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拥兵百万占据江南,为何被十万清军消灭,有四个人要负全责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1-17 04:39:08

前言

虽说大明是从末代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就宣布灭亡的,但实际上江南一带还是在大明手中的,江南向来富裕并且还远离战争,甚至在陪都南京还有另一套完整的体系。

可以说南明手中的势力还是很可观的,在战场上最看重的就是兵力了,南明手中加起来整整有一百多万大军,为什么这样的南明还是很快就被清军打败了,清军入关的兵力满打满算才只有十万多人。

一、崇祯朱由检

虽说在南明朝廷建立的时候,这一位大明最后的正统皇帝崇祯已经自尽而亡,但是南明朝廷的覆灭,朱由检还是要负主要责任的,甚至能说他就是后世口中的第一责任人。众所周知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祖训。

例如大宋的重文轻武政策,当然大明也有,并且和大宋相比大明更威武——“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但这要是放在王朝末期就不再适合遵守了,当年李自成的大顺军都要兵临城下了,不少大臣们都上奏建议崇祯南迁,毕竟活着才有希望。但是崇祯却以“君王死社稷”这句祖训为借口不愿意南迁。

对于崇祯的选择大臣们也是很无奈的,皇帝不同意,他们也没有办法,于是很多老臣就决定退而求其次,既然崇祯不愿意南迁,那就让太子去,太子去坐镇南京。万一发生什么危急的事情太子就能直接继承大统了,并且也能够为崇祯保全一丝血脉。

可以说即使是在现在看来太子南迁也是最好的一个办法,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对于大臣们这建议崇祯再次拒绝了。崇祯自己不离开也是很好理解的,毕竟他身为皇帝,要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直接就跑了,那在历史上他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名声。

对于这些皇帝们来说最爱惜的就是自己的羽毛了,崇祯向来是在意名节的,身为皇帝的他心中也是有着众生的,他走了百姓们怎么办。其次就是此时的崇祯还是乐观的,他认为战场还是有转机,他要是走了也会动摇军心。

崇祯留在京城完全是能够理解的,让人不理解的就是他为什么不让太子走,在这不由地让人怀疑他是不想步唐玄宗的后尘。当然也不能全然都是这一点,崇祯向来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皇帝,他死脑筋所做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

可以说南明朝廷为什么会这么快地就走向覆灭就是因为没有了正统继承人,朱由校和朱由检这两脉全都死在了北京城中。这就导致南明的皇帝很难能够服众,毕竟他们无论是哪一位都不是正统身份,不要小看这个身份。

退一万步说,要是朱由检能有一个活着的孩子,无论是军心还是民心都能够得到,毕竟再怎么说大明也是汉人朝廷。南明的这几位皇帝弘光、隆武、邵武、永历没有一位是能够真正树立权威的,朝中始终都有人对他不满。

单单是这皇位谁坐,在南明内部就爆发了很激烈的斗争,潞王、福王、唐王、鲁王没一个闲着的。东林党和马士英为首的武将们斗得是不可开交。清军还没有来呢,自己都因为内讧将朝廷弄得乱七八糟,说是朝廷不过就是一盘散沙。

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因为当年崇祯的错误选择,别说是太子了就是崇祯的那几个儿子中能有一位逃出来都不会这个局面,南明的迅速覆灭崇祯也负主要责任。

二、史可法

后世在提到史可法的时候也是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因为他拒绝投降,最后以身殉国,单单是这一份忠义就能够让后世高看他两眼。

后世甚至很多人将他和文天祥相提并论,说他是“第二位文天祥”但实际上史可法和文天祥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史可法此生最有魄力的事情就是以身殉国了,除了这件事外,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点魄力,在他的身上除了民族气节外也不剩下多少能力了。

甚至能说南明闹到最后那个地步他也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政治家所具有的政治远见和政治魄力。在崇祯自尽后,整个大明的政治中心就到了南京,南京虽说是陪都,但其中的该有的东西一样都不少。

在南京中最具有话语权的人是谁,正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他是整个朝廷的领军人物,要是放在北京那就是内阁首辅。在此时还不是谁有地位高,谁就有话语权,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史可法当前就应该当机立断定下下一任皇帝继承人的位置。

他是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要是他说出了人选,不论是东林党还是武将们也只能是咬牙听他的,根据局势来看,福王登基是最应当的。在这种关键时刻手握大权的史可法却开始左右摇摆,像墙头草一般,一会支持潞王,一会支持桂王的。

最后被马士英强占了先机让福王登基称帝了,史可法虽说是能力欠佳,但对大明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因他不懂得抢占先机让马士英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大权,其次就是江北四镇总兵因从龙有功,开始嚣张跋扈,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但凡史可法能够干脆一些,这些人怎么会有机会得到这些权力。

三、弘光朱由崧

已经坐上皇位的朱由崧,当前应该迅速地稳定军心和民心,虽说打回去是有些困难,但守住江南还是没有问题的,遗憾的是朱由崧也不是一个有远见和雄心的人。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他本身就没有怎么多的才能。

虽说自身的能力不够,但是他依旧觊觎皇帝的宝座,在史可法等人将目光放在桂王身上的时候主动出击得到了皇位。他得到皇位就是因为那四位总兵和马士英,这也为之后的朝堂动荡埋下了隐患。

虽说已经当上了皇帝,朱由崧的行事却太过于随心所欲,宠信佞臣马士英,马士英本人要才没才、要德没德,功绩就更不用说了。仅仅是因为皇帝的宠信就让手握军政大权。让史可法在朝中毫无立身之地。

马士英也让很多人不满,这不左良玉很快就起兵讨伐他了,当前南明虽说各方势力手中的兵有百万,但皇帝真正能掌握的也不多,都这样了还没有忘记内讧,朱由崧不为此负责应该谁来负责?

四、吴三桂

最后要说的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吴三桂,吴三桂亲手杀了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虽说后世很多人都表示吴三桂最开始和清军合作是为了对抗李自成,但他杀了永历帝也是事实是没有办法洗脱的。

虽说此时的南明局势也不好,但要是吴三桂不开关投降南明还是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当时在长城一代对峙的是大清的军队和大顺军,此时正是南明能够休养生息的时候。三方势力中,大清和李自成在对峙,所以南明是很安全的。

这两方都腾不开手去对抗南明,即使是他们的心中也都想要攻打南明,但兵力有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南明趁着渔翁相争,恢复元气。依靠江南发展,就像上文所述的一样,虽说不能很快地打回去,但偏安一隅是完全有可能的。

并且整个天下最富裕的就是江南一代,经济也是一个王朝的重要支撑,遗憾的是吴三桂的行动,让整个布局都成为了笑话。

结语

崇祯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史可法文臣误国,皇帝朱由崧没有能力宠信小人,再加上一个吴三桂,可以说南明的覆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是不追究个人责任,南明则是亡于内讧。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