿。

真是令人兴奋。

沙漠变身发电站

谁也没想到,沙漠也能变身为新能源。

新疆,拥有我国最多的荒漠地。

之前,每当我们遇到沙漠,最多的就是感慨茫茫戈壁,或者是赞叹一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可谁能想到,曾经那片荒凉的沙海,如今已成为了一座座太阳能光伏电站。

曾经人人都惧怕的大漠烈日,如今能够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曾经那一看就皱眉的荒漠,如今却能够为人类做贡献。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重新利用,更是对未来能源格局的一次深远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太阳能技术飞速发展,产能也大幅增长。

因此,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也在大幅下降,这就为大规模投资太阳能电站提供了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突破了特高压传输技术,使得远在新疆的太阳能发电站能以极少的损耗,将电能输送到内地,满足更多地区的用电需求。

最后,更令人惊喜的是,我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能够科学地分配电力资源。

这不仅提高了能源使用的效率,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正是因为我们的先进的技术和廉价的能源,才让我们能够在气候变暖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硬扛。

况且,如今的我国,不仅可以在沙漠中建设太阳能电站,还能在海上进行太阳能发电。

可以说,在新能源发展这块,我国足以拿捏其他国家,引领着全球能源的未来。

这一能源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层面。

它代表了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和担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国智慧和我国力量。

这3件事可是相当让我国人兴奋,我们可以复活生命,我们可以创造生命,还可以点石成金。

新疆虽处于我国西北边陲,没有太肥沃的土地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太多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实业,可我们不也是在不毛之地塑造了一段神话吗?

伟大的民族,从不缺伟大的人民。

塑造深化,这是天时,是地利,更是人和,是我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福报,更是我们国运亨通的根本原因。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