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诫》背后的故事:班昭如何塑造汉代女性形象?

老伍谈史事 2024-10-16 11:10:37

在书写中国历史的长卷中,汉代无疑是一页浓墨重彩,它不仅是政治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碰撞与伦理确立的关键节点。

提及汉代女性形象之时,人们多会联想诸如“贞洁”“顺从”等词汇。

那么汉代社会是如何逐渐建构起女性贞顺观念的?

又为何贞顺成为那个时代女性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老伍今天带你一同追溯这一观念的历史构建与文化根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 、一个故事的开始:班昭与《女诫》中的贞顺规范

故事从班昭说起。

如果说女性贞顺观念有官方代言人,那班昭可能是当仁不让的一位。

东汉时班昭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及深远的道德见识,著成《女诫》一书。此书一出,旋即成为后世女子效仿的楷模,亦为众人所遵循的圭臬了。

《女诫》强调妇德、妇功等四项内容,核心仍围绕着女性如何体现“贞顺”,即保持贞洁与对家庭的顺从

此事件对于汉代女性影响颇巨,且成为后世妇人礼教之经典。

但老伍更想通过班昭其人来揭开贞顺观念在当时社会的复杂性。班昭并非普通的封建妇女,她出身名门、学识渊博,与哥哥班固共同纂修《汉书》,是史上少见的女性学者。作为才女,她本可以超脱于“贞顺”观念之外,却选择提倡女性恪守贞顺角色。究其原因,便离不开当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伦理架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 、贞”与“顺”——汉代家庭秩序的核心价值

要理解班昭为何如此推崇“贞顺”我们得回顾汉代社会的伦理根基。汉代自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伦理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强制性道德标准。《论语》中提出的“三从四德”被发展成女性的行为准则。其中骨子里强调的就是女性对家庭核心——男性的顺从,以及对贞洁的守护。

“贞”,在汉代更具体化为女性性别角色的底线,即女性必须保持对丈夫的专一,以及不得再婚在封建农业社会中,家族的繁荣与血统的纯洁极为重要因此女性的贞洁象征着家族财产与血脉的延续,维护“贞”不仅是家庭要求,更延伸到了社会层面。

顺着这条思路,女人在家里和社会上都得服从男人的指使,特别是要听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话。而《大戴礼记·本命》也说过:“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就举行笄礼,表示成年,可以嫁人了。”在大众所认可的观念里,女人就是家庭的“副手”她们的身份价值往往取决于丈夫以及其家人的评价。所以女人的听话对维护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十分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 、“贞顺”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

贞顺是否仅是一种文化道德?老伍认为,背后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实际上贞顺观念在当时被有意无意地用来稳定社会秩序,这个时候也是维护汉代宗法家庭结构的重要工具。

对比秦始皇以法家“严刑峻法”统治国家的策略,汉代统治者选择以儒家思想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并通过倡导家族伦理来实现政治的直接延续。贞顺观念不但规范了家庭内的伦理秩序,这个时候也有效保障了对家族财产和领地的控制。通过确保女性尽可能少地产生“越轨”行为可以避免家族内部财产的分裂与权力的旁落。

据《汉书》所载诸多事例可察,若女子违贞顺之道,如失节或抗尊长之命,不但将受家法惩戒,且或遭上层社会审判。此即谓贞顺之事关乎个人品德名誉,亦与家族和睦、社会秩序息息相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贞顺观念下的女性教育:“顺”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汉代女性并非天生顺从,而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被逐渐塑造成贞顺的形象。《女诫》作为女子必修的教化读本,表面教授的是如何持家和为妻子之道,实则是通过四条核心基准——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潜移默化地强化女性的顺从意识。

孩童时女子便接受了父母或长辈关于如何成为合适妻子的道德教育;而且不止精英家庭的女儿,普通平民家庭的女子也在日常劳动中跟随母亲学会了如何“服从丈夫”。因此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谚语中可以看出,在汉代一位顺从的妻子比一位才女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班昭的出现更是强化了这一制度化的教化。尽管她拥有丰富的个人学识,但她用尽一生的文字诉说的却是八个字——“尊夫教子,以夫为天”。这也无怪乎有学者认为,汉代女性在贞顺观念下几乎没有能够超越的个体选择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五、贞顺的内外矛盾——女性个体的隐忍与偶尔反抗

历史中往往有意思的一面在于表象和内核的巨大反差。看似牢不可破的贞顺观念,其实在汉代的特定环境下暗流涌动,女性自我身份的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她从卑微的宫女晋升为皇后,清楚体会到平民女性对命运的无力感。即便成为母仪天下的女性领袖,卫子夫依然未能逃脱汉代女性传统价值观的桎梏,她的一生背负了过多的顺从与厌倦,最终为家族利益自尽而亡。

贞顺观念所制定的一切表面约束,终归不能完全掩盖女性内心深处的各种诉求。在汉末的若干年代,伴随着社会动荡与家庭解体,许多女性被迫走向舞台的中心——无论是权力角逐,还是对自我命运的终极抗争。她们既是贞顺观念的坚守者,这个时候也是在制度边缘默默坚韧的反叛者。

六、贞顺观念的余波及现代反思

转瞬千年,贞顺观念不仅在汉代影响深远,还为后世社会各种女性角色的塑造提供了核心框架。到隋唐和后来的宋代,尤其宋理宗时代风行的寡妇忠贞更是把贞顺观念发扬光大。女性追求对丈夫的绝对忠诚和对家族的顺从,成为一条判断其品行尊贵的标准线。

老伍觉得,纵观现代社会,贞顺观念的延续和演变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某些社会文化氛围中,甚至影响了部分现代女性的价值观。女性依旧承受来自传统观念的隐性压力,这也不禁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给予现代女性更多的个体需求空间?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语

汉代女性贞顺观念的建构,一方面源自社会、经济政治的多重需求,另一方面也依托儒家文化的深入发展。从国家到家庭,从宫廷到乡野,女性的贞顺规范几乎无所不在。不过历史也并非一成不变,依然存在诸多女性隐忍或反抗的身影。

通过深入探究贞顺制度的发展过程,可知其结论为:任何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皆必在某种程度内限制个人自由。

老伍认为,贞顺观念在当时确有其必要存在的客观理由,但它也在无形中束缚了女性的个体表达。

而这份束缚,历史带给了我们现代社会更多的思考——如何平衡传统观念与个人自由,如何在历史的反思中找到当今女性真正的价值所在?

我们仍在寻找答案。

本文参考资料:

《汉书》,班固著,中华书局出版

《女诫》,班昭著,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史》,段锐,人民出版社

0 阅读:4