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片仔癀、同仁堂和云南白药面临的最大风险

文和先生 2024-05-24 03:28:35

上一篇文章《神药片仔癀是智商税的噱头吗?》说,片仔癀、同仁堂和云南白药不像是医药公司如恒瑞医药,更像是消费品公司如贵州茅台。所以,投资中药公司的逻辑应该使用消费品的逻辑。

同样,中药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消费品公司面临的风险。这个风险我在分析伊利股份的文章中有个介绍,这里再深入地阐述一下。

人变少了

中国一直是个人口大国,多子多福和家族繁衍的传统深入人心。过去五千年,经历了这么多朝代,被无数的战争蹂躏和摧残,但只要有短期的平静,人口就会迅速恢复过来。但这个趋势在2022年产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2022年,我国总人口首次出现下降。虽然只下滑了85万,但似乎看到了趋势的拐点。2023年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为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下滑速度似乎在增加。

最让人担心的可能不是总人数下降,而是整个社会的生育文化在转变。其实早在2017年,不生孩子少生孩子的思想苗条就已经出现了。随后的五年,出生人口可以说是断崖式下滑。2022年的出生人口只有2016年的一半,即使中间有放开二孩政策,仍然没有阻止这个一泻千里趋势。

2016年发生了什么,让人口开始下滑?我们可能想到的是拆迁的货币化安置,这一措施把几乎所有的生活成本都拉了起来。房价更高了,人们买不起房,结不了婚。教育成本高了,各种高昂的入学费和辅导班让家长不堪重负。恋爱成本也高了,吃饭、逛街、旅游都很贵。同时,相亲和结婚已经严格地与房子、车子和首饰挂上关系。没房、没车、没钱基本上就不要想着结婚了。

与此相对的,2016年之后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按照我们的观念,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死亡率应该下降才对。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个社会越来越卷,内卷导致的抑郁和压力加重了人的心理负担。即使不算疫情那几年,国内的死亡率也是在上升的。就我自己的直观体验,在过去几年,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因为某某原因没了。即使是很年轻的程序员,也因为无休止的加班而可能导致猝死。

于是,在出生率下滑和死亡率上升的双向奔赴下,人口总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当然,数据有可能骗人,我们还需要与真实的社会感受相验证。稍微与00后聊一聊,或者去网上看一看,就知道新进入社会这批年轻人,思想真的在转变了。“佛系”、“躺平”、“摆烂”成了最流行的状态,不买房、不结婚、不工作更是他们的信仰。烧香拜佛买彩票,在年轻人心中是比喝茶钓鱼盘珠子更时髦的活动。如果我们看看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时期年轻人的状态,几乎会感觉这就是当下国内年轻人的情况。

消费少了

虽然人口变少了,但我和网络上的看法是不同的。我并不认为人口变少是一个坏事,相反,人少之后会让人活得更好。

1.人口变少,意味着内卷下降。大家不用为了微薄的收入打得头破血流,也不用再因为生存压力而跪舔权贵。人变少之后,人的权利受到重视。真正实现当家做主。比如过去人多,讨论就很不方便,只能实行代表制度。如果人少了,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小区的会议,都能发表意见。真正实现共建共治。随着农村人口减少,村委会可能就是所有的人,大家商量着办事。

2.人变少之后,单个人可以拥有的资源增加。现代社会,人口已经不再是优势,借助新的高科技,很少的人就能操控大量的资源。比如美国,农业机械化之后,一个人可以管上百亩的农田。

当然,人口减少对消费品公司不是好事情。因为一个人消耗的食物、饮料等商品不会有太大变化,人口减少使得商品总消耗变少。巴菲特再喜欢喝可口可乐,一天也就喝三瓶。伊利的投资者再喜欢伊利牛奶,一天也就喝三盒。一个人再喜欢中药,总不能天天喝熬的黑药水吧。而且这黑药水又苦又涩,比马尿还难喝。

既然单人的消费量无法提高,那企业业绩提升业绩就只能靠涨价。贵州茅台就是这个逻辑,单瓶飞天茅台越来越贵,茅台的业绩也跟着水涨船高。问题在于,涨价是个很不容易的事。首先,涨价的前提是供不应求,也就是说买的人很多,东西不够卖的,所以才涨价。但现在的问题是买的人少了,供大于求,正确的做法只能是降价。其次,涨价的基础是购买者收入增加,这个之前也说了。即使国内不出现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收入上涨的预期也是不现实的。最后,能不能出海呢?就像可口可乐一样,国内饱和之后国外市场大肆扩张,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时点正是公司海外扩张的节点。这个看上去也不灵,先不说目前世界推崇的文化是西方欧美文化,而不是中华文化。即使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圈,目前大部分也都是在欧美的控制之下,国内企业海外扩张很艰难。

当然对于中药公司来说,他们比伊利、茅台更好的一点是,老龄化会让医药和保健成为新的需求。老年人不会喝更多的茅台,但是必须喝更多的中药和保健品。所以,即使同样面临人口减少带来的消费下滑问题,中药公司的压力更小,甚至在未来的十年会受益于老龄化,业绩出现上涨。

结论

我一直以为,理解环境和系统只是基础,成功更重要的是要适应环境,或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比如巴菲特,还有黄仁勋,一个是生在美国,一个是跑到了美国,都成功了。比如A股,我之前一直说 A 股不适合定投策略,定投是美国投资者专有的操作方式。因为美股牛长熊短,什么时候买入都没问题,趋势一直向上。反而是熊市很短,想要抄底不容易。而 A 股恰恰相反,熊长牛短,非常适合抄底,但不是一把抄,而是慢慢抄底,三千多总是会回来,你不怕买不到便宜筹码。但牛市泡沫很短,需要果断卖出。所以,真正适合 A股的操作方式是底部慢慢吸筹,有盈利果断分步卖出。不要等到最高点,顶部很短,卖出机会很少。

针对以上的人口形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投资那些可以有效应对的公司。比如:

1.片仔癀,治疗领域在肝病,可以适应老龄化的趋势。

2.同仁堂,药品多,在老年人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高。

3.云南白药,三者里面最重视营销,之前白药牙膏是转型的成功案例。

作为投资者,相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其实是行业的门外汉。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去指导管理层如何经营企业,投资者应该做的工作是判断。当管理层做出某项改革或经营举措,投资者根据经济、财会、商业、常识和使用体验去判断是提升业绩还是拖累利润。根据判断结果,做出买卖投资决策。目前,三大中药公司并没有明显的利好迹象,如果非要评判,在长期投资价值方面:云南白药大于片仔癀,片仔癀大于同仁堂。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